买好买对社会服务检验政府治理能力

2016-07-13 01:17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政府改革

要体现新形势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的再优化与再定位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通知说,为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国务院决定成立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此举标志着对政府购买服务这一体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重要机制的改革全面提速。

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机制和模式是21世纪现代治理模式的一个标志。中国引入和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的时间不长,在实践中,现存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尚不完善,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目前的“政府购买服务”大都套用“政府采购”操作流程。

事实上,购买无形的“社会服务”与购买有形的设备设施貌似相近,实则相去甚远,简单套用的结果是,相关招标程序、采购理念与支出方向等经常出现“水土不服”,乃至出现花了大笔财政资金,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添了不少乱、多了不少怨”。国务院就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可谓正当其时。

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绝不仅是一项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更不仅是财政部门一家的事,它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要体现新形势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的再优化与再定位。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既是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服务领域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一项举措。

买好、买对社会服务,及时、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是检验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治理能力与执政水平的一个标杆。怎样“买好买对”?不是“动动嘴”就能成功,而要调动全身各重要部分协同推进。

首先,要用好“眼”“耳”“鼻”,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社会服务好不好,关键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针对需求,才能创造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决不能“有钱任性”,而是要从实际出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发挥好自身主导作用,探索多种有效方式,增强各类社会主体平等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能力,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

在找准需求的基础上,轮到两只“手”上场——要充分协调,用好监管“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优化融合公平与效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对承接主体的监管与审核不能缺位,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服务效率,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创新,扭转公共服务质量不高、规模太小、效率较低的局面。

想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真正“敞开胸怀”,以改革精神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放宽市场准入,凡是社会能办好的公共服务,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面对承接公共服务的各类主体,政府要学会做“老板”“队长”,而不是做“婆婆”“老娘”,坚决杜绝事事插手、颐指气使,也要防止承接服务主体事事对政府等、靠、要。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同时,坚持与事业单位改革、社会组织改革相衔接,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

最重要的是“走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级政府最重要的奋斗目标,也是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的根本动力。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果对百姓真正做到将心比心,那么政府部门买好买对每一项社会服务,就绝不会有无法克服的困难。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政府改革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