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木版年画考述

2016-07-14 01:28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名作欣赏 2016年5期
关键词:木版年画戏曲

⊙张 靖[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绛州木版年画考述

⊙张靖[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

摘要: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绛州木版年画又是山西省晋南地区特有的年画艺术,其艺术特色蕴含着绛州深厚的精神民俗与物质民俗。虽然木版年画现已逐渐消亡,但它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璀璨的明珠,值得当代学者深入研究。

关键词:绛州木版年画民俗艺术特色

山西新绛县古称绛州,地处地肥水美的晋南汾河谷地,木版年画是绛州千百年来先辈们以他们的勤劳智慧为今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既是过去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创造。木版年画是过去民间年节张贴之物。绛州木版年画之所以在绛州地面产生和发展,不仅有其必然的地理、人文环境因素,而且有其必需的物质条件,还必须有一个繁荣的市场做前提,古绛州的繁荣为其提供了物质与市场基础。

一、绛州木版年画的流变及现状

绛州木版年画的产生除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民俗文化的发展,一大批绘画雕刻匠师的出现等因素外,版材、工具、文房四宝及承印颜料的丰富等也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伴随着年文化的发展成熟,绛州木版年画即应运而生。

宋金萌发期,元明至清初是发展期,鼎盛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至民国初年,历史悠久,发展脉络清晰。现有史料可证,最早出现于北宋,“北宋雍熙三年(986),绛州郭下宋守真刊印的刻本《佛说北斗七星经》为海内外孤本,有极高的版本学价值……”①此刻本是绛州木版年画的鼻祖。民国中后期受到西方传入的石印、铅印技术,再到后来的胶版彩印、电脑激光彩排技术等影响,直接导致木版年画滞销而逐渐衰落。

二、绛州木版年画与民俗

“有钱没钱,贴画过年”,年俗文化是木版年画产生、发展、兴盛的原动力。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离不开木版年画的参与,人们用来祈福辟邪或镇宅,还有满足经商、过寿等求财求福的心理需求。

三、绛州木版年画与其他民间艺术的关系

绛州木版年画与其他各类民间艺术,在按照各自的艺术规律自由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吸纳、融合、与时俱进,在百花园中竞相开放,给百姓带来了各种审美享受。

1.绛州木版年画与戏曲艺术的关系绛州木版年画与戏曲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绛州是蒲剧之乡,故绛州木版年画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很多借用戏曲故事的主要情节,在表现形式上,常以连环画或组画进行创作,如《天河配》《美人图》《回荆州》等。这些年画或作为“灯画”贴在灯上,或作为“窗花”贴在窗户上,或作为“吊板”吊在绳子上,既起到装饰作用,又可以满足人们对戏曲故事品评和观赏的需要,成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资料。同时,戏曲造型中的服装、脸谱、道具、舞台等的图案在年画的创作过程中广泛应用,丰富了年画创作的装饰内容。如门神中的秦琼敬德、赵云等披甲执戈,均是明清戏曲的翻版。可以说,当地的戏曲艺术哺育了绛州木版年画,它们是紧密相连的姊妹艺术,只不过在艺术的表达方式上不同罢了。

2.绛州木版年画与壁画、碑刻的关系绛州木版年画与寺庙壁画和碑刻是血脉关系。古绛州元明清时的寺观庙宇很多,只要有寺庙就会有壁画、碑刻,造就了一批绘画雕刻人才。随着木版年画逐渐兴盛,相当一部分壁画画工和雕刻师适时转入到木版年画的队伍中,雕刻技艺娴熟,刀笔流畅,起落到位,不论是线条的疏密、长短、曲直,还是色彩关系的和谐运用,都大大充实提高了绛州木版年画的艺术水准,奠定其坚实基础。

3.绛州木版年画与剪纸艺术的关系剪纸,是黄土高原婆姨们的技艺强项,从众之多、作品之广、数量之大是任何一门艺术都无法相比的。它的概括、简约、对比等创作手法,都直接影响到绛州木版年画。木版年画中很多无背景少背景的画面,基因变来自于剪纸的高度提炼、删繁就简,将画面中主体视觉形象的韵味做足,免得喧宾夺主。

4.绛州木版年画与民间文学的关系绛州木版年画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很好地从民间文学当中汲取营养,利用散文诗词歌赋充实内涵、烘托主题,为广大百姓更加喜闻乐见。如《春牛图》,春牛芒神占据画面的中心,上方空白处题一首七言诗:“我是上方一春牛,差我下凡遍地游。不食人间草和料,单吃散灾小鬼头。”再如《二十四孝》,每幅生动的画面旁,均有简短文字介绍孝子的身世及行孝故事的梗概,最后以一首诗结语,等等。这样图文并茂,不仅让人一目了然,富有感染力,同时也加深了教化宣传的作用。

四、绛州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1.技艺全面、手法齐全绛州木版年画在雕刻套印、彩绘方面,有一套较完整的制作工艺。其一,色纸版印年画。在绛州木版年画的初始阶段,纸马的印刷仍保留了唐五代佛画黑白印刷的特色,只是纸质改为色纸,增加了美感。此形式延续了二百多年。其二,版印敷彩年画。雕版印刷出墨线稿,其余全靠手绘色彩完成。墨线版像工笔重彩画中的白描线稿,框定物体轮廓,表现物体形体、结构、质感、量感、空间感,起到形似的作用。随后,以色彩言语补充,完成造型过程。其三,版套手绘年画。也是以墨线版为基础,用彩色套版完成大部分套印过程,只留皮肤部分及少量的衣物靠手绘色彩完成。这样加速了年画的生产过程,提高了年画的产量,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其四,全套版印年画。以墨线版为基础,所有的人物、背景均靠彩色套印完成,套印完毕,便可以批零上市,作为商品流通。在各个年画作坊中,这些手艺根据客户的需求穿插使用,不同的年画样式满足了不同阶层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

2.题材广泛、形象多样绛州木版年画主要根据民风民俗的需要进行选题立意。如大宗的神类年画纸马,在儒释道融合、鬼神信仰泛滥及祖师崇拜盛行的农耕社会,人们各取所需,各类神灵均有市场。像仕女画、戏曲故事化、各类花卉瓜果等吉祥类题材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另外,还有商贸所需的商标、广告、包装纸,婚丧嫁娶所需的婚帖,堂主祭辞,以及娱乐的纸牌麻将、除邪的道编书用的插图等。

绛州木版年画从描绘各类神马开始,到主宰天上地下人间的各类神灵、关公钟馗及各时代的仕女,还有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均以人物画作为主线,在形象上竭尽全力创造出以人物画为主要创作对象的艺术途径,树立起了活生生的神灵与民俗艺术形象。如《关公读春秋》《闺房教子》等。

绛州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利用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黑与白对比成色,进行巧妙的设计穿插,通过色彩面积的改变和位置的经营,以及冷暖、深浅颜色间的搭配,形成对比强烈、色彩艳丽而又协调一致的格局。

4.纸马特色、迎福纳财在古代农耕社会中,整个社会财富非常有限,普通民众,特别是农民往往比较贫困,于是他们就把求财纳福作为美好追求,一辈子为这种理想生活而奋斗。作为精神产品的民间木版年画承载着这种理想和愿望,也为适应这种心理需求,从形式到内容逐渐发生着变化。

纸马是绛州木版年画独有的产品,其象征神灵的乘骑,一开始就占主导地位,后来逐渐演变成财马,变成财富的象征,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天官赐福》《三星高照》《招财进宝》《天下太平》《福寿双全》等,价廉物美,为家庭必购年画之一,张贴在屋内屋外的生活用品、生产用具上,营造出五彩缤纷、红火热闹的节日气氛。

总之,木版年画在我国灿如繁星的民间美术中最为夺目,其深厚的人文蕴含、密集的信息承载、鲜明深切的民族心理表现,尤其是地域风格,是其他任何民间美术都无法与之攀比和难以企及的。虽然自20世纪初期,木版年画渐入式微,但它至今留下的遗存仍是农耕文明一宗骄人的财富。

①摘自新华网太原:《山西61部古籍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周贻向.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王星荣.清代前期山西平阳的戏曲拂尘纸年画考释[J].中华戏曲,2009(2).

[5]冯敏.中国木版年画的地域特色及其比较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6]阎吉瑛.传统木版年画题材内容的世俗化[J].科学之友,2011(7).

作者:张靖,2012年7月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绘画系,获学士学位,2016年1月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设计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木版年画戏曲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侯琪版画作品选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