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荣之死

2016-07-14 05:12王晓玲李娇珑西北师范大学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3期
关键词:周亚夫太子皇后

王晓玲,李娇珑西北师范大学

论刘荣之死

王晓玲,李娇珑
西北师范大学

汉景帝故太子刘荣被废以及后来的自杀,绝大部分原因都是来自外界不同势力的角逐斗争。被废多半是因为其母亲善妒。而被逼自杀则是景帝与诸大臣政治斗争的悲剧。

汉景帝;刘荣;自杀

汉景帝故太子刘荣的被废,是后宫争斗的一场悲剧,其主要原因是栗姬善妒,景帝怕自己百年后子少母壮,再次陷入女主把持政权的局面。而其自杀,则是景帝与臣子斗争,逼迫刘荣自杀也是景帝对权臣釜底抽薪的一次打击。总之,刘荣的被废以及自杀,都是外力起到的作用较大,这与后来的巫蛊之祸引起的戾太子自杀,宣帝欲废太子刘奭都有很大的不同。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继位,景帝四年(公元前152年)因薄皇后无子,立当时皇长子李荣为太子,第二年薄太后薨,景帝便立即废了由祖母安排的自己并不喜爱的薄皇后,但是景帝却并没有立栗姬为皇后,一方面是因为窦太后曾希望,景帝百年之后能把皇位传给小儿子梁孝王,此要求使景帝左右为难[2]3946。另一方面,景帝虽然宠爱栗姬,但皇后的骤废骤立与朝政来说,也是甚为不妥,所以景帝暂且搁置了立皇后这件事。这样必然会引起栗姬的忿忿不平。而此时长公主欲与栗姬联姻,好让自己的女儿成为未来的皇后,但却因“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得贵幸,栗姬日怨,谢长公主,不许”得罪了长公主,正是栗姬的这一次拒绝,成为了刘荣被废的导火线。

后来长公主与王美人联姻便使刘荣的太子之位变得岌岌可危。刘荣的被废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栗姬善妒,不把他人放在眼里。栗姬在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认为自己成为皇后只是时间问题,从而嚣张跋扈不知收敛,先是因为联姻之事得罪了长公主,再是因为自己的性格见罪于景帝,《汉书》记载“景帝尝属诸姬子,曰:‘吾百岁后,亲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心衔而未发也”[2]3946。正是因为栗姬的嫉妒、自私,开始让景帝对立刘荣为太子的正确与否产生了怀疑。景帝会如此忌讳栗姬的言行,多半是因为有前车之鉴的缘故。汉朝自开国至文帝,皇位的继承一直都处在动荡之中,景帝深知皇位的交替对王朝稳定的重大意义。景帝怕自己百年之后,刘荣继位子少母壮,出现当年吕后专权的后果。当年高祖皇帝驾崩后,吕后弄权,先是将戚夫人做成“人彘”,再使用各种手段幽杀高帝诸子,并且惠帝驾崩后,利用身份不明的婴儿把持朝政数年,立吕氏家族为王,违背了“非刘氏不得为王,为有功不得为侯”的约定。诸此种种劣性一直等到吕后死后,陈平、周勃等诸位大臣铲除诸吕迎立文帝才得以结束,景帝自然再不愿看到汉家王朝第二次陷入女主干政的危机当中。并且景帝一直遵循从文帝传下来的“休养生息”的原则,况且七国之乱的余波才刚刚平息,景帝深知现在最需做的就是保证朝局稳定,使国家尽快回复元气,若刘荣继位使国家再次陷入危机,肯定不符景帝的初衷。再一个原因,长公主与王夫人联姻肯定不是满足于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诸侯王的夫人,而是要让女儿成为未来的皇后。王夫人也欲图借长公主的势力将自己儿子扶上太子之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长公主日誉王夫人之男美”,让景帝开始对废太子一事动心,王夫人更是推波助澜“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文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2]3946,这样终于惹恼了景帝,使景帝最终做出了废太子的决定。

综上来看,刘荣本身并没有错,《史记》、《汉书》未有一字提到刘荣的是非对错,刘荣被废太子之位,本质上就是其母亲的善妒引起的悲剧。

如果说刘荣被废太子之位是母亲栗姬的善妒导致的一场悲剧,那刘荣自杀则是,景帝对付权臣不得已的打击。因为刘荣身后有以窦婴、周亚夫两大权臣的为首的势力支持。该两人曾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并且在朝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汉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七国破,(婴)封为魏其侯。游士宾客争归之。每朝议大事,条侯(周亚夫)、魏其(窦婴),列侯莫敢与亢礼”[2]2376并且窦婴曾是刘荣的太傅,而周亚夫为丞相,面对刘荣被废一事,二人的反应都颇为激烈。“栗太子废,婴争弗能得,谢病,屏居蓝天南山下”[2]2376。“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2]2376。因为景帝废刘荣的太子之位,在后来是势在必行之事,原因以上已经呈述,那两位大臣的谏言景帝肯定也是不会接纳的,但是两位大臣如此激烈的反应,不得不让景帝对这两人产生芥蒂之心。

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年148年),刘荣侵太宗庙一事,成为景帝开始清扫故太子势力的一次契机。侵太庙罪确实是大罪,按律当诛,但也不是没有法外开恩的先例。当年景帝宠信晁错,晁错曾因出门方便在太上庙墙边开了一个小门供自己出行,此事被当时的丞相陶青知道后上奏景帝请求诛晁错,却因景帝的偏袒而免其死罪,并无追究。但这次刘荣侵太庙,景帝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不但没有打算从轻处理,还将刘荣交由中尉审理。这一做法实在耐人寻味,按照汉律“中尉,掌徼徇京师”[2]732,是专门负责互为京城治安的部门,而“廷尉,掌刑辟,[2]730,才是负责审理刑狱案件的部门,景帝却没有把刘荣侵太庙地一案交给廷尉而是交给中尉,显然是并不打算让刘荣能够完身。因为当时郅都担任中尉一职,郅都是当时有名的酷吏,《汉书》载是“时民檏,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2]3648《汉书·酷吏传》记载了13位酷吏,景帝时期只有3位,这个郅都是当时官阶最高的一位,其他两人都没怎么得到过景帝的重用。而郅都在职期间只做过两件事,一件是打击济南郡的豪强大族,另一件就是处理关于故太子的一系列案件,当年废刘荣后,清除栗氏势力就是郅都,现在刘荣侵太庙地案再次交给郅都,那景帝对打击故太子势力的态度已可见一斑。在刘荣诣旨中尉后: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弗与。魏其侯(窦婴)使人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得,为书谢上,因自杀。[2]3648

在刘荣因不受酷吏逼迫,携愤自杀后,《汉书》中的记载更耐人寻味:

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景帝乃使使即拜都为雁门太守,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景帝曰:“都忠诚。”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乎?”于是斩都也。

从这一段文字看出,对于刘荣的自杀景帝是没有责怪郅都的,并且还认可了郅都的行为,认为“都忠诚”。所以在以上诸多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关于刘荣自杀这一案件,很大程度上是由景帝默许或者授意郅都实行酷法从而逼死刘荣,为后来刘徹能够顺利的接替王位而打基础。

并且从这以后景帝便逐个清除故太子势力,以便能让刘徹顺利登上皇位而不产生变故。对于周亚夫,在刘荣自杀后的几年里景帝与周亚夫的嫌隙越来越深。周亚夫先是阻止景帝立王信为侯,而后又阻止景帝立归降的匈奴人为侯,阻止不得便谢病免相。最后景帝利用周亚夫子为父买明器引起的纷争之事,而除掉了周亚夫。后来对于窦婴,桃侯免相后,窦太后曾向景帝建议让窦婴为相,却以景帝因“魏其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2]2377为由搪塞过去。后来渐渐“益不疏用,无势,诸公稍自引而怠”[2]2377。

在景帝在清除障碍的同时,还不忘为后来继位的武帝培养可以倚靠的势力。王皇后兄王信虽然周亚夫阻挠,景帝还是将其立为盖侯,欲使其日后为新太子继位有所助益。卫绾,“上以为廉,忠实无它肠”[2]2201,曾也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立刘徹为太子后,让卫绾做太子太傅。并且在后来桃侯免相之后,景帝并没有让曾经做过栗太子太傅的窦婴做丞相,而是让当时给太子做太傅的卫绾做丞相。景帝的这一系列做法,为保证皇位能够顺利传承真可谓用心良苦。

并且刘荣前后被废、自杀事件都与西汉以后的废太子事件有很大的不同。

其一、刘荣被废太子之位,本身并没有过错,只是因为母亲善妒的性格产生的悲剧。这个原因在西汉甚至后来朝代被废的太子原因中,都是独特的。只说西汉时期,后来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宣帝时期的废太子刘奭的念头,都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这与景帝废刘荣的原因有很大的不同。武帝晚年卫太子自杀,则是武帝不喜卫太子“仁恕温谨”,《通鉴》写道:“太子每谏征伐四夷,上笑曰:‘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上每行幸,常以后事付太子,宫内付皇后,有所平决,还白其最,上亦无异,有时不省也。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搜有所纵舍。上闻之,是太子而非皇后。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羽,故太子誉少而毁多。”[4]6最后父子互相猜忌,酿成后来的巫蛊之祸。宣帝太子刘奭,也是因为“柔仁好儒”,宣帝认为不类己,欲用淮阳王代太子位,但因为“少依许氏,俱从起微,故终不背焉”[2]277保下了刘奭的太子之位。

其二、刘荣被废,牵扯人员甚少,不似后来武帝时期戾太子之案,牵涉众多。刘荣太子之位被废,也是郅都捕栗氏一族,且并没有记载诛其全族。并且受牵连的大臣窦婴只是此后不再受到重用,周亚夫之死也有自己倚功自傲的原因。但是巫蛊之祸不同,据《汉书·外戚传》说:“巫蛊狱兴,“卫氏悉灭”。洪迈《容斋续笔》卷二《巫蛊之祸》条曰:“祸之所被,以妻则卫皇后,以子则戾園(按即卫太子),以兄子则屈氂,以女则诸邑、阳石公主,以妇则史良娣,以孙则史皇孙。骨肉之酷如此,岂复顾他人哉!”

综上所述,景帝故太子刘荣被废是因母亲性格之由,是历史上被废太子理由中位数不多的一例,后来刘荣自杀也是因为政治势力斗争引发的悲剧。不论是从哪个角度看,刘荣自己在其一系列的事件当中都不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却成为了最悲剧的一个角色。

[1(]汉)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82年

[2(]汉)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年

[3]姜军、孙镇平:《中国伦理化法律的思考》[M].华文出版社,1999年

[4]田余庆.《论轮台诏》[J].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

[5]彭海涛.《汉代宗室王侯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6]高晓荣.《汉代宗藩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7]傅剑仁.《汉宫漩涡——用第三只眼看景帝刘启》[N].《观沧海》,150-169页

王晓玲(1990-),女,甘肃武威人,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秦汉史。

李娇珑(1988-),女,辽宁抚顺人,西北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

猜你喜欢
周亚夫太子皇后
全方位满足客厅娱乐需求 派对屋5.1皇后系列加强款
《于谦小酒馆》 “相声皇后”为美食捧哏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汉字奇遇记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为什么皇后镇被称为“冒险之都”?
皇帝赐宴却不给筷子,什么名堂?
因能力他拯救了汉室江山,又因耿直他含冤下狱闭食自尽
《美人心计》剧外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