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2016-07-14 03:15张金荣
中国市场 2016年49期
关键词:经营目标管理

张金荣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张金荣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48)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和管理水平。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血液”畅,则企业发展顺;当前很多企业经营发展出现问题究其根本就是企业的资金链出了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相关战略和目标的实施。要确保企业资金顺畅,就需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和威胁,单一的内控管理已经不能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相关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把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结合起来,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文章主要阐述了企业内控和全面预算管理之间的融合对于企业提高管理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的内控体系,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

1 现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优势

现行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实际执行中是由上而下自政府、董事会、经理层、企业职工进行的。但纵观市场中企业内控的执行,可以发现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只把内控停留在制度层面,没有真正地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或者建立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体系内缺乏统筹导致执行不力,不能达到内控真正的目的;等等。

(1)全面预算管理。使企业战略管理能力达到良好效果。企业运营的目标是实现股东效益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运营过程中要定性或者定量地设立发展的战略方向。预算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设置的战略目标,因此预算执行的有效程度对企业目的实现有着深刻的关系。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可以对预算目标有着直观的衡量,衡量目标与现实的差异从而进行有利的战略调整与规划。因此,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运行,可以使企业战略管理达到良好效率与效果。

(2)全面预算管理的贯彻实施可以将公司目标具体化。企业的经营效益的实现建立在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企业目标订立之后需要将权、责、利明确到各部门,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企业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将其分配到各个单位和部门。该管理制度下,每个部门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可以起到以下两个作用:一是可以按照目标进行经营管理活动,防止出现经营偏差;二是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根据权、责、利可以对经营的实现情况进行比对,对员工进行激励,激发员工积极性,从而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3)全面预算管理不只是总预算,而是总预算和分预算的全面管理。预算是指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质和量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期间的经营、投资、筹资等一系列活动的具体计划。它可以通过控制和引导活动,使企业达到奋斗的目标;通过对企业活动的监控和考核,作为业绩实现的标准;通过对照分析,进行及时的改善和调整使预算与实际相符合,促进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进而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预算的编制首先从业务预算即销售、生产、成本、费用的预算开始,进而进行专门决策预算的编制,根据以上预算基础进行财务总预算,编制出预计的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分预算与总预算相结合,才能合理预测并安排企业拥有的资源,保证企业目标实现。

2 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融合的必要性

(1)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管控的基础,是企业可以实现其长期战略目标的手段。全面预算一方面可以加强企业各个部门直接的协同合作与交流,责任明晰,避免了权责利不明导致的工作互相推诿事件发生,协同过程中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推进企业长期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的制定与实施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与财务风险,经营的不确定性与预算的事前性相结合,帮助管理层有效及时地纠正行为保证战略方向的有效进行。因此,全面预算管理规范了企业所有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日常活动,使经营以目标为导向,从而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全面预算对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统驭作用。全面预算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站在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角度对整个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它统驭着内部控制的目标。全面预算是企业进行信息沟通的核心有效平台,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3)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具有协同性。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运行管理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它们通过企业资源的相互整合,充分发挥各个环节的作用,并使它们发挥到极致,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和考核等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全面的控制,如目标战略控制、预算控制、绩效控制等。尤其是全面预算在执行的时候要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效应,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关节点和内部控制要素,从而节约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势和效果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只有进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改革,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创造更好的经营成果。

(1)有利于把企业的长期计划和短期策略密切结合起来,明确发展目标。企业通过预算等手段,将长期规划和短期策略相结合,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是通过预算的方式具体地细化和量化到各个部门,保证了企业内部横向和纵向的沟通。

(2)能够为企业的综合管理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各项工作管理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是预算管理的关键步骤,二者的有效融合可以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审核,及时了解企业自身内部状况与市场政策法规的符合程度等,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和企业的会计部门密切相关,也要和企业的其他部门相互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同时,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使企业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和实施有效财务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好有效的风险防范和节点控制,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加强信息沟通,巩固内部监督。全面预算是信息传递的平台,信息与沟通为全面预算调整提供可能。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现有经济环境下,通过有效的风险预测和评估,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调整有较强的融合性。同时,内部监督涵盖全面预算考核,预算考核完善内部监督。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比预算目标,考核全面预算的实施过程,界定相关部门、人员责任,明确奖惩。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一的内部控制已经不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结合预算管理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以及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都依赖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只有如此,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当然,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还需要结合每个公司的特点,针对实际问题,做出更多的实践检验和完善。

[1]王粉波.M集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2]关立艳.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J].企业研究,2013(12):78-79.

10.13939/j.cnki.zgsc.2016.49.123

本文是2014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多元股权制衡、董事会治理与整合信息披露研究”(项目编号:14JGB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金荣(1990—),女,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北京工商大学,专业:会计学。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经营目标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