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媒体灾害突发报道机制

2016-07-14 03:15陈凯峰
中国市场 2016年49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灾情电视新闻

陈凯峰

(吉林电视台 新闻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3)

我国电视媒体灾害突发报道机制

陈凯峰

(吉林电视台 新闻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3)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传媒环境的发展,社会受众主体意识逐渐提升,媒体的开放性传播机制,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电视媒体灾害突发报道活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章以我国地震、山体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突发报道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科学的灾害报道形式。

电视媒体;灾害;突发报道;报道机制

我国电视新闻灾害突发报道的形式逐渐被受众所接受,是现代电子传统中的主要报道形式。突发自然灾害电视现场报道逐渐从“完成时”转向了“进行时”模式。但是,由于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国电视媒体从一开始尚未建立现场报道的机制,导致我国电视媒体在应对灾害突发报道中存在着机动性不足的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介入事件的速度和程度。

1 我国突发灾害事件电视现场报道的特征

1.1 报道的时效性

当突发性灾害发生之后,人们原有的信息平衡瞬间被打破,对于灾害信息的获取程度极高。此时,哪一家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向社会报道灾害现场新闻,也就是直接掌握了新闻报道的主动权。基于突发灾害新闻的特殊性,以及受众对于信息获取的迫切性,要求现场报道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例如,在汶川地震中,作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主打频道-东方卫视以快速的反应,以及良好的报道质量,及时地将地震信息报道出来。这样快速的报道,体现着新闻的时效性以及媒体人的新闻素质。[1]

1.2 报道的立体式

在突发灾害现场中,摄像机是新闻现场的证人,记者则是新闻报道的解说员,报道要具体、全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忽视整体报道。因此,在进行灾害突发新闻报道时,报道需要具有立体感,突出新闻的全面性、缜密性。当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中央电视台立即分派58名记者分别赶往汶川、北川、都江堰、绵竹等重灾区进行分模块式报道,并且在电视直播屏幕上也双视窗同时进行报道。这样的摄像机导播形式加上图像以及文字的滚动,能够使观众从多方位了解到灾情,以及现场的救援现状。

1.3 报道的舆论导向性

凡是新闻就会产生一定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实际上是指社会管理者运用新闻舆论,对社会意见以及社会行为施加的影响,使人们能够按照既定的路线、方针进行活动。当新闻的舆论导向不正确时,就会导致社会的动荡。由于突发灾害新闻直击人的生命、财产等重要因素,当新闻开始传播时就会打破人们的心理认知与思想信息平衡。此时的新闻信息将会对人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进行灾害突发新闻报道时需要注重舆论的导向性。[2]

2 我国突发灾害事件电视现场报道的不足

2.1 报道不合时宜,引发二度创伤

任何一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于该件事的过度关心就会适得其反。从电视媒体的正向分析,当发生突发灾害时,新闻媒体对于现场的报道,能够集中地体现出社会对于突发灾情的关系。但是,反过来分析,对于灾害的当事人而言,灾害对于其打击并不是生理上的打击,而是心理上的打击,当电视媒体过度地采访与报道形式不合时宜时,将会引发受害者内心的二度创伤。这样的新闻将会失去价值,并且难以与人本社会发展相适应。[3]

2.2 灾情报道过度煽情

当突发灾情发生之后,很多媒体都开始进行现场情况的报道,在众多媒体竞争中,人们对于同质化的内容所干扰,导致媒体竞争力下降。很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提升新闻点击率,以过度煽情、危言耸听的报道方式进行现场情况分析,这样的灾情新闻报道将会煽动群众,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

2.3 报道缺乏人文关怀

在突发灾情中,受到最多伤害的往往是人,现场新闻报道的虽然要实事求是,但是也要关注人的心理变化。在很多突发灾情现场新闻报道中能够发现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只顾灾情的反应,而忽视灾情现场人的感受。例如,甚至有的记者在现场为了能够拍出较好的视频效果,一位救援人员挡住了摄像机的镜头,记者随即说道:“你让让,让我们先拍。”报道明显地缺乏人文关怀,报道意义不大。[4]

3 改进我国突发灾害事件电视现场报道不足的对策

改进我国突发灾害事件电视现场报道,需要在电视新闻媒体中构建比较规范化的灾情新闻报道应急机制,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关注灾情的本身,而不是进行过度的煽情性报道,并且在实际报道中反思如何解除群众灾后的心理危机。

3.1 构建规范化的灾情新闻报道应急机制

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体在进行突发灾情的现场报道中,做出了很大的改革,从新闻的本质上分析,新闻的时效性被有效提升,并且新闻内容更加地透明化,所呈现的报道形式也逐步走向了多元化。以地震灾情现场报道为例进行分析,我国地震新闻的报道比较迅速、信息全面且具体,借助不同媒体的报道倾向,将真实的地震信息向社会中传播。这样的灾情报道能够为社会提供地震救援信息带来帮助。这些都是我国电视新闻媒体所做出的改变,但是就地震新闻现场报道,与日本电视台媒体的地震灾难新闻报道进行对比,我国地震新闻现场报道与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5]

由于日本属于地震多发国家,早在20世纪,日本电视媒体便开始与政府地震部门着手建立了“地震早期预警信息系统”,该系统在地震烈度大于或者是等于4的情况下,自动激活。而且电视新闻媒体能够根据地震预警系统的等级信息,及时开展不同程度的电视新闻报道。这样的灾情新闻报道比较迅速,这是我国突发灾情新闻报道所要学习的。

3.2 新闻报道重点展现灾情本身

在灾情新闻报道中最不可取的就是新闻报道重点转移,例如在四川芦山地震新闻报道中,很多媒体都着力于知名企业向灾情所捐款的数额。在网页新闻、报纸等媒体载体中经常会出现“××机构向芦山地震山区捐款××万元”这样的题目。在这样的新闻报道中,使新闻报道方向转变,虽然能够激发网民对于捐款金额数的排名热情,但是也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冲淡了真正救灾信息的报道价值。从新闻受众方面分析,也直接弱化了民众对于救灾新闻的关注度,打消了新闻报道以及灾情救治的积极性。不能进行真实灾情的报道会使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质量下降,同样是在汶川地震捐款晚会中,晚会中主要对捐款的企业以及捐款的个人进行表彰,而真实的灾情报道比较少,这样舍本逐末的新闻报道方式不利于电视新闻媒体发展。因此,电视媒体的报道重点应该充分展现出灾情本质,也就是要求电视媒体要以事实为依据,围绕着灾情本身,开展示新闻采编工作。[6]

3.3 反思解除群众灾后心理危机

在突发灾情背后,对于灾情中的受害者,面对受伤以及逝去的家人,残败的家园对其心理打击重大。这种心理会深深地植入到儿童的思想中,会对成年人造成打击,会为老年人带来绝望。这些所谓的灾后心理危机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摧毁受害者。因此,电视新闻报道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也需要注重灾后心理危机问题的存在,反思采用何种报道形式以解除群众的心理危机。首先电视媒体作为重要的新闻宣传渠道,需要呼吁政府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借鉴国外先进的灾后心理恢复机制,积累经验,为灾难心理恢复机制打下扎实基础。

4 结 论

综上所述,我国突发灾害事件电视现场报道具有时效性、立体式、舆论导向性等特点。在本文中对我国突发灾害事件电视现场报道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例如,报道不合时宜,引发二度创伤,灾情报道过度煽情,报道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改进我国突发灾害事件电视现场报道,需要在电视新闻媒体中构建比较规范化的灾情新闻报道应急机制,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关注灾情的本身,并在实际报道中反思如何解除群众灾后的心理危机。

[1]任笑晨.突发自然灾害中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4.

[2]牛嫣.我国地震灾害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3]赵静.重大突发性事件电视报道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汪琳.甘肃省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直播报道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5]赵云霞.电视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6]许红霞.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电视现场报道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7]于滢湉,杨钰彤,张敏,等.中外英文媒体对国际重大新闻报道的对比研究[J].中国市场,2016(29).

10.13939/j.cnki.zgsc.2016.49.221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灾情电视新闻
2022年6月全球灾情
2021年12月全球灾情
长庆油田:灾情就是命令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灾情再显城市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