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与培养应用能力研究

2016-07-14 03:15周云强
中国市场 2016年49期
关键词:电工基础创设

周云强

(宜兴市和桥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宜兴 214211)

创设问题情境与培养应用能力研究

周云强

(宜兴市和桥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宜兴 214211)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中机电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很广泛的学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电工基础”课堂改革的方面之一,力求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应用思维,感受“电工基础”创造的乐趣。

知识的衔接性;问题情境;电工基础;教材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中机电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很广泛的学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电工基础课堂改革的方面之一。传统的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式化,课堂上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为背景,采取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选择具有现实生活的素材为学习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应用思维,感受电工基础创造的乐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应用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呢?

1 加强创设的问题情境与电工基础教材知识的衔接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热情

进入职业中学后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在思维形式上以具体形象占主要成分,在接受知识上以机械记忆为主要方式。他们思维活跃,但缺乏逻辑思维性和完整性;敢于表达自己的学习意见,但缺乏逻辑性和完整性。而职高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客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抽象说理推理的逻辑性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不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让学生的心理较好地由初中过渡到职高,对学生的学习将带来不利。如:电工基础的教材“绪论”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问题通过对电能的广泛应用与生产发展的关系,电能在各领域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电能的重要价值及电能在广泛应用时主要的三个优越性。让学生感受到研究电工基础也会很有趣,使学生对电工基础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继续学习的欲望。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学生已学的知识入手,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新的概念,探索电工中物理量关系及其规律。第三章“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初步认识”从学生周围、初中熟悉的各种电路入手,进一步丰富对电工基础的认识,探索电路中存在的基本定律,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通过用电路图分析和解决电路中的基本问题。

2 加强创设的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和悬念性,引导学生学习

电工基础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积极思维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电工基础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根据课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采用多种形式,创设一个个富有情节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如:在电阻定律中,已知一长度为L,截面积为S 的金属导线电阻为R,现对折一次的电阻为多少?如对折二次则为多少?均匀拉长一倍电阻为多少?拉长两倍为多少?如开始时笔者解释了第一个问题,教学生思考体积的变化和截面积的变化的关系来解决变化后电阻,巧妙地构思独特有意义的问题,教学生用这种思维的方法来解决其他问题。此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都踊跃一试。

还要利用高一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接受新事物敏感的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电源的连接时,教师先不给出结论,而是通过给学生来演示两个实验:①将几个蓄电池并联起来,电灯的亮度如何变化?②将几个蓄电池串联起来,电灯的亮度如何变化?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电源串联和并联对电路的作用。让学生上讲台用伏特表测量电源串联和并联两端的电压是多少,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通过现象来提示本质,这样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思考的学习环境,激励诱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自学教材。

3 加强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探究性,体验电工基础的应用思维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主动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教学应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演示等,探索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让学生初步体验解电工基础题的过程,实际上包含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的探索过程,思维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如在计算R-L-C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和R-L-C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时,教师给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提问:“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直角边分别为6和8,你能计算斜边吗?”学生会联想起勾股定理。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总结一般规律。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分别用电压三角形和电流三角形来求解。

4 加强创设的问题情境的生活性,体现应用价值

电工基础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电工基础。学习电工基础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拓展问题情境的空间,使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电工问题,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电工基础,电工基础就在我们的身边”的道理。

如“某个学校有20个教室,每个教室有220V40W的日光灯6只:(A)计时制:每天使用6小时 一个月学校的电费为多少?(B)包月制:每个教室只能用电费100元/月,每个教室最多只能上课多少小时?每度电为0.52元。学生在相互的讨论中加深了对题目的理解。

实践表明,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电工基础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索性、生活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程瑞,田万惠.运用同课异构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和提高实习生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的途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

[2]张少刚.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J].物理通报,2006(2).

[3]王旭艳,贾小东,李霞,等.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

[4]韦刚余.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提问能力[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10.13939/j.cnki.zgsc.2016.49.247

周云强(1975—),男,汉族,江苏宜兴人,本科,现为江苏宜兴和桥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高级讲师,无锡市学科教学能手。研究方向:机电技术教学。

猜你喜欢
电工基础创设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糊涂的维修工
“五抓五促”夯基础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