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齿野鸦椿叶及枝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2016-07-14 09:22邹小兴邹双全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1期
关键词:化学成分枝条叶片

邹小兴,刘 宇,邹双全

(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圆齿野鸦椿叶及枝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邹小兴,刘宇,邹双全*

(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反应法、纸反应法,对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水、无水乙醇提取物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颜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可能含有生物碱、皂苷、醌类、黄酮类、酚类、香豆素、多糖、鞣质以及甾体和三萜类等化学成分。结论:初步确定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关键词圆齿野鸦椿;叶片;枝条;化学成分

圆齿野鸦椿(EuscaphiskonishiiHayata)是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野鸦椿属(EuscaphisSieb. et Zucc.)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常绿小乔木,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省区[1]。其树形优美,花、果期较长,是一种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2-3]。在民间,圆齿野鸦椿的根、根皮、花、果实均作野鸦椿药用[2-4]。据研究,野鸦椿枝叶中有鞣质、黄酮类、酚类、酯类等化合物[5]。但是,目前国内外对圆齿野鸦椿的研究报道比较少,仅进行了组织培养、种子发芽、栽培技术等方面有研究[6-12],而未见关于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报道。因此,参照野鸦椿化学成分,进行圆齿野鸦椿叶及枝条化学成分初步研究,以明确其中可能的化学成分,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材料、仪器和试剂

1.1材料

圆齿野鸦椿样品采自福建省邵武市天成岩,枝条为顶端当年生去叶枝条,取长度为40~50 cm;叶片为顶端枝条上当年生叶片。样品于2012年分两个季节(冬季2月份、夏季8月份)采集。

1.2试剂

氯仿、95%乙醇、次硝酸铋、冰醋酸、碘化钾、甲醇(均为国药集团试剂有限公司);三氯化锑、碘、醋酸铅、碘化钾、香草醛(均为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镁粉、氢氧化钾、3,5-二硝基苯甲酸(均为天津化学试剂厂);生理盐水、乙醚、浓氨水(均为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盐酸、浓硫酸(上海试剂一厂综合经营公司)。

1.3仪器

BC-W201恒温水浴锅(上海贝凯生物化工设备有限公司),UV-9600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公司),BS-210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101-0A数显式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阳兴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本试验参考野鸦椿所含化学成分,对圆齿野鸦椿叶片及枝条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型,参照《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以及《常用中药化学鉴定》[13-14],至少采用2种方法进行鉴定及确认。

2.1样品制备

取一定量的圆齿野鸦椿枝条、叶片,在室温下阴干,再置于烘箱35℃烘干,粉碎成粗粉备用。

2.1.1水供试液制备

分别称取圆齿野鸦椿枝条、叶片粗粉各20 g于具塞三角锥形瓶中,加入100 mL蒸馏水,静置1 h,于60℃水浴加热30 min过滤,得水提液。

2.1.2乙醇供试液、酸水供试液制备

分别称取圆齿野鸦椿枝条、叶片粗粉各20 g于具塞三角锥形瓶中,加入10倍量的95%乙醇,于60 ℃水浴加热回流2 h,过滤,将滤液分成2份,一份作为乙醇供试液,另一份置于蒸发皿中浓缩成膏状(无乙醇味),加入1%盐酸溶解,过滤,得滤液即为酸水供试液。

2.2化学成分预试验

水提液作多糖、皂苷、鞣质等检查。结果见表1。

乙醇提取液作强心苷、醌类、香豆素、黄酮、甾体、萜类、酚类等检查,酸水供试液作生物碱检查。结果见表2。

表1 圆齿野鸦椿叶片及枝条水提取液化学成分预试验结果

注:“+”表示正反应。

表2 圆齿野鸦椿叶片及枝条乙醇提取液化学成分预试验结果

注:“+”表示正反应,“-”表示无反应。

3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叶片及枝条可能含有生物碱、皂苷、醌类、黄酮类、酚类、香豆素、多糖、鞣质以及甾体和三萜类等化学成分。本文首次对圆齿野鸦椿叶片及枝条进行了化学成分预试验,初步确定了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发现2个部位化学成分类型比较相似,且都没有检测到强心苷类成分;两者化学成分上的异同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野鸦椿比较,发现圆齿野鸦椿和野鸦椿枝叶所含化学成分比较相似,表明民间将圆齿野鸦椿作野鸦椿药用是有科学依据的。目前,有关野鸦椿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报道比较多,而关于圆齿野鸦椿的相关报道基本没有。本次试验对圆齿野鸦椿叶片和枝条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圆齿野鸦椿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方文培. 中国植物志:第46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23-24.

[2]福建省医药研究所. 福建药物志:第1册[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294-295.

[3]杜华平, 吕运芬. 一种优良的药用观赏植物—野鸦椿 [J].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 2008,2(8):18-21.

[4]葛玉珍. 野鸦椿资源及其利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 23(5):24-25.

[5]罗海羽, 姚默, 申万祥, 等. 野鸦椿属药学研究概况[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15):8462-8463.

[6]覃嘉佳, 龙云英. 圆齿野鸦椿扦插繁殖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2007,21(3):71-73.

[7]支丽燕, 吴田兵, 龙云英, 等. 干旱胁迫下圆齿野鸦椿苗期叶片的生理特性[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8,28(2):190-192.

[8]支丽燕, 胡松竹, 余林, 等. 涝渍胁迫对圆齿野鸦椿苗期生长及其叶片生理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0(2):279-282.

[9]梁文英. 圆齿野鸦椿播种育苗技术[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30(1):73-76.

[10]何碧珠, 何官榕, 邹双全. 圆齿野鸦椿叶片的植株再生及快速繁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9(3):257-262.

[11]李玉平, 邹双全, 何碧珠. 圆齿野鸦椿种子外植体的快繁体系[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9(5):480-483.

[12]涂淑萍, 马晓蒙, 游双红, 等. 园丰素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及其抗旱性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13,31(2):121-124.

[13]裴月湖.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6-42.

[14]张贵君. 常用中药化学鉴定[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88-9.

Preliminary Test for Chemical Components from Leaves and Branches ofEuscaphiskonishiiHayata

Zou Xiaoxing, Liu Yu, Zou Shuangquan﹡

(College of Forestry,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eaves and branches ofEuscaphiskonishiiHayata by preliminary test. Methods: The mixture was extracted from leaves and branches ofEuscaphiskonishiiHayata with purified water and 95% ethanol.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leaves and branches ofEuscaphiskonishiiHayata were preliminarily demonstrated using precipitation reaction and color reaction with various indicator. Results: The preliminary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leaves and branches ofEuscaphiskonishiiHayata may cont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such as alkaloid, saponin, quinones, flavonoid, phenolic constituents, coumarin, polysaccharide, tannin, steroid and triterpenes.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leaves and branches ofE.konishiiHayata.

Key wordsEuscaphiskonishiiHayata; leaves; branches;extract; chemical constituents

收稿日期:2015-06-12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0GB2C00216)。

作者简介:邹小兴(1971—),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与栽培研究。 *通讯作者:邹双全(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培育与生态学研究。

doi:10.3969/j.issn.1006-9690.2016.01.020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16)01-0070-03

猜你喜欢
化学成分枝条叶片
两种喷涂方法在TRT叶片上的对比应用及研究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闪光的枝条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山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九龙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绝句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