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

2016-07-15 02:47曦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亚文化网络舆情大数据

陈 曦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

陈 曦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摘 要较之于传统社会舆情,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发展势头迅猛。日益成熟的大数据技术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当下的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互动性、多元化、偏差性等特点。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参与到网络舆情中变得愈发容易。而当今网民构成又以极具个性的青少年为主体,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鲜明特征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舆情;青少年;亚文化

1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特征

1.1 自由性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的传播形态具有鲜明的特色,使得我们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引导更加科学,化解负面声音,引导中坚力量,推动网络正能量[1]。

1.1.1 互联网的开放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在网上发表言论:浏览新闻后直接线上进行新闻点评,既做到了上情下达,又可以下情上传;微博每日不断更新,其评论功能把互不相识的人们连入到同一个公共关系网下,让网民畅所欲言;微信朋友圈各类文章链接的点赞、转发,让持有相同观点的人只需动动拇指就可以走得更近。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开放性,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人们有了参政议政的机会和发表自己看法的平台,大大推动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

1.1.2 互联网的匿名性

大数据技术的力量使互联网极具开放性和自由性,只需一部手机、一个随意的ID,就可以随时随地对公共问题进行讨论。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匿名性,才使得人们能够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别人的看法,任何人都能在网络这一公共领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网民可以自愿地、自然地表露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想法,网络舆情发展得十分活跃,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这个社会的矛盾。

1.2 互动性

在网络舆论发展的初期,互联网上的各种言论载体主要的运行模式是引用、转载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报道,并对其进行补充式的传播和讨论。但是,随着近年来网络言论载体和网民数量的增多,这种格局早已有所改变,网络舆论已经通过与传统媒体的深入互动,越来越明显地推动事件的发展[2]。

1.2.1 网络舆情“零成本”,提高网民积极性

在大数据环境下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几乎是一件“零成本”的事情。在网上讨论某一公共事件不需要任何费用、手续,而且当今信息技术发达,四处都有免费无线覆盖,很多人都非常愿意参与到互动中来。这让普通民众有了强烈的存在感,网民的参与积极性越发高涨。

1.2.2 海量信息快速处理,缩短互动周期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网络舆情的扩散速度非常快。在网络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当下流行的微博、微信和各种论坛,人们只要敲敲键盘便能快速发布个人观点。在大数据处理信息的惊人速度之下,海量信息在分秒之间被收集起来,相同的观点互相交汇,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将网络舆情推向盛况。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这种实时互动的特点,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反馈的周期,网民的讨论热火朝天,网络舆情得到了更加深入和集中的反映。

1.3 多元化

大数据的鲜明特征之一便是数据类型多种多样,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自然也是多元化的,包括网络舆情主题之广泛、网络舆情主体之丰富、网络舆情形式之多样等。

1.3.1 主题广泛

网络舆情的许多话题都是网民自发讨论的,只要对哪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就可以在网上讨论该话题。在讨论这个话题时,网民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时空限制,其发表的意见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因此,网络舆情的主题因人而异,每个人都能发起不同的讨论话题,每个人都可以对一个话题发表不同的观点,这就增加了网络舆情主题的广泛性。网络上讨论的话题十分宽泛,时空跨度可大可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都有人讨论,这也是网络舆情主题广泛的一个重要因素。

1.3.2 主体丰富

在大数据时代的冲击下,网络舆情的主体分布特别广泛,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网络舆情提供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他们有的是高级知识分子,有的是普通工人,有的是年轻人,有的是老年人。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为网络舆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促进了网络舆情的多元化。

1.4 偏差性

社会舆情有时不一定是完全真实和正确的,它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每时每刻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这一特点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上显得尤为突出,由于一些信息来源不明以及部分网民素质有待提高,网络舆情和真实的社会舆情存在一定差异。

1.4.1 信源不明

在网络上,常常会有一些来源不明的信息混淆视听。部分网友道听途说,将不实信息发布到网上。此类消息往往是热点问题,常常引得其他人纷纷转发,甚至有人在原有基础上添油加醋,抹去了原始事件的真实性,使其以一个网络谣言的形态在网上传播,让网络舆情和客观现实有了很大差别。

1.4.2 网民素质有待提高

网络上总是存在一些网民,他们一般都比较感性或情绪化,导致他们的言论也缺乏理性。在个人情绪偏激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在网络这样一个自由的地方进行发泄,例如在一个公共问题上发表过激言论、“吐槽”以发泄不满、攻击其他网友、恶意篡改或者传播不实信息、对不理智的言论煽风点火等。这类个人情绪一旦宣泄到公共领域,借之网络的力量,便会一传十,十传百,极易感染其他人,最终形成不实的、有害的网络舆情,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

2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

2.1 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对青少年亚文化之影响

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其开放性使得参与到网络舆情中来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同时,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也为青少年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青少年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能够有一个不仅免费而且便捷的交流平台。青少年急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不愿墨守成规,而网络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环境为他们和网络舆情牵线搭桥,让他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成长时期通过成为网络舆情的参与者,有了表达意见和宣泄情绪的渠道。而青少年的想法往往标新立异、尚未成熟,与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网络舆情则促进了这样一种亚文化群体的诞生和发展。

另一方面,受网络舆情参与者存在匿名性这一特征的影响,青少年亚文化的发展具有不稳定性。由于网络舆情的许多发言人都是匿名的,他们的网络形象是一个ID、一串数字或者干脆没有名字,这正是为什么他们愿意如此积极和主动地去讨论一个公共事务。青少年不仅会因为自身缺乏较高的辨识度和准确的判断力而盲目跟风,利用匿名性这个优势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发表一些与主流文化相对的“个性化”言论以满足内心求新求异的需要,久而久之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群体的亚文化。

2.2 网络舆情的互动性对青少年亚文化之影响

网络舆情之所以能够拥有众多的参与者和讨论者,其互动性特征功不可没。传统媒体所传播的社会舆情大多只能止步于“我说你看”的效果,即传统媒体将信息传播给受众,而受众在接收了这些信息之后,却没有条件和机会将自己的观点及时反馈,更谈不上互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在互动性上占有极高优势,一条信息一经网络传播,马上就可以引发网民的热议。在青少年如此渴望自己的声音受到重视的情况下,网络舆情的互动性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生产成本相当低,近乎“零门槛”的设定让每个人都可以对公共事务进行评论。如今,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早,他们使用网络的熟练程度高,在网络上参与话题的讨论对他们来说游刃有余;对于网络上的热点话题,青少年还十分愿意去参与互动,不像一些年长的网民,大多只看不评。这样“一键互动”的低成本、低门槛模式,让网络舆情对青少年来说几乎没有限制,他们可以聚集在网络上,自由发表想法,为自己的文化添光加彩,力争与主流文化齐头并进。

2.3 网络舆情的多元化对青少年亚文化之影响

大数据时代,青少年乐于在网上参与社会舆情的讨论。网络舆情涉及的主题数不胜数,例如美食、服装、电影、音乐、科技、政治、军事,使得青少年亚文化的形式和主题也变得极为丰富。受网络舆情多元化的影响,青少年亚文化主要有网络用语、网络动漫和网络事件等多种形式。

网络动漫可谓是网络舆情中较为热门的话题。中国已经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于国家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点,而动漫产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中国当前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动漫产业,在受众早已因为各种渠道进入的欧美日本动漫产品和动漫文化的影响下,结合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动漫亚文化圈。这种动漫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对今后中国的动漫产业,乃至文化层面,甚至国民意识形态上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动漫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亚文化现象[3]。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出现了在网上讨论剧情的论坛、电子漫画App、专门的微博漫画营销号和集合了众多漫画的门户网站。例如微博上名为“ACG安利君”的账号,以推荐各种漫画为主,其粉丝数高达23万,甚至超过某些明星。该账号每天推荐的漫画都有几万条评论,大多是讨论漫画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随意点击一个粉丝,发现基本上这些粉丝都以青少年为主。

青少年对网络事件的讨论也是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无孔不入,青少年亚文化群体以各种各样的身份隐藏在虚拟的网络背后,尽情地宣扬自己的个性,描述周围的社会生活,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不仅仅关注自我的生理和心理成长变化,还借助于网络媒体参与社会生活,尤其是参与社会事件,他们对其中的弱势群体维权事件、社会重大事件、生活中的有趣事件等等投入极大的关注,并试图以网络上群体的舆论来影响事态的进展[4]。例如2015年7月底微博上被炒作得热火朝天的“小学生世纪骂战”事件,就有不少青少年参与。该事件的起因是作为一名TFBOYS粉丝的小学生将自己指责韩国组合EXO的视频上传至网上,瞬间引来大量EXO粉丝的“围攻”,最后演变成一群青少年为了各自的偶像互相掐架。这样一件小事,看似不足为奇,但因为其行为主体以青少年为主,以“骂战”为主题,借助网络舆情快速传播之力,在一天之内浏览量飙升,登上“微博热搜榜”,成为热点网络事件。

2.4 网络舆情的偏差性对青少年亚文化之影响

网络舆情本身具有偏差性,它虽然能反映社会舆情,但却不一定完全正确、客观,这种差异性对青少年亚文化影响很大,若是受了虚假信息的影响,青少年这一群体将会被不实的网络舆情所误导。例如:2014年,读初一的汪正扬为了不做作业,黑入学校在线答题系统,成为“中国最小黑客”。这的确是一件热门事件,但网络上流传的评论却故意凸显他黑入系统这一行为,没有及时对该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导致很多网友,尤其是青少年,误认为媒体意在告诉大家能成大事的孩子都是那些打破规则的孩子,有的青少年甚至对此深信不疑,日后还进行效仿。如不及时纠正和控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会站到错误的队伍中去,与“做作业是学生的本职工作”这一主流观点相悖,形成不健康的亚文化。

参考文献

[1]尹亚辉.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传播形态与引导战略[J].新闻知识,2013(12):61-62.

[2]乐思网络舆情监测.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舆论传播新特点[EB/OL].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统http://www.knowlesys. cn/ab/key/xinmeiti-yuluntedian.html.

[3]杨明.试论动漫产生的亚文化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0):35.

[4]乔丽华.论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及其价值意义[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0.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1-0001-0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机制研究》(15BXW029);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青少年亚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字幕组研究》(15YBA279)。

作者简介:陈 曦,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亚文化网络舆情大数据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把脉“腐败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