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乡文化统筹协调方略研究

2016-07-15 02:49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刘家用
中国商论 2016年32期
关键词:城乡基础设施武汉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刘家用

武汉城乡文化统筹协调方略研究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刘家用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城乡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较大。因此,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需要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统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城乡教育发展、创新城乡文化管理体制,以及建立城乡对口文化帮扶和互动机制。

城乡文化 不平衡 协调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

1 城乡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困境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环境、二元管理体制等因素影响,城乡文化发展整体上很不平衡。

1.1城乡文化资源分配不均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市优先发展的政策,城市的文化发展经费和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国家承担,农村的文化发展经费及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农村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严重滞后于城市。城乡文化发展经费投入的失衡导致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几乎所有一流的文化设施等文化资源均聚集在城市之中,武汉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资源极为短缺,由此也导致了城乡文化人才队伍严重失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非常落后。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武汉不少村镇都建立了图书馆、农家书屋,但许多地方的图书馆有名无实,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形同虚设。农村一般没有专人专职进行文化管理,难以保证文化室的开放时间。农家书屋的图书数量少,不能较好地满足村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借阅率不高。许多村民不懂电脑操作,很少浏览共享工程的文化信息。由于农村文化发展经费投入不足,文化人才的待遇较差,所以,农村很难留住优秀的文化人才。

1.2城乡文化供需差距明显

由于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导致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与城市不可同日而语。城乡之间在文化知识、信息的拥有和传播上存在着一道鸿沟,武汉农村文化有效供给不足,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广大农民群众得不到丰富、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目前,农民虽然脱离了物质的贫穷,但陷入了精神上的贫瘠。农村优秀文化产品比较缺乏,而一些低级庸俗的文化团体和文化产品不断充斥农村文化市场,黄赌毒、算命和巫术等不良现象在有些地方滋生蔓延。在文化消费水平、消费内容和消费结构上,看电视成为大多数农村地区农民的主要消遣。另外,武汉庞大的进城农民工群体,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经济条件去了解和融入城市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目前,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较大,文化事业发展最困难的是农村,文化活动最薄弱的是农民。

1.3城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

教育是提高人们文化水平的根本途径,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与城区相比,武汉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影响了教学质量,阻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有些农村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无法保证一些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教学环境上,农村中小学校舍与城市不可同日而语,有些地方学生的住宿、就餐条件极差。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条件较差,发展机会较少,难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有些中青年教师通常在教学方面比较成熟了,就设法离开农村学校,导致农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流失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学校待遇高,教师要求调往城区;另一方面,只要是在教学上有闪光点的教师,城区学校都会想方设法“挖”走。一边是城市中小学的人气旺盛,一边却是乡村学校的难以为继。

2 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出路和对策

城乡文化发展的差距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和重要工作。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就要在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城乡分割、区别对待的文化发展政策,把城乡文化视为一体,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统一规划、财政、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实现城乡文化协调共同发展。

2.1统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1]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重点要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各地要大力支持乡镇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帮助农村地区解决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相对匮乏问题。在农村文化大院、文化书屋建设中,要从各地实际出发,考虑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增添适合当地农民阅读的文化书籍,提供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武汉要按照“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大力建设基层文化中心或文化广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活动的必备场所,搭建好群众文化交流的平台。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建成了850平米的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娱乐场所1处,露天演出场地6处,老年学校4所,村级农家书屋51个,文化室57个,为群众提供文化、科技、休闲、娱乐等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政府财政投入是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应加大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政府是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理应承担起文化事业建设的责任。除了政府财政直接投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外,还可采取政府采购、特许经营、项目外包等多种途径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企业在文化基础设施上进行投资,既可以获得国家政策支持,从经营中获利,又承担起了相应的社会责任。统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应鼓励和支持一些有志之士和公益组织对此进行捐资。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企业投资和社会捐资,可以为统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筹集必备的资金保障。

2.2统筹城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重点要放在大力培养文化人才上,武汉要下大力气解决农村文化人才缺乏和素质不高的问题。武汉高校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但愿意到农村去的人才不多[2]。为了吸引文化人才到农村去就业、创业,一方面要为农村文化人才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要出台优惠政策,为农村文化人才的成长创造宽松良好的的社会环境。统筹城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缺乏是一大瓶颈,设立专门的文化人才发展资金是十分必要的。有了发展资金,就可以为文化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生活条件改善等提供必备的资金保障。为了促进城乡优秀文化人才的交流互动,需要建立互通共享的文化人才信息网,为统筹城乡文化人才建设提供必要的交流平台。

2.3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教育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途径,没有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没有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统筹城乡师资队伍。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政府对教育资金的统筹和公平分配要向过去欠账比较多的农村地区倾斜。面对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武汉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要在公共教育资源上统一协调分配,促进硬件资源的共享,实现图书资源、教学设备等的协调分配,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为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留住优秀师资,武汉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在评优、晋升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热爱农村教育的教师。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需要统筹城乡师资队伍,增强城乡教师之间的流动性,让城市教师去农村教学,保证城乡学校之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援农村,武汉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开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等活动,动员、组织大批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同时继续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并逐步使这一活动制度化,促进城乡师资队伍的均衡化。

2.4创新城乡文化管理体制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创新城乡文化管理体制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文化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强化城乡文化监管。

创新城乡文化管理体制,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应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3],着力转向加强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按照中央要求,与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相衔接,武汉整合了文化局、广播影视局、新闻出版局,组建了新的统一的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实行文化领域“大部制”,实现了文化文物、新闻出版、著作权、广播影视行业的统一管理,结束了多年来武汉市文化事业多头管理的格局。当前,按照有利于促进城乡文化繁荣发展、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市场管理、有利于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要求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重点要科学设置综合文化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确保履行好有关监管和服务职责。

创新城乡文化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我国现有乡镇文化站普遍以乡镇为主进行管理,导致基层文化管理问题重重。为了加强城乡文化的监管和服务,有必要将现在文化站由乡镇主管改为区(县)文化部门主管,由乡镇进行协助管理。区(县)文化部门对文化站的人员、阵地、经费进行统一管理,配齐宣传员和文化专干,并实现定编、定岗、定责,文化站经费由各区(县)财政承担,让他们有职有权有经费保障,充分发挥文化监管和服务职能,特别是加强农村文化的有效监管,为广大农民提供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

2.5建立城乡对口文化帮扶和互动机制

建立城乡对口文化帮扶和互动机制,要充分调动城市文化资源的优势,引导机关、团体、城市居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城乡结对共建活动。精准扶贫不仅是物质扶贫,更重要的是文化扶贫。农村文化资源比较匮乏,要不断促进城市优势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常年开展贴近农民群众的文化服务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建立城乡对口文化帮扶和互动机制,城乡可以从各自的优势中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文化交流中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加强城市与农村的文化对接和互动,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农村文化的优势,培育农村文化的自信;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城市文化的包容性,让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根据武汉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开发乡村文化旅游,动员引导城市居民走进乡村,增强农村文化的吸引力;组织发动农民、农村文化工作者到城市学习考察,增强城市文化的辐射力。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武汉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2(10).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F127

A

2096-0298(2016)11(b)-111-02

猜你喜欢
城乡基础设施武汉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城乡涌动创业潮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