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修炼手册

2016-07-15 16:02雅言
高中时代 2016年6期
关键词:最强大脑记忆法神经元

雅言

人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而一切活力与创造力都离不开记忆这个源泉。正是依靠思维和记忆能力,人类才得以学习、积累和应用各种知识、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学生来说,记忆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过的东西只有记得住才能增加知识量。学过的东西如果记不住,那么学得再多,也等于白学。我们常赞叹一些人具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说明良好的记忆力也是一个人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

Psychological card

记忆是怎样形成的

记忆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接收和编码。一个信息通过感觉器官(视觉、触觉、听觉……)进入大脑,经由布满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彼此相连)的大脑皮层感觉区域接收,传达到海马区(大脑中负责记忆和学习的部分,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如果一个记忆片段在短时间内被重复提及的话海马体就会将其转存入大脑皮层,成为永久记忆)。

第二个阶段:存贮。若要将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将传达到海马区的这些信息编码长久地记住,它们还得更深地进入神经元内部,并转化成蛋白质,经由海马区转移到前额叶。通过脑电图可以发现,在存贮信息的时候,脑部血流量会增加。这是因为,我们要大脑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消耗神经元的能量。一般情况下,那些信息需要长期存贮,由我们自己决定,但是假如感知的过程非常强烈,比如感情遭受重大刺激,这件事会不由自主地潜入记忆深处,长时间留存。

第三个阶段:修补。当信息转化为长时间记忆,就进入记忆的第三个阶段:修复过程。我们不断遇到——主动或被动地——与已存贮信息相类似的新信息,旧记忆被调取,通过与新信息的对比,不断重复、修正、加深印象,最终可能伴随我们一生,永远不再遗忘。

寻找我们记不住的原因

生活中,有的同学上进心很强,学习也很用功,但是,学过的东西总是记不住,学习效率很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记忆困难,甚至根本记不住事情,可能发生在记忆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发生在编码阶段的记忆困难是因为信息接收能力不足,有些是注意力不集中的缘故。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记忆力好坏、记忆效率高低与身体状况、学习兴趣、记忆方法和记忆规律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

从身体上说,人身体不好时,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或下降。情绪不稳、用脑过度、神经衰弱等也会影响记忆。从学习兴趣上说,一个人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记忆速度就会下降;兴趣浓厚,记忆速度就会大大加快。从记忆方法和记忆规律上说,学习者遵循记忆规律,记忆方法好,记忆效率就高,反之效率就低。记忆力差,学过的东西记不住,会使我们的知识增长缓慢,能力发展受阻,进而会影响到我们的创造力。因此,必须下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

此外,年纪也是妨碍我们接收信息的因素。人上了年纪,接收信息的器官(眼睛、耳朵等)衰老了,很容易疲劳,对外界的感觉开始麻木,对周围发生的事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再能灵敏捕获外部信息,哪里还谈得上记住?存贮过程也会出岔。一个信息完整进入我们的大脑,却在经过海马经回路的时候出了问题,一些病理性病变会让信息不留痕迹地“轻轻滑过”。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都不会在脑子里留下雪泥鸿爪。即使信息已经被大脑妥善存贮,也会发生意外。

还有,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不得不苛求自己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当人做着注意力离度集中的工作时,大脑负责这一部分的神经元不断受到刺激:接收、重组、更新……周而复始,神经元细胞总是处在警戒状态,随时响应主人调取、存贮、更新记忆的指令,很快就吃不消了。这时,主人会觉得大脑已经不能完全胜任记忆,只好向各种辅助手段递交降表,正所谓“好脑瓜不如烂笔头”:N次贴上的提示贴、电子记事本……不幸的是,时间长了以后才会发现,一旦离开这些拐杖,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找回好记性的妙方在哪儿?

方法1: 大脑吃得饱,记性错不了

大脑是否获得持久营养的滋润,是决定记性好坏的两个关键因素。事实上,大脑里的神经元是一个贪吃的家伙,多种氨基酸(利于大脑生成蛋白质)、脂肪酸都是它最需要的。我们常说的DHA和ALA对增强记忆都有好处。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的几种氨基酸,在富含蛋白质的肉类食品(肉、蛋、鱼等)里可以找到。DHA大量存在于鱼类、海产品以及蛋类产品里。ALA主要由菜籽油或核桃油提供。医学专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当人体内缺乏脂肪酸时,神经元会变得僵硬,不利于吸收并存贮信息。

在大脑需要的主要营养物里,葡萄糖是重中之重,一定要保证足量摄入。葡萄糖通过耗氧完成“燃烧”,释放能量,就像汽车要靠燃烧汽油才能奔驰如飞。为满足日常需要,我们平常应该多吃一些有“缓释效应”的多糖食品,例如富含淀粉的主食,也就是所谓的五谷杂粮。具有“缓释效应”的多糖类食品可以向血液持续提供葡萄糖,让体内血糖浓度保持在稳定的水平。假如早餐没有吃好(比如主食吃得不够),大脑里的神经元就会处于一种“记忆亏损”的状态,特别是通过视觉接收信息的能力会大打折扣,会比正常水平下降约15%。根据最新研究,倘若让一个早餐没吃好的人驾驶汽车,他的警觉性会下降10%。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晚餐也需要摄入足够分量的缓释多糖食品。这是因为,即使我们已经上床睡觉,大脑仍会默默无闻地梳理、存贮白天的记忆,同时剔除掉不需要长期保存的无用信息。假如葡萄糖供应的无法跟上,就无法顺利完成记忆的工作。

建议大家:1.每餐必有主食;2.多吃含铁多的食物(有助于提高血液中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促进葡萄糖“燃烧”);3.每天两茶匙菜籽油,外加一些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食物;4.每星期吃三到四次鱼和海产品。含铁多的食物很多,有瘦肉、鱼类、贝类等,多吃主食也容易办到。需要注意的是,粮食类食品热量高,在增加摄入的同时,一定不能忘了进行适度的健身运动,别让体重跟着记忆力一起飙升。而且运动还有利于调动和保持健康的情绪。

方法2: 智力体操也很有效

记忆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巧妙运用神经元的过程。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记忆宝典”,有人眼见才能为“识”,有人听过方可记得,还有人摸过碰过之后会记得更牢……要想很快记住需要记住的东西,还能在需要的时候及时调取出来,就必须了解自己最擅长接收信息的方式。想知道自己主要靠什么方式记忆,可以做下面的试验。

一堆信,杂乱无章地放在眼前,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收起来,回忆刚才看见了哪些信件?有人按照这些信件摆放的空间位置回忆,有人则按收信人姓名的字母顺序回忆,还有人迅速总结信上的文字,编成一段顺口溜帮助回忆……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除了自己习惯的记忆方式,我们还可以训练自己学习各种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的窍门,强化自己的记忆能力,再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想不起眼镜放到什么地方,也不必满世界乱翻,而只须努力回忆起最后一次佩戴的时间和地点,就能顺藤摸瓜找回它。想让一件事在脑子里记得更牢,最好在初次记忆后的第三天重新回忆一次,加以巩固。

此外,最有效也最经济的办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记点东西的好习惯,以便大脑神经元不断接受刺激——这就是最好的“智力体操”。哪怕只记住一个新信息——比如说报纸上一条快讯、某个朋友的家庭住址或者电话号码,等等——也不要让这一天白白溜走。下一次去看电影,别忘了给自己留个家庭作业:记住电影的名字,主要演员是谁?再有,尽量抛开那些起提示作用的记忆“拐杖” N次贴、电子记事簿和其他现代科技所能提供的辅助。

方法3:遵循记忆规律

记忆从总体上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意义识记,一种是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识记,机械识记是按照材料所表现的形式采用多次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效率更高。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是两种最一般的记忆方法,其他还有定位记忆法、谐音记忆法、连锁记忆法、归类记忆法、规律记忆法等。在学习中具体应采用哪种方法,还应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而定。

记忆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过目不忘的天才毕竟少见。为了减少遗忘,人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与遗忘作斗争。首先是努力排除记忆中的干扰。心理学家发现记忆的干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即前摄抑制;一种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材料的保持和回忆的干扰,即倒摄抑制。比如学习一个较长的文章,一般总是首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识记较难,识记后也容易遗忘。这是因为开始部分只受倒摄抑制干扰,结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干扰,而中间部分则受这两种抑制的干扰。因此,一般一次背记的东西不宜太多,间隔时间也不宜太长。

对于长材料,可采用分散识记的办法。实验表明:集中识记和把材料分散放在三天当中、每天记忆材料的三分之一,两者比较,分散记忆只需八九分钟,就可以记住集中识记十五分钟才能记住的东西。当然分散识记的时间隔也不能太长。其次,要及时进行复习。大量的研究证明,遗忘的重要原因在于识记后缺乏巩固复习。“遗忘规律”表明识记后最初的时间内遗忘得较快,以后逐步变慢,到一定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根据这一规律,刚学过的材料应及时复习、多次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每次复习之间的间隔可以逐渐加长。

方法4: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实验证明,人们对学习知识抱积极态度时,记忆效果可达90%以上,抱一般态度时,记忆效果为70%左右,而抱消极态度时,记忆效果则在40%以下。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求知欲强烈,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记忆东西就比较快。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那些我们感兴趣的知识,不仅一学就会,而且学了就能记得住。这是因为学习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和感兴趣的东西,不仅动机强烈,注意力高度集中,眼、耳、嘴、手也会被调动、协调起来,这样学习效率和记忆效率自然就高。

猜你喜欢
最强大脑记忆法神经元
“笨苹果”的单词记忆法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最强大脑”哪家强
超级记忆法 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