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治疗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2016-07-16 06:56余国平福建省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南平353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结核病治疗

余国平(福建省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南平 353000)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余国平
(福建省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南平 3530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市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结核病防治机构收治的67例肺结核病初治涂阳患者,按照是否规则用药分为两组:对照组(n=32)、研究组(n=35)。对照组为不遵医嘱自行用药,研究组为督导员监督用药,对两组用药状况予以观察比较。结果 在单耐药与多耐药方面,研究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治愈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早期合理用药非常关键,由专业医疗团队指导用药,能极大减少患者不合理用药现象的产生,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耐药患者的产生将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是一种值得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选用与推广的用药方式。

【关键词】结核病;治疗;不合理用药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近些年来,部分国家与区域的肺结核疫情有所回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逐渐成为了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在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与患者依从性息息相关。依从性指的就是患者对医师医嘱的执行状况。如果患者不遵照医嘱服药,就会导致治疗效果下降,甚至无效。为此,在肺结核治疗中,合理用药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67例肺结核患者用药状况的分析,探讨不合理用药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市结核病防治机构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7例肺结核初治涂阳患者,统一按照全国短程化疗方案:2HRZE/4HR,每月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复查取药一次,实行抗结核药物免费治疗。根据患者是否规则用药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5)。对照组中,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16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9.3±5.7)岁;病程0.9~5年,平均病程(2.5±0.3)年。研究组中,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18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9.2± 4.8)岁;病程0.6~4年,平均病程(2.1±0.5)年。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为自行进行常规用药,不听从医护人员及家庭督导人员的指导与监督,患者用药随意性较大,经常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的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在用药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服药情况;②在症状缓解之后,自行停药;在症状加重后,重新用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③每月药物服完未能及时到肺结核防治机构取药,出现中断用药情况。研究组由专业医疗团队指导用药,其主要由结核病防治机构专业人员、乡村医师、经培训后的家庭督导员等构成。在用药过程中,做到注意以下内容:①对患者用药反应予以密切观察,详细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且及时告知医师;②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并记录服药卡;③督促患者定期取药定期复查;④严格按照医嘱向患者发放药物,肺结核防治机构要做好患者药物发放记录,对到期未来取药的患者予以电话通知;⑤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较重付反应的患者予以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中途停药现象的发生。

1.3 耐药判定标准:通过结核菌对结核药物的敏感试验判断患者是否耐药。药敏试验主要参照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2]执行。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单耐药、多耐药和治愈率方面予以观察,探讨患者不合理用药对其影响。

1.5 统计分析:在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输入两组单耐药、多耐药和治愈率等相关数据,用[n(%)]表示计数资料,并进行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结果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单耐药、多耐药情况:研究组单耐药患者2例,比例为5.7%,多耐药患者0例,比例为0.0%;对照组单耐药患者6例,比例为18.8%,多耐药患者3例,比例为9.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愈判定标准:涂阳肺结核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连续2次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阴性,其中1次是治疗末的涂片。研究组治愈患者31例,治愈率为88.6%;对照组治愈患者18例,治愈率为56.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8.88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单耐药与多耐药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

3 讨 论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首先要对病因予以确定,其主要包括局部血流不畅、产生耐药性、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在确定病因之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2]。肺结核早期时,结核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较强,加之毛细血管网的存在,导致药物渗入非常容易,病灶能够完全吸收药物。通常结核杆菌一般为敏感菌和耐药菌同时存在,单一用药、中途无故停药、用药量不足等不合理用药很难杀灭耐药菌,使其得以留存,并且继续繁殖,削弱了治疗效果,甚至治疗无效[3],而且很容易导致结核菌产生耐药现象,而联合、规律、全程用药,可加强药物的协同、增强药物疗效的作用。所以,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至关重要。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耐药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研究结果与姚亮清等人[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在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合理用药的因素主要有:①患者缺乏对药物知识的了解,持续服药的积极性较差,导致在长期服药过程中,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无法坚持服药,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②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患者都不想承认自己患有肺结核,担心受到家人、朋友的另眼相看,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在面对肺结核疾病的时候,经常持有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导致其经常忘记服药,从而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③医患关系不佳。医患沟通不到位,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误解,并且错误认识医嘱,导致服药不合理。针对以上情况而言,医护人员一定要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倾听患者的诉求,并且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可以放开心胸,秉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同时,对患者家属、朋友等宣传结核病的知识,使其可以支持患者,让患者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并且增进医患关系,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有效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总之,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早期合理用药非常关键,由专业医疗团队指导用药,即由结核病防治机构专业人员、乡村医师、经培训后的家庭督导员组成的团队督导用药,能极大减少患者不合理用药现象的产生,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耐药患者的产生将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是一种值得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选用与推广的用药方式。

参考文献

[1] 吴鸿,许宗斌,方明仁,等.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不合理分析及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8):360-361.

[2] 李朝花.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用药应注意的问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5):130.

[3] 孙刚,高谦.利福平用药方案对结核病转归的系统性回顾与荟萃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7):556.

[4] 刘玉肖,郝会英,刘琳,等.结核病病人口服用药规范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117-118.

[5] 姚亮清,黄张国.结核病治疗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20):93-94.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051-02

猜你喜欢
不合理用药结核病治疗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不合理用药探析
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