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2016-07-16 06:56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内一科湖北武汉4301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颅内感染高危因素预防

李 雄(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内一科,湖北 武汉 430100)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李 雄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内一科,湖北 武汉 430100)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入选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的因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的患者420例,其中有颅内感染的患者48例。手术均采用钻孔引流微创手术。比较分析选取的病例在手术前准备和手术中操作,手术后护理治疗几个方面中的关键因素,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 手术中钻孔引流管个数,引流时间,高血糖,电解质紊乱和一次性血肿清除量几个因素是引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引发高血压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引流管个数、引流时间和提前做好术前预防措施是降低颅内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感染;高危因素;预防

高血压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已经成为多发病症之一。而其发展为心脑血管的病变时,治疗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脑出血是高血压较为危险的一种并发症。长期的高血压作用下带来的血管壁内病理性改变在情绪激动,极度劳累等应激状态下极易引起血压骤然升高导致脑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多突然发病,情况严重,所以临床上多在24 h内紧急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多会缓解症状,但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现象经常出现。因此,分析出高血压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以便做好预防措施是高血压脑出血治愈的关键。本研究从手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治疗及患者本身的身体条件几大方面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同时提出预防的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4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48例。以术后持续高热,头痛,刺激脑膜表现阳性,脑脊液检查呈现感染指征。排除因全身严重感染、肿瘤转移等其他疾病引发感染患者。48例患者中女16例,男32例,年龄分布在48~70岁,平均(56.7±3.2)岁。

1.2 治疗方法:入选的420例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和CT等术前常规检查。手术依据CT片对病灶面大的出血部位实施微创钻孔,操作时避免在大血管和功能区进行。选择部位后,切开头皮微创钻孔,固定引流管穿刺血肿,将血液引流出颅内。术后引流管固定留置。将血引流后,把尿激素酶的氯化钠溶液注射到腔内使残余的血肿溶解,同时夹住引流管,血肿溶解4.5 h后将溶解后的血液引流到颅外。根据患者的脑出血情况来决定引流管的取出时间,一般在术后3 d内取出,但如果有继续出血适当延长时间。治疗同时静脉滴注抗菌药,采用万古霉素(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84268)。术后每天检查患者的脑脊液、糖定量、氯化钠量和白细胞数目,若出现感染患者,给予腰大池管持续引流同时进行鞘内的给药治疗,直到恢复正常。

1.3 治疗标准:常规检查每天的脑脊液时连续3 d检查指标正常,生化指标也恢复到正常值范围,患者无发热,头痛等感染的临床表现判断为治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l7.0软件分析,计量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数据的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选取的420例患者中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有48例,所占比例为11.4%。颅内感染患者经治疗后治愈病例44例,治愈率达91.6%。分别对钻孔引流管个数,引流时间,高血糖,电解质紊乱和一次性血肿清除量几个因素作用下的颅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考察的几个因素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分析的因素的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见表1。

表1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后的颅内感染比例高达11.4%,对引起感染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很有必要。本研究中分别考察了引流时间,引流管数,一次血肿清除率和机体自身是否高血糖,电解质紊乱5方面因素,结果分析得出这5种因素是高危因素,因此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应当关注这几方面因素。

发现引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感染的预防有指导意义,除本研究发现的5方面因素外,一些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也应当引注意。因此,结合本研究和文献报道的多方面危险因素提出几项预防措施。首先,应当在术前认真准备手术台,并对患者进行仔细消毒,保证操作无菌。其次,提前做好抗菌药物的使用,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再次,调整尿素激酶的使用,让一次性血肿清除率提高,同时结合病变情况尽可能减少穿刺孔个数。最后,尽量减少引流时间。此外,术前尽量调节机体的生理状态[2]。

综上所述,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同时采取预防的措施,可减少感染的发生,本研究分析的5种高危因素可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预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鹏,蓝胜勇,黄寨,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96-97.

[2] 方好,程谦,易智锋,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9):873-874.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138-01

猜你喜欢
颅内感染高危因素预防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讨与措施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小儿颅内感染颅高压临床分析
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初步评定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影响社区脑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