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受累的临床分析

2016-07-16 06:56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肾病风湿科吉林吉林132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

李 青 李 雪 张 欣(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肾病风湿科,吉林 吉林 132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受累的临床分析

李 青 李 雪 张 欣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肾病风湿科,吉林 吉林 132000)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受累发生率与SLE疾病活动程度及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受累与无消化系统受累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1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血液系统受累占50.41%,其中贫血占30.89%,白细胞下降占30.08%,血小板下降占24.39%,两系受损占13.82%,三系受损占8.94%,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受累组与无血液系统受累患者比较,临床特点分析发热、关节炎、口腔溃疡、雷诺现象、肾脏受累、神经系统受累等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11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7),而ESR、CRP、补体C3、免疫球蛋白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受累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受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最常见,尤其是以血液系统受累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往往会被误诊为单纯的血液系统疾病,故应重视以血液系统受累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治。本研究对2001 年6月至2014年3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收治的1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液系统受累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至2014年2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SLE分类标准。其中男性8例,女性115例,年龄14~70岁,平均(38.40±12.01)岁,病程18 d~23年,中位数3年。根据有无血液系统受累分为两组:血液系统受累组及无血液系统受累组。

1.2 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对SLE血液系统受累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SLE疾病活动性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做统计学分析,一般性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LE血液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123例SLE患者中,62例出现血液系统受累,占50.41%,其中贫血38例,占30.89%;白细胞减低37例,占30.08%,血小板减少30例,占24.39%;两系减少17例,占13.83%;三系减少11例,占8.94%。血液系统受累中贫血、白细胞下降最常见,其次是血小板减少。见表1。

表1 62例血液系统受累的特征

2.2 血液系统受累组与无血液系统受累组比较:发热、关节炎、口腔溃疡、雷诺现象、肾脏受累、神经系统受累等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ESR、CRP、免疫球蛋白、补体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而SLEDAI评分(>11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917,P=0.027)。

3 讨 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受累很常见,最常见的是贫血,其次是白细胞减低和血小板减少。文献报道贫血的发生率30%~72%[1-7],本文研究发现为30.89%。贫血发生的常见的原因:自身抗体导致血细胞破坏,铁代谢障碍、肾功能衰竭时促红素生成不足、炎性介质抑制骨髓红细胞生成[1-5]。

白细胞减低的发生率仅次于贫血,本文研究白细胞减低发生率为30.08%,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7]。白细胞减低与自身抗体所致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过多破坏,骨髓造血功能受抑、TNF诱导细胞凋亡、脾功能亢进等有关。

临床上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常易被误诊,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①与抗血小板抗体有关;②与抗心磷脂抗体有关:与血小板磷脂结合,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其摄取和破坏,并可以引起反复血栓使血小板消耗性减少;③巨核祖细胞分化异常;④病毒感染;⑤抗血小板生成素抗体。

本文结果显示血液系统受累组的疾病活动度高于非血液系统组,提示血液系统受累与疾病活动性有关,但也有文献报道与病情活动度无关[3],这可能与两个研究中统计比较内容不同有关。目前SLEDAI评分是临床常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评价标准,本文以SLEDAI评分(>11分)在血液系统受累组与非血液系统受累组进行比较,而有的研究以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在系统的红斑狼疮活动组与非活动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故此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

参考文献

[1] 赵小英,张萍,黄连生,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及相关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内科学杂志,2006,45(5):369-371.

[2] 陆春,李娟,朱国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贫血特点及机制初步研究[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2,3(8):4-6.

[3] 王平,李保全.SLE患者外周血液系统变化与自身抗体相关性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1):27-29.

[4] 靳洪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系统改变及特点[J].临床荟萃,2005,20(16):957.

[5] 方荣成,青玉凤,周京国,等.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0,4(9):1574-1579.

[6] Beyan E,Beyan C.Hematological presentation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isease activity[J].Hematology,2007,12(3):257-261.

[7] 陈嘉林,黄晓明,曾学军,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学异常的特点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30-1333.

中图分类号:593.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163-01

猜你喜欢
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综合性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中小学生贫血原因调查与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继发血小板减少1例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