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2016-07-16 06:56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药物护理

魏 慧(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魏 慧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 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治疗和纳洛酮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药物;护理

临床研究指出,慢性呼吸衰竭发生主要受到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等导致发生中枢神经障碍,也就是肺性脑病。如酸中毒、缺氧症状较严重,则会使患者体内阿片肽分泌较旺盛,进而给呼吸系统正常运动产生抑制[1]。为有效增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临床疗效,笔者对30例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应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8.6±3.6)岁;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42.21±1.74)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72.88±2.16)mm Hg;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PaO2以及PaCO2等指标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平喘、输液、纯氧、抗感染以及维持水电解质稳定等方法;并指导患者应用纳洛酮(河北奥星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76;1 mL∶1 mg)治疗,将0.8~1.6 mg的纳洛酮加入到250 mL的1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用药护理:一般情况下,药效消失后,患者会发生呼吸抑制,因此,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有效维持血药的浓度,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1.2.2 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强气道管理、排痰以及湿化;鼓励患者有效咳痰、咳嗽,协助患者拍背、翻身,有效促进痰液快速排出。

1.2.3 感染防治和护理:有效控制感染,入院后对患者采集血、尿以及痰等标本,送往进行药敏、细菌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对患者静脉用药时,坚持现配现做的原则,有效保证疗效;另外,加强给氧管、雾化螺纹管等管道的灭菌、消毒工作,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此外,对病房进行定时通风、消毒处理,减少探视人员、时间,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1.2.4 合理氧疗:取患者半卧位,保持低流量氧疗,控制氧疗流量为每分钟1~2 L,确保机体处于“氧饥饿”状态,进而有效给患者呼吸中枢产生刺激,加快患者体内二氧化碳含量的排出。

1.2.5 健康指导:嘱咐患者戒烟,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并保持呼吸道、口腔通畅,指导患者加强肺功能监测。

1.3 观察指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PaO2、PaCO2以及术后清醒时间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软件,以(±s)表示计量数据,组间均数对比应用t检验,运用%表示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均优于治疗前(t=11.024,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t=10.987,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s,mm Hg)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s,mm Hg)

注:*与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  时间 PaO2 PaCO2观察组  治疗前 42.22±1.72 72.90±2.16治疗后 55.90±3.32*# 55.40±2.05*#对照组  治疗前 43.20±1.74 71.46±1.55治疗后 51.90±2.74* 60.25±2.42*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为(20.05±5.12)h,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为(33.62±6.15)h,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13.024,P<0.05)。

3 讨 论

慢性呼吸衰竭为临床中的常见肺性疾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易导致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常见的一种为肺性脑病[2]。大多数慢性呼吸衰竭伴肺性脑病患者均伴有基础疾病,如治疗方法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则会给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为有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伴肺性脑病患者,要确保在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纠正、改善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状态,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代谢功能紊乱。如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感,则要通过应用护理调整方案,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薇.全面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85例[J].中国药业,2014,1(21):89-90.

[2] 周明萍.补肺益肾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所致慢性呼吸衰竭[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4):192-195.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257-01

猜你喜欢
药物护理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