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彩云南

2016-07-18 12:04文丨一
遵义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鱼儿丽江民居

文丨一 凌

风光无限彩云南

文丨一 凌

走过丽江,有一种叫思恋的情愫便长长地萦绕在心间,那是对温馨、安谧、清纯的一种绵绵的留恋,那是对美好、古朴、自然的一种长久的向往!

到过很多地方,最让我心动的还是七彩之南。旖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淳厚的文化、蔚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不是亲身体验,真的很难感受“这里是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一话的深刻内涵。

到昆明市大约是早晨九时许。五月春城,浓荫馥郁、繁花似景、游人如织。身着各色太阳帽以示区别的旅行团成了春城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刚下火车,又上旅游车,车上早有一位姑娘等着,姑娘一直微笑着,笑起时一对小酒窝,待大家安静下来,姑娘自我介绍到:我姓余,单名一个欣字,是各位此次云南之行昆明市的导游,为了方便记忆,大家就叫我“小鱼儿”好了。姑娘话音刚落,车上“小鱼儿”、“小鱼儿”的叫声便此起彼伏,旅途的疲惫瞬间消失殆尽,在愉快的笑声中,开始了我们的云南之旅。

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大观楼。大观楼位于风景秀丽的滇池湖畔,以“天下第一长联”久负文化盛名,与著名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四大名楼而名扬天下。车刚出市区不久,“小鱼儿”就煞有介事地告诉大家:现在,请各位闭上眼睛,接受本公司为您提供的免费按摩。大伙乖乖地闭上双眼,很快就感受到了身子的晃动。“小鱼儿”开始给大家介绍云南十八怪:东边下雨西边晒、火车没有汽车快、锅盖头上戴、大姑娘不系裤腰带、小和尚可以谈恋爱、鞋子后面多一块、三个蚊子一盘菜……十八怪很快介绍完了,“小鱼儿”告诉大家:现在请各位睁开眼睛,欣赏欣赏两边的风景。车子又开始飞奔起来,大伙这才回过神来:原来刚才是一段烂路耶!但心里却甜丝丝的,不得不佩服“小鱼儿”的机智与巧妙。

初到石林,就被那突如其来的景致惊呆了,成片的石峰犹如千军万马集结,组成奇特的石头森林,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士兵,有的像战马,有的像少女,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让人诧异的是光秃秃的石头上冷不防冒出树子来,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顽强的生命力让人的心灵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大自然总是以她最本初最原始的状态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

美丽的蝴蝶泉边,杨柳依依、蜂飞蝶舞、绿意盎然、徜徉其间,真不知这是无声诗还是有声画,是人间仙境还是天上人间。同行的友人情不自禁引吭高歌:“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为哪妆?”歌声引来无数游人驻足。

那是一个初夏的黄昏,绕过一架巨大、古朴的水车,走进了丽江古城。那是一座怎样的城呀:飞檐翘角、红墙碧瓦、家家流泉、户户垂杨、街因水设、水随街走、曲径通幽、引人入胜。街和水的连接处,是一座座古桥,似初弓又似缺月,沿河、依山、临街处,是纳西人独有的古色古香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式的民居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面对此情此景,真的疑惑自己走进了时空隧道,走进了历史,不敢高声语,生怕一不小心就打破这份宁静与和谐。

丽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袒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至狮子山麓,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明代丽江古城的建设主要由历代木氏知府主持进行。

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所以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泉。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可以说,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均修建于明清时期,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已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从城镇的整体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筑用材料、工艺装饰、施工工艺、环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风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维持原状,五花石路面、石拱桥、木板桥、四方街商贸广场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在修复和建造,古城的风貌已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走过丽江,有一种叫思恋的情愫便长长地萦绕在心间,那是对温馨、安谧、清纯的一种绵绵的留恋,那是对美好、古朴、自然的一种长久的向往!

猜你喜欢
小鱼儿丽江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丽江三朵节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丽江的荒
叫一声丽江
小鱼儿爱“吃”人
小鱼儿上树
虫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