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排行,为何惹人提防

2016-07-18 12:04文丨李浩燃
遵义 2016年11期
关键词:乱象排行榜电商

文丨李浩燃

网络排行,为何惹人提防

文丨李浩燃

浏览电商平台,畅销热榜“虚实结合”,产品评分真假莫辨;打开搜索引擎,网站次序以价排名,推广信息满屏飞舞……处身互联互通的信息社会,网络为人们获取资讯、理性决策提供了强大工具,但林林总总的排行乱象,也埋藏着形形色色的陷阱。

排名、排行古已有之,之所以“于今为盛”,一大因素是搭上了网络传播的快车。如今打开微信,不仅各类榜单令人眼花缭乱,来自微友的投票、拉票也让人叫苦不迭。另一方面,社会分工越细密,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就越普遍。纷繁多样的排行榜映照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可以呈现不同地域、领域的竞争现状,能够方便人们快速了解具体情况,也有利于入榜者准确认知自我。但前提是,排行本身应当公正、客观。

现实中,不少排行常与利益紧密勾连。譬如高考临近,版本迥异的“大学排行榜”便会四处流传,而背后则是有的高校全凭交费上榜。“3•15晚会”,也曾曝光一些电商平台成为“刷单”重灾区,让观众见识了黑箱操作的“标准工序”。生活中那些有形或无形的排行,往往散发着铜臭气息,既干扰公众视线、误导消费选择,又妨害公平竞争、损害他人权益,危害不容小觑。难怪有网友感慨,“排行排行,小心提防”。

从网络内容的视角来看,排名信息影响着网络生态,也离不开有效的治理予以规制。种种乱象潜滋暗长、难以根绝,固然受利益驱动,但更重要的是,违规者很少为之付出应有代价。因此,必须强化监管,让不守规则者受到惩罚。与此同时,注重分层施策,让市场机制、社会监督、政府管理、法治约束协同运转,以抵达“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治理境界。惟其如此,网络排行乱象才会得到规范。

数据造假、竞价排名等行为,现象上看生产了虚假信息、给“传播流”注入杂质,实质上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为自己打上了不诚信乃至欺诈的标签。祸莫大于无信,不专注于增强自身实力、提升内在品质,而是热衷于花钱买名气、烧钱刷口碑,无异于本末倒置,迟早会得不偿失。无论对于机构还是个人,少一些“排名心结”、多一些“质量意识”,才是高明之举。

虚伪的真诚,比谎言更可怕。随着治理力度加大、平台监管趋严,加上公众甄别能力、警惕意识不断提升,可以预见的是,一些网络排行榜的包装必将更为精细,欺骗性会更强。网络空间的规则与秩序,需要每一位参与者共同构筑。如果任由少数人把这潭水搅浑,最终所有人都将是输家。

猜你喜欢
乱象排行榜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排行榜
光伏招投标乱象,谁之殇?
排行榜
排行榜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云南旅游乱象,政府早该亮剑
治超新规实施在即 深究货车非法改装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