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洲

2016-07-18 12:04李佳旭
遵义 2016年8期
关键词:赤水市赤水赤水河

文丨记者 李佳旭

绿 洲

文丨记者 李佳旭

起源于云南省的赤水河在汇入长江之前,特意在遵义的仁怀、习水、赤水一带拐了个大弯。不经意间,造物主在这片土地造就了一片独特的绿洲。

赤水河是一条很特别的河流:它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是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基地,是唯一一条没有修建大坝的大河,是动植物基因的宝库,这里拥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森林,拥有中国最壮观发育最完整的丹霞地貌……

绿之源泉

西南中国,乌蒙深处,一条隐藏的古蜀文化之脉,一条近似绝版的原生态和原形态的河流蜿蜒而出,奔腾至合江城下汇入长江——这就是赤水河。

长江是国内淡水鱼类最丰富的河流,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内生存的44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种的生存环境发生大改变,珍稀和特有鱼类产卵场消失,部分鱼类将退出这一区域。

然而,在赤水河流域却发现了库区鱼类一半以上的种类,这里河流湍急、浅滩深潭、流程长、流量大、水质好,鱼饵料生物丰富,适宜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繁殖,其中有10多种鱼类,只有赤水河才有,赤水河流域可以算是长江中上游珍稀鱼类的最后栖息地。“最后”这个词听起来有些悲观,但用在此处说明了赤水河的绝无仅有。因此,赤水市设立了“赤水河长江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以此来负责境内水域鱼类的保护发展、科研管理、渔场管理和禁渔区、休渔制度的实施以及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工作。

在以河为名的赤水市,8万多公顷的竹林在赤水河沿岸连绵不绝,这里自然气候具有辐射低、光照少、温度高、湿度大、降水丰沛、雾雨日多、垂直温差明显等特点,被专家称为“南亚热带飞地”,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各类物种的生命乐园。

经考证,境内有已命名的赤水特有物种20余种,有已知维管束植物1900余种,拥有百年以上的古树2000余株,更有被称为“中生代活化石”的侏罗纪时期木本蕨类——桫椤,这里还有野生动物1600多种,呈现出十分丰富、异常神奇的生物多样性,被专家称为“地球21世纪珍藏的自然宝库”和“生物物种基因库”。甚至有专家认为,因为良好的生态,所以白垩纪在四川销声匿迹的恐龙都迁徙到了遵义赤水河流域一带繁衍生息。

在紧邻赤水的习水县拥有生态之城、避暑天堂之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48%,境内有目前全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5万多公顷),有距今已800多年历史的巨杉——中国杉王,有黔北高原最大的天然湖泊——天鹅池,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云豹、金钱豹,还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桫椤、南方红豆杉、福建柏等珍稀动植物物种3000多种。

从习水县向西南方向出发,沿着蓉遵高速行驶三十公里后,就来到了赤水河畔土城。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远远地洒在古镇周围,映照着缓缓流淌的赤水河。在土城老街上,“乐客来”饭馆的招牌菜就是河水豆花,老板王子健说道:“豆花做得好吃,对水是很有讲究的,我们赤水河的水是没污染过的,水好豆花就好。”

如今,在这条新街上,一个个酒店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开业不久的“古滋客栈”廊道的灯具以太阳能为电源,房间的水龙头设置了自动调节功能。经理卢鹏说,我们酒店遵循的理念就是节能环保,倡导绿色,这样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破坏。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我们来这里创业,如果你不保护它,它就会慢慢地消亡,也就违背了我来到这里的初衷。

绿之呵护

赤水河,是长江流域仍然自然流淌的大河,拥有原生态和原形态,与其他省份的跨区域河流一样,赤水河同样曾面临污染威胁。

该区域农业人口过多,生态环境压力大。酒产业是沿岸一些地区重要的收入来源,就赤水河中游的仁怀来说,河水堪比黄金。但在数年之前,一些白酒生产企业“无证取水、无序取水、无偿取水”,导致沿河取水量加大,河道水量逐年减少,水质也呈下降趋势。一些无证经营的生产厂家,更是把废水、废渣未经处理就直排赤水河。

虽然赤水河流域污染和破坏相对较轻,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但是,随着资源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条河流及流域有着更被人期待的未来,保护赤水河不仅是保护长江支流的原生态,更是保护中国河流的原形态。2011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这是贵州省八大水系中第一个河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相关的司法保障也逐渐到位。几年间,遵义、仁怀相继设置了环保法庭,重点办理赤水河流域的环保案件。

据了解,仁怀市环保法庭自成立以来,已经受理案件50件,结案50件,涉及赤水河流域白酒企业偷排污水、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占用农用地、环保部门不履职等。

在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中,仁怀市还建立了三级“河长”制度,在制度上有效地覆盖了赤水河流域(仁怀段)的河流、溪沟,确保赤水河流域青山依旧,绿水长流。

通过河长制工作的实施和推进,仁怀市以赤水河为主干河流的75条河流和溪沟得到有效保护。截至目前,仁怀市赤水河主干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达到国家二类水体标准,九仓河、五马河、桐梓河、盐津河及其他支流分别达到国家三类水体以上标准。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赤水河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根本遏制,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赤水河变得更加清澈。

绿之产业

在赤水,人们喜欢用“一根小竹子、一棵石斛草”来形容当地的两大特色资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赤水市借助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引导农民在赤水河沿岸栽下了一株株竹子。20年后的今天,当地漫山遍野的百万亩竹海,不仅为赤水河筑起一道绿色屏障,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与此同时,赤水市还大力发展金钗石斛,在一片片荒山上长出了宝贵的“绿色金子”。

临近赤水河的丙安镇艾华村,文德林正在山坡上打理着刚刚砍伐的竹子。他将一根根凌乱的杂竹堆到一处,准备捆扎后运往不远处的料场。他说:收购价是480元一吨,除掉我的人力支出和运费,每吨纯收入就有200元。

目前,赤水市已有竹林面积130万亩,人均占有竹林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竹子之乡”。竹产业正逐步成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第一大产业。

在竹林之外,赤水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成就了金钗石斛的繁衍生息。如今,赤水市已建成原生态金钗石斛6.3万亩,涉及11个乡镇3万多农民,其中1000亩以上的基地就有9个。同时,一批专门从事石斛深加工的企业也纷纷落户赤水,自主研发了石斛含片、茶叶、浸膏、胶囊等十多种特色产品。

正是靠着这“一根小竹子、一颗石斛草”,生态农业成为赤水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也成为新型工业的“绿色原料”。

一望无际的莽莽绿原,铺山盖岭。身入竹海,山风吹过,竹浪滚滚,碧波涟漪,沁人心脾。

在工业发展上,赤水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构建以“竹循环经济产业、酿造、特色农产品、旅游商品加工”为一体的经济体系。

在竹产品加工业上,赤水市现有注册企业13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年加工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家。初步形成竹建材、竹装饰板材、竹工艺品、全竹造纸、竹家具和竹笋加工6大系列产品300多个品种,有效加快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外人看来,赤水处处是景区,处处能开发。但是于赤水人而言,保护好上天赐予的生态环境,才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许多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主虽然腰缠万贯而来,希望投资赤水,但最后都只能败兴而归。今天的赤水经济开发区,已入驻企业82家,其中65家投入生产,涉及竹业加工、绿色食品、光电应用、节能建材等。2015年,经开区实现产值100亿元。

除了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的健康发展,赤水河流域的生态旅游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赤水河流域将抱团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展示区域性的生态魅力。虽然位于赤水河贵州境的末梢,但是生态保护成就了这座绿色之城,赤水市也即将成为整条河流上的样本和先锋。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赤水风光旖旎的山川;良好的生态,赋予了赤水“养生天堂”的美誉。近年来,赤水市依托这些原生态的资源优势,走旅游路、吃旅游饭、打旅游牌、发旅游财,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目前,已有赤水大瀑布、佛光岩、四洞沟、竹海、桫椤、燕子岩、大同古镇、丙安古镇等八个景区对外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成了赤水发展旅游的共识。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相关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赤水市已成为贵州旅游的一面旗帜。走进赤水,城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32000个,景区更是超过50000个。到“赤水洗肺”,成了当下的旅游时尚。“十二五”时期,赤水市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年均增长31.8%,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5亿元,年均增长32.6%。

当下,在各地河水污染爆表之际,赤水河的水质达到国家二、三类水,格外的难能可贵。通过多年的努力,赤水河畔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也让全社会明白了一件事:生态环境底线不可逾越。

猜你喜欢
赤水市赤水赤水河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情满赤水河源头
赤水大瀑布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关于发展赤水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
赤水市老年大学举办时装秀活动
赤水情
赤水市开展2014年度关工委干部培训
赤水河保护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