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和他的“印度梦”

2016-07-18 11:50文丨叶
遵义 2016年1期
关键词:古吉拉特邦德拉莫迪

文丨叶 新

莫迪和他的“印度梦”

文丨叶 新

有媒体将莫迪称为“非典型印度政客”,他是印度极少数从未卷入过贪污丑闻的政客。在莫迪的支持者眼中,“高效、果断、廉洁、以解决问题为己任”这些和印度政客丝毫沾不上边的形容词正是对莫迪最好的诠释。

2014年5月16日,历时9个阶段、36天的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的选举结果揭晓,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的胜利,人民党领袖纳伦德拉·莫迪有望成为新一届印度政府的掌舵人。

现年65岁的纳伦德拉·莫迪连续三届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茶农出身的他,曾经有媒体将莫迪称为“非典型印度政客”,他是印度极少数从未卷入过贪污丑闻的政客。在莫迪的支持者眼中,“高效、果断、廉洁、以解决问题为己任”这些和印度政客丝毫沾不上边的形容词正是对莫迪最好的诠释。著名经济学家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曾断言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很有可能成为印度的“邓小平”。

“草根总理”

纳伦德拉·莫迪1950年出生于孟买邦(现为古吉拉特邦)瓦德拉嘎镇,祖上三代都在当地经营一个小杂货铺,家境虽称不上小康,但也算丰衣足食。除了经营杂货铺,父亲还在火车站开了一个茶摊——奶茶是印度人每天必需的饮品。在家里6个孩子中排行老三的莫迪,从小就在那里帮父亲卖茶。从学校毕业后,他和哥哥也开了一个茶摊,自食其力,由“卖茶童”变成“卖茶人”。

莫迪在当地的学校完成了自己的中小学学业。老师这样形容他:“他在学习成绩上算不上出色,虽然有点内向和腼腆,但是偏爱辩论和戏剧表演。”也许正是这些特质,使得莫迪日后在应对媒体时游刃有余。同学眼中的莫迪是个有主见的人,做事情有决心、有毅力,而且酷爱读书。镇上有一座小型图书馆,莫迪是那里的常客,据说他后来将里面的书几乎全部读完。

课余时间,莫迪绝不只呆在茶摊上。出身于印度教家庭,他很小就加入国民志愿团组织的少年机构,在那里接受体能训练和教义熏陶。这给莫迪一生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留下深厚的烙印。国民志愿团是一个宣扬印度教思想、反对穆斯林以及其他教派的右翼组织,虽然在印度独立后一直被尼赫鲁建立的世俗主义政府取缔,但一直在地下运作,凭借在印度教徒中的影响力,在后尼赫鲁时代又重新浮出水面并发展壮大。国民志愿团强调精神和意志,特别是为国家、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当时的莫迪虽还年少,但是很具服务意识。

20世纪70年代开始,莫迪正式成为国民志愿团一员,主要从事宣传方面的工作。莫迪的政治生涯,正是开始于他在国民志愿团的日子,这也奠定了他的思想基因,即典型的印度教主义者。

由于政坛变动,1975年,国民志愿团以及与其联系紧密的政党的活动都进入地下状态。那时候,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莫迪经常乔装打扮。他最喜欢的装束就是戴上墨镜,贴上大络腮胡,用布包上头,打扮成锡克人,以避人耳目。除此之外,莫迪也经常在一些地下刊物上就紧急状态和民主议题发表评论,这些文章的题目包括《透视紧急状态》《关于宪法改革的建议》《当违法成为一种义务》《印度言论的不自由》《解剖印度的法西斯主义》《揭露英迪拉的骗局》等等,一度在印度政坛引发广泛议论。莫迪也因此被警察盯上。

1977年,印度政局又发生大变。由于英迪拉的紧急状态不得人心,在野的政党联盟在当年1月的下议院选举中一举击败国大党,宣告紧急状态结束。于是,莫迪等人的活动恢复正常,由地下转到了地上。

1978年,莫迪被志愿团委任为古吉拉特邦一个区的负责人,他作为组织者的才能得到认可。到了1981年,他又成为志愿团在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总部的宣传和联络负责人,负责与其他印度教组织及海外印度人的联系。

新秩序时期,印尼语的地位在第一届印尼语言政策研讨会上再次得到巩固,从此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该研讨会也确定了地方语和外语,但没有给华语定位,原因是政府长期以来试图以强制使用印尼语来同化华人,在法律上将华语的使用定为违法,在长达32年的时间里将华文教育置于非法地位。

1985年,莫迪受到国民志愿团的指派,加入成立不久的印度人民党。经过三年多的锻炼,他于1988年被任命为人民党古吉拉特邦秘书长,正式进入主流政治圈。在其策划与带领下,印度人民党赢得了1995年的全国大选,莫迪凭借其领导能力出任人民党全国秘书长。1998年,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提拔莫迪为人民党总书记。1999年,兼任人民党新闻发言人。

2001年10月,莫迪担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随后连续三届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

莫迪的这些经历,为他竞选印度总理奠定了基础,卑微出身和对贫穷生活的见证与体验,以及他的背景和打拼经历,让印度人寄望他成为变革的催化剂,将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基础设施改善在全国复制。

印度的“邓小平”?

据《印度教徒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曾断言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很有可能成为印度的“邓小平”。

莫迪从2001年起连续三届担任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在他的带领下,过去十年来,这个邦的经济以中国速度增长。如果你和古吉拉特邦人民聊聊,他们会告诉你,莫迪代表了致富的喜悦,阿格拉沃尔说,这让人想起带领中国启动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前所未有增长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12年来,他将古吉拉特邦打造成了“印度的广东”,减少行政过程中的繁文缛节,修建公路和电线,引进投资,让这个地方蓬勃发展,为古吉拉特带来了24小时不间断地供电、汽车和公路,GDP增加了近两倍。他打破了印度官场为人诟病的推拉扯皮,提高了政府效率,将发展作为政府首要使命,使大多数社会指标也有所改善。古吉拉特邦仅拥有印度总人口的5%,却占据国家近1/4的出口额。在竞选过程中,政治家的承诺往往来自特殊利益集团的慷慨解囊,莫迪却谈及将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基础设施改善在全国复制,让民众耳目一新。

虽然印度总理辛格已经在去年将印度带离了金融危机,高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仍是印度经济的弱点。若是莫迪上台,他的早期目标将是重塑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恢复投资。他尤其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金融时报》的分析,在莫迪上任之后,他要确定25至30个重点搁置的基础设施项目,发现瓶颈问题所在,并授权它们搬迁。大项目复苏带来的经济高度活跃将会是新政权最明显的标志。莫迪在农业政策上的改革也将限制农村收入和物价的过度增长。人民党已经在致力于推行商品和服务税。这一税种即是印度版的增值税。

《纽约时报》预测,在将来10年,印度的经济增长将创造出1.15亿的新增就业岗位给新生的劳动力。这所需要的经济增速今日还远远未达到。

另外,莫迪向印度人民打出的不只是强有力的“经济牌”,面对印度贪污腐败的猖獗,莫迪说他也会采取行动打击腐败行为。

莫迪不仅在经济改革上与邓小平有相似之处,这两人之间类似的地方还在于推动中印两国的长期发展。

2011年在中印第一次民间友好交流年活动期间,莫迪就代表印度首次率代表团来华交流,与我国政协副主席王刚交流友好亲切。2015年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西安机场,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莫迪上任以来首次访问中国。

莫迪曾四次访华,学习中国发展经济特区的经验,将特变电工、山东电建和浙江龙盛集团引入古吉拉特邦,推动中印关系进一步发展。

莫迪说:“我相信并致力于中印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使两国成为好朋友好邻居,为世界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古吉拉特邦德拉莫迪
珠唾集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它就是海德拉
年华如斯:莫迪里安尼笔下的平民青年
Q3 德拉希:艺术狂热还是投资客?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印度镇上寺庙镶上百公斤黄金
习近平访问后,古吉拉特邦掀汉语热
久旱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