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根源

2016-07-18 17:38邱辉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教育转化家庭教育实效性

邱辉明

摘 要 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新课理念、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手段。面对充满个性差异的学生群体,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既要保持常态化,更要采取加强家校互动,编制教育网络;真诚尊重,诠释师爱;热情激励,因势利导等措施,切实提高学困生教育转化的实效性。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育转化 学困生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基石,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农村初中学校校情为例分析各种学困生的现象。

1学困生的主要问题言行表现

逃学旷课、早退,约占学困生的15%;上网、沉溺电子游戏,夜不归宿,约占学困生的25%;打架、恃强凌弱、校园暴力,约占学困生的25%;吸烟、酗酒、赌博、敲诈勒索,约占学困生的20%;早恋,约占学困生的5%;以上各种行为混合型的约占学困生的10%。

2学困生行为形成的原因

根据对我校90名学困生的调查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约占学困生的50%;不健康的心理、有缺陷性格,约占学困生的20%: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约占学困生的10%;不会抵制各种社会不良诱惑,约占学困生的20%。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家庭救有的缺失足形成学困生的主要根源。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学困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极少的。由于孩子从家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能与他们交流的人非常少,他们没有培养起和他人打交道的自信心、能力,一般学困生都普遍不善言谈,具有孤僻的性格,不轻易向别人吐露心声。

3学困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1)个别家长对家庭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辛苦,时间紧、任务重,因而放松了对子女的要求,缺乏继续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与孩子沟通的机会、时间均很少,形成家庭教育缺失.笔者在工作中,当学生犯了错误与家长沟通时,约有20%的家长认识有问题。

(2)家庭存在着现实的教育障碍。①有的家长知识水平不高,难以对初中生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②有的家长迫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有些学生的家庭贫困,父母没有固定收入。为了生活父母东奔西走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子女的教育,这种情况是虽然父母在家,但没有履行教育义务,在农村家庭中比较普遍。③有的家庭本身存在问题。如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重组家庭。④有的家长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而导致子女产生抵触情绪。如过分溺爱和过分严厉的家庭教育。⑤家长外出打工,形成留守儿童。家长与子女由于身居两地,接触时间少而增加了家庭教育的难度。孩子对家长印象模糊,感情淡漠。家长对孩子只能满足物质要求,利用通讯工具对孩子进行空洞的说教,教育效能如隔靴搔痒,没有实效。

4如何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1)要善于向孩子表达你对他(她)的爱。这个非常重要,很多家长只会做不会说。爱不光需要你去做,更需要你去表达。不可否认全天下的家长没有一个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不论那个家长的所作所为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发展的更好,都是十分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有的家长不光做了,还让孩子体会到了,也就是说向孩子表达得很到位,而有的家长累没有少受,苦没有少吃,反而搞的父子或母子亲情紧张,越是这样父母越感到委屈,感到失望,就更少的与孩子交流,随之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父母一定要将你为孩子所做的一切的目的告诉孩子,尽量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她)的爱。

(2)挤出尽量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善于在沟通和交流中获得孩子最有价值的想法。可想而知,如果一周只有一两天能见到你的孩子那怎么沟通?有的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总认为孩子还小,有些问题没有必要,也不值的与他们交流。其实不然,现在的孩子对于社会和人生思考的还是比较深刻的,虽然有些事情思考的还不是很全面,这正是作为家长所应该了解和知道的,也是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重点。所以还是要多与孩子交流,不要见到孩子就问现在学习怎么样啊,成绩考的怎么样啊,或者是在学校吃的好吗?累不累啊等等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3)加强家校互动,编制教育网络。孩子在学校里与同学相处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的前期准备工作。若与周围同学相处融洽就能从周围同学那里得到认可,得到关心,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这也恰恰是问题形成条件的相反方面。而这方面的情况家长很难直接了解到,只有通过向学校老师尤其是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询问才能获得。知道了这些就容易掌握孩子的社交质量。如果孩子与自己周围同学相处没有障碍,那么他(她)对于周围的人和事物就不会产生厌倦感,就不会产生孤独感,就不容易出问题。

(4)真诚尊重,诠释师爱。新时期的少年自我意识强,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追求个体的平等和人格的尊重。特别是学困生,由于在学校、家庭受到比较多的批评和斥责,内心世界长期受到压抑,造成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敌视的态度,容易偏激而产生对抗情绪,有时可能(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会控制不了自己,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纪的事,但他们的内心深处更渴望温暖。更需要别人的尊重与关怀。在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中,教师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主动接近他们,用亲切的态度、平和的话语营造一个尊重、理解的交流氛围,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教育,将师爱春风化雨般地洒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融洽,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爱意,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产生逐步朝教师设计的方向转化的情动力。

(5)热情激励,因势利导。被肯定、被鼓励是学生的天性,通过对学生优点和成绩的表扬与激励,萌发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进而因势利导,追求更多的进步,是提高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实效性的得力之举。教师要以爱护、欣赏、期望为出发点,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以目标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创设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通过对学生点滴进步的充分肯定与热情激励,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日常教育教学过中,笔者注重根据张x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提供给他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增强具成功的体验,用及时的表扬给有力的鞭策。比如,为了迎接“五·一”节,班里要搞一个小规模的庆祝活动。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愿望出发,笔者集思广益,设计活动方案。张x也和其他同学一样积极投身到活动,并提出了非常有创意的构思。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表扬,并鼓励他在今后的学习和班级工作中更加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的激励给了他无法言表的自豪与喜悦,使他增添了学习和向上的动力。其他同学业都说张x的表现越来越积极,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

总之,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是雕琢心灵的艺术,是提高教育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举措。班主任应该了解、掌握学困生的个性心理,设计和勾画科学合理、有条不紊且富有人性化色彩的思想教育方案,展示师爱的纯粹、理性和艺术。让学困生在班主任的引导和教育下明白做人的道理,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实现思想和行为上的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教育转化家庭教育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也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