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

2016-07-18 17:48李晓贯林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法治中国现实意义

李晓+贯林林

摘 要 程序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体现在程序法治对于治国理政、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主要包括程序法治有助于建设法治政府、提升立法效益等;第二体现在程序法治是实现军队转型发展、破解军队深层矛盾问题、确保军队改革目标实现有重要意义;第三体现在对一所学校而言,程序法治可以使管理和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都遵循程序法治规则,依法治校。

关键词 程序法治 法治中国 法治军队 法治校园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管理公共事务的历史上,程序的发明和引用推开了法治文明的大门,实现了把权力晒在阳光下的梦想,正是凭借程序的锁链才得以将公共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如果抛开周密而繁琐的标准,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标准区分人治和法治,程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说得更明白一点儿,就是讲程序就可以约等于讲法治,反之亦然。

1大力发展程序法治,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方便法门

程序法治对于治国理政有极大的优越性,是建设法治中国最有效的制度。

1.1程序法治是建设法治政府最重要的标准和最基本的依托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由一套选举程序、票决程序、公民参与程序、政治协商程序等等组成。比如救济程序可以很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监督制约程序可以规范制约公权力,诉讼程序可以保证司法公正。

1.2程序立法的效益要高于实体立法

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即使制定再多的实体法也不能包揽全部;而制定科学规范的程序法,却可以将所有活动纳入法律规范。如果没有程序法来保障实体法,制定再多实体法也无济于事。但是,一部规范科学的程序法就可以弥补实体法的不足,人们按照设计得良好或正当的程序来操作,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行为符合或接近公平正义的要求。

1.3程序法治对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当代中国更具实用价值

因为制定实体法,要放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这使立法者只能制定出相对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的原则规范。而制定程序法,对复杂变动的社会关系依赖较少,可以适当超越时空的限制,对成千上万的行为进行类型化处理,分别作出统一的程序要求。这样的法律规范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容易得到有效实施。可见,科学制定和认真实施程序法,大力发展程序法治,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方便法门”。

2大力发展程序法治,是建设法治军队的“牛鼻子”

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已经启动,直指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习主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要求将军队各系统各要素的活动,特别是权力的行使和权力的保障,都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落实到法治层面,就是要求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体制、力量结构组成、政策制度改革上深入推进改革与法治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发挥好程序法治在领导掌握部队、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的协调保障作用。

2.1程序法治是实现军队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军经过历次调整改革,在体制编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可以说我军的生存、巩固和发展始终与程序法治建设紧密相连。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了构建两个体系,一个是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一个是军委-战区-部队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可见,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军委统一指挥下,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的。坚守程序法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既是我军建设转型的实践经验,也是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必然要求。

2.2程序法治是破解深层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

改革要打破现有体制结构、突破既有利益格局,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仅靠经验决策、靠行政命令、靠感情觉悟,虽然能够局部或阶段性推动落实,但难以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破解难题,2012年以来,军委多次召开专题改革会议,相关工作机构先后组织座谈会、论证会,到多个军地单位调研,当面听取官兵、在职和退休军职以上领导、专家意见,组织官兵参与问卷调查。也正是因为经过如此严密的程序步骤,才为改革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凝聚了改革共识、强化了改革决策、推动了改革落实。

2.3程序法治是确保改革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

习主席指出,“由于多方面原因,干部考评、选拔、任用、培训制度还不够健全,征兵难、军人退役安置难、伤病残人员移交地方等问题依然存在。”如果我们深化改革的理念和方式偏重于实体正义,仅仅制定相关领域的纲领性文件,而忽视程序规范对于改革落实的保障作用,一些“潜规则”、“土政策”仍可能乘虚而入,人力资源等政策就难以实质性落地,改革目标就难以实现。无干不成材,叶少难成荫,只有在改革全程强化程序法治的保障作用,才能最终取得枝繁叶茂的改革成果。

3大力发展程序法治,是建设法治校园的关键一招

美国大法官道格拉斯认为,程序是法治和(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30页)恣意而治的分水岭。正当程序就是一种“超权力”的机制,它独立于权力之外,又能对权力产生强大的约束力。对一所学校而言,构建法治校园,就是要使管理和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都遵循程序法治规则,依法进行管理。

3.1通过程序法治限制恣意性保证规范有序

通过制定程序规范,将工作中具体的方式、环节、步骤,由哪些部门怎样行使权利,工作过程中又有哪些程序性的权利和义务法定化,使学校各部门在明确职责后,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又相互牵制,恣意的行为便会大大地减少。同时,由于军人的职业特点,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工作的稳定,只有把工作的方式、环节、步骤等通过程序法规明确下来,任何人都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不因人员的更换、不因认识和理解的不同而标准不统一。杜绝了工作中盲目、随意的现象,使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3.2通过程序法治促进科学性实现最大效益

按照科学的程序对管理方式进行良好选择,对管理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对管理过程进行巧妙设计,对管理行为进行理性规定,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管理意图,保证工作效益。比如在手机管理使用上,长久以来,基层部队把手机当做洪水猛兽,围追堵截,制定了禁止官兵使用智能手机、只许定时使用一代非智能手机等五花八门的规定,可谓是想怎么管,就有什么法。我校采取座谈、问卷等方式,收集听取广大官兵的意见建议,紧跟信息时代发展形势,结合青年官兵实际,制定了手机使用管理措施,全要素、全过程对手机使用管理进行规范,不仅实现了规范管理手机目的,客观上切实实现了学员战士现实诉求。

3.3通过程序法治体现公正性凝聚官兵认同

实现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监督过程的程序化,自觉接受官兵的监督,引导官兵参与到管理中,从而使程序结果的“公正性”获得公众的承认,得到广大官兵的认可和尊重,可以最大限度的凝聚官兵认同。学校通过在校园网上公示教员优质授课评比活动成绩、干部选任、评功评奖人员情况、申请住房人员打分排名情况等,严格地按照既定的程序办事,制度的严肃性、规章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公平公正得到了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 江必新.程序法治的制度逻辑与理性构建[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06).

[2] 冯定汉,聂文新,刘中欣.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J].国防,2015(01).

[3] 屈桃,王涛.依法治国视阈下高校学生管理程序正当研究[J].学术探索,2015(05).

猜你喜欢
法治中国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影响警察职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因素探析
民族习惯法的当代价值略论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各方热议“法治中国”新起点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