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廊道、乐活舞台
——郑州市须水河滨水景观设计

2016-07-20 09:25汤振兴陈群阳
绿色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风景园林设计

汤振兴,陈群阳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2.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河南 郑州 450008 )



生态廊道、乐活舞台
——郑州市须水河滨水景观设计

汤振兴1,陈群阳2

(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2.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河南 郑州 450008 )

摘要:指出了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区域、生态廊道和文化载体,以郑州市须水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总体设计构思、景观分区、交通组织、新材料运用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将滨水景观与周边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

关键词:风景园林;须水河;滨水景观;设计

1引言

城市滨水区指城市范围内水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生态廊道,同时也是营造城市绿色景观的重要区域,是广大市民亲近自然的良好场所[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国家建设生态城市的进一步展开,城市滨水地区以其特有的环境、景观优势,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点地区。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营造优美宜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环境,创造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城市滨水空间形象,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的内容。本文以郑州须水河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如何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滨水景观,在亲水近绿中营造城市文化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对改善郑州城市生态环境,提高郑州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项目背景

2.1项目概况

须水河是郑州城市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河流,位于中原新区的须水镇,属淮河流域贾鲁河水系,它既是郑州城区的边界,也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中心。本次规划范围西起杭州路,向东约1.7 km后河道转弯向北至化工路,沿线穿越须水镇及中原西路、南水北调干渠、郑上路、陇海铁路等,全长约7.1 km。须水河中原路以上为丘陵地带,中原路以下基本为浅丘平原地带,地势高差25 m,园区土质以粉质壤土为主,地下水埋深在60~70 m之间。

2.2项目重要性

2.2.1完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

在郑州城市总体规划中,须水河是郑州中原新区重要的景观轴线和生态廊道,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依托须水河自然景观资源形成城市景观轴线,丰富沿河游憩绿地的景观特色,将城区大部分绿地连接起来,形成郑州中原新区重要的景观生态廊道,完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

2.2.2引导城市用地有序开发

通过须水河景观整治,能够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从而进一步改变两岸区块的生态环境,带动周边地块的发展为西区建设提供动力。同时对两侧城市开发与改造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对于提升周边地块品质起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滨水地区的开发来促进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为公众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

2.2.3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品质

把须水河步行空间与滨河自然开放空间相结合,除满足周围居住区住户的休闲娱乐需求外,还有利于整个中原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丰富城市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大量的公共设施和优质开放空间可以大大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不仅在小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小气候,也可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品质。

2.3面临问题

基地现状主要有下列问题:①因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堆积,使须水河中心城区段的水质污染情况严重,不但破坏须水河的生态环境,更损害整体环境景观质量,对于水体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②须水河规划区域部分老城区有大量需要拆迁和更新的建筑,周边土地利用无序发展,尤其大多数都是居住建筑,未来城市的拆迁改造可能涉及较高成本,实施难度较大,制约设计的弹性等问题。③须水河两边现状交通系统组织不良,沿线道路不通畅,景观设计要结合渠道断面设计和城市总体规划对交通进行梳理,理顺交通关系。④河道内杂草丛生,有较多村民自发的植物栽植,没有形成良好的种植群落,乔木以杨树为主,植物种植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和改造,以丰富植物物种多样性。

3设计定位、愿景及原则

3.1设计定位

在郑州市中原新区总体规划指导下,以水为魂、以绿为脉,充分考虑林地、草坪、水面、场地等主要构景要素的综合配置,建设绿色、文化、生活、现代的城市滨河绿地。把须水河区域打造成郑州西部的生态水岸,塑造城市的景观轴、生态廊道。为市民营造生态环境良好、景观特色鲜明、文化品位高雅的景观环境,使之成为独具特色和代表中原新区城市形象的绿色核心区。

3.2设计愿景

基于以上的规划定位及整体发展优势和制约分析,对须水河滨河景观设计提出以下愿景:①构建城市生态绿廊,改善整体生态环境;②营造多样休憩空间,满足市民活动需求;③延续地方历史文脉,创造地域特色景观;④打造活力滨水景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通过须水河景观规划建设,有效发挥须水河的发展潜力和充分展现中原新区的地域特色,从而建立特色鲜明的滨水城市空间和亮丽的城市名片,提升郑州城市整体环境品位。

3.3设计原则

3.3.1污染治理,加强水体保护原则

水是营造多样空间的重要自然元素,创造清洁的水环境,是进行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前提。要做好须水河滨水景观设计,首先要整治须水河的水体污染,找出污染须水河的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2],通过清障、清淤、截污、治污、进行彻底清除,对河道进行断面设计,保证防洪以及排涝的基本需求,并对须水河沿线的市政排污管道重新进行规划改造,沿须水河两边埋设截污管,取消通向须水河的排污口。

3.3.2以人为本,结合景观美学原则

整体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沿河空间开敞与公共性,滨河绿化空间主要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优良的小气候环境。设计时从人居环境角度考虑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须水河滨河景观多为狭长带状,设计中通过各种设计手法,结合周围地形地貌,打破因狭长而引起的单调感,形成丰富变化的节奏和韵律。带状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体现多样统一性,须水河景观设计可通过地形的起伏、道路设计中曲折的变化、植物种植设计的交替式轮换等多种造景手法,以创造步移景异、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绿色空间。

3.3.3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原则

须水河景观设计遵循“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减少人为干扰破坏,突出和强化自然特征,充分利用自然要素营造自然环境[3]。尽量选用能够体现郑州当地环境特色的植物种类,以适应本地生长条件,注重当地的乡土特色。采用天然材料和本土特色材料,建设节约型滨水景观,降低管理与维护的成本,并从生物多样性、关联性、紧密性和敏感性角度出发,营造自然生态景观,形成多层次的景观视廊,力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人水共融”的良好生态环境。

3.3.4传承历史,营造地域特色原则

复兴历史文化,凸显城市特征,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人文景观,体现郑州地方景观的文化精神,使其变为记载历史发展过程,传承当地历史,普及科学教育等的最理想场所[4]。地方景观文化的挖掘和体现可以进一步提升须水河滨水景观的品质和感染力,保持滨水绿地与其历史作用的相融相通,按照景观需要对其进行台理改造,保留最具历史意义的实体,让它们见证城市的变迁,一起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4分区景观设计

按照以上设计定位和设计原则,并结合须水河沿线用地性质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特点,设计基本保留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肌理,构建简洁的功能布局,形成须水河“一带、三段、多点”的景观结构。一带是整个须水河滨水空间生态景观廊道,“三段”即三个不同景观主题和特征的景观段落,“多点”指沿须水河设置多个休憩景观节点。

4.1花彩西城

花彩西城景观段全长2.6 km,从化工路到郑上路,周边两侧用地类型丰富,区段内陇海铁路与郑西高铁穿插其中。规划区段南侧是未来高铁西站,同时拥有较大的金融组团,因此该区段是须水河对外展示的重要界面。

整体设计因地制宜,结合该区段两侧用地,河道西侧以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为主,因此在河道西岸,多设置活动节点,增加人群的活动场所和空间。而河道东侧以工业用地为主,因此东岸的设计以简单的游步道全园穿插(图1)。植物景观以“花”为主题,在滨河绿地上利用市花月季和其它观赏花木,结合花田、花台、花丘等形式特色种植,突出须水河“树水合一、花影成趣”的自然景观环境。设置玉兰芬芳、桃花映春、樱梨纷飞等植物景观节点。同时该段汇集陇海铁路线、郑西高铁线与规划中的郑西高铁站,在节点设计上为结合区段特点,在核心节点处增加以铁路为元素的景观文化,展现郑州作为铁路枢纽的历史沿革。

4.2秀丽须水

秀丽须水景观段从郑上路到中原西路,全长1.4 km,区段内南水北调工程与须水河交汇,因此该区段的景观设计要协调好南水北调工程与须水河滨水绿带之间的关系。

整体设计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为市民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空间,提供市民与自然接触的机会。须水河北段水域面积较宽,以“亲水活动”作为主题,结合水流交汇的宽广水面打造丰富的亲水体验空间和场所,设计各种亲水活动广场、亲观景平台,主要为市民提供各种水上活动的场地和空间(图2)。景观设计提取与自然植物相关的“叶”和水体的“浪”作为主题造景元素,形成统一中求变化、和谐中寻特色的河道生态休闲景观带。设计中以“叶”形作为铺装的主要形式,形成统一的铺装风格,小路、地形、小品组成“浪”的韵律。植物以体现春夏季观景植物为主,塑造“紫薇入画”的景观意境。整体设计风格营造自然、生态、休闲的景观环境空间,湿地展示区营造湿地景观环境,主要展示各种湿生、水生植物,可以成为学生植物、自然知识的科普教育基地。

4.3乐活舞台

中原西路到杭州路,全长3.1 km,区段内两侧用地多为城市居住用地,未来居住人口密集,且河道两侧滨水绿带较宽,用地完整,可作为城市滨水公园吸引周边人群。

须水河南段以“豫剧文化”为主题,通过对豫剧文化以及该区段的文化遗址进行修复与再生,打造具有郑州地域特色的活动空间。该段在设计线形上提取豫剧文化的元素,在节点的设计上体现河南曲艺文化的特色,同时结合不同群体的使用功能,为城市居民创造极具特色的主题公园(图3)。通过灵活多变的休憩空间和园路布置,在自然环境中营造多元文化休闲空间,包括各种休憩场地空间、观景平台、自然林荫步道等,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休闲活动。整体游线设计自然流畅,布局美观大方,与周边用地布局形成呼应关系,并保持便捷的联系,并采用植物、景观小品和活动项目来塑造各个分区的景观特色。在该区域中以300~500 m的距离设置单元活动节点,通过休闲娱乐场所,体育活动场所,生活体验场所以及服务功能场所的设置,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享受生活的乐活舞台。

竖向设计时通过微地形来划分不同空间类型,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视觉面,植物种植主要以体现秋季观景植物为主,设置枫叶绚秋、丹果桂香、石榴花红植物景观节点。

5专项设计

5.1交通组织

构建须水河绿色、健康的慢行交通系统,通过以非机动车和人行的交通方式来引导健康的城市生活。为了保障绿地的可达性,须水河设置包括景观步道、滨水步道和自行车道贯穿整体河道两侧绿地,设计人行园路宽3 m,自行车道3 m。并与周边城市路网衔接,提高滨水景观空间的利用率。

5.2水质维护

为应对须水河可能出现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升河道水体感官效果,设计中通过完善雨污水分流体系,采用雨污分流体制。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绿地内的雨水充分利用地形,使用雨水收集、生态过滤的方式构建地表水下渗系统,提升水质。在河水中通过加药气浮技术处理富含藻类的富营养化水体,降低水体中的N、P含量,满足景观娱乐用水的功能要求。同时利用人工净水草和组合填料,为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使污染物得到迅速的降解,达到净化河湖水体目的。

5.3新材料应用

在须水河滨河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现代景观低碳环保理念,营造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道路广场铺装材料多选用天然材料、无毒无害的工业和建筑废料、透水透气的环保材料等,与绿化水体相互渗透、融合、穿插,充分体现绿化与硬质景观的和谐共生。景观小品以天然木质、环保型材料为主,降低生产成本。

6结语

须水河滨水景观设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充分发挥滨水区的亲水性和公共性[5],在生态涵养、景观观赏、休闲游憩功能整合的同时,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体现城市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营造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景观生态廊道,以形成宜人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真正让其成为郑州中原新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景观独特、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滨水景观,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贵臣,逢锦辉,郭万宝.构建生态—景观—游憩三位一体的城市滨水区—以穆棱市滨河文化公园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1(1):80~87.

[2]贾永强,柯雄斌.析咸宁市淦河滨水景观带规划[J].中外建筑,2010(4):73~75.

[3]简天佐.“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分析研究[J].中外建筑,2011(4):83~85.

[4]唐剑.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J].中国园林,2002(4):34~38.

[5]周建东,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10) :63~68.

收稿日期:2016-04-29

基金项目:郑州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编号:163PRKXF243)

作者简介:汤振兴(1973—),男,土家族,博士,讲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方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119-03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老城区滨水景观更新后评价研究
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