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促进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①

2016-07-20 07:11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乔庆宇
中国商论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乔庆宇

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促进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①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乔庆宇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了辽宁省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提升辽宁省上市公司竞争力对于推动辽宁省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 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

在辽宁省众多企业中,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直接反映着辽宁省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水平。为此,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上市公司经济效益,对于推动辽宁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其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衰退,我国经济发展在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集中爆发后,开始步入“三期叠加”艰难阶段。辽宁省作为全国重化工业与装备制造业基地,现有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所面对的发展矛盾与困局、经济转型阵痛更为严重。在这样的状况下,辽宁省上市公司必将肩负突破经济发展桎梏、率先进行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塑造区域经济的重任。这是因为,在上市公司中集聚了各个行业的众多优质公司,在当前辽宁省经济增速放缓,有进一步走向衰退的情况下,抓好上市公司经营,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就会挽回辽宁省经济衰退的局面,让辽宁省经济重新走上牛途。

1  当前辽宁省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上市公司竞争力整体水平较低

区域内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显示,辽宁省多数上市公司处于竞争力“较弱”和“弱”的等级,且比例有逐步上升的趋势,2014年竞争力处在“较弱”和“弱”两个等级的上市公司达59家,在70家上市公司的比例高达84.29%,上市公司整体呈现竞争力下降的动态变化迹象。具体表现为:上市公司经营状态持续恶化,2013年、2014年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明显落后于辽宁省GDP增速,分别为-5.21%、2.94%;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指标数据多数为负值;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企业规模整体上还远未达到规模经济。

1.2 上市公司结构不够合理,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比重较大

首先,辽宁省经济发展背景决定了在传统产业中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冶金、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电力热力等行业上市公司的比重较大,达到上市公司总数的30%以上,而在信息技术、金融保险、文化传媒、社会服务以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比重较低,目前仅占5.7%。上市公司中大部分都处在经济转型的阵痛中,也决定目前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局面。其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出现一股独大的问题又说改善但问题依然存在。

1.3 辽宁省上市公司总量较少,与辽宁省在全国的经济位势不匹配

截至2014年底,辽宁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累计达到83家,剔除被终止上市的7家上市公司和被外省公司并购的6家公司,目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共有70家,占全国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64%,全国排名居第十二位。2014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辽宁省上市公司总市值8119.77元,营业总收入3507.74亿元,占辽宁省GDP的12.25%,比照其他省份,上市公司对辽宁省GDP贡献偏低。

①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课题(W2012273)《辽宁省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实证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乔庆宇(1968-),男,辽宁辽阳人,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

1.4 辽宁省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利用效率低

分析辽宁省上市公司2006年~2012年历史数据发现,在实施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中,即使有16家上市公司在营业总收入方面实现了较高增长,但包括上述16家公司在内的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基本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反映股权融资后的资金投入与上市公司经营规模呈正相关,而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提升影响较小,甚至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在对每股经营现金流、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考察中未发现股权融资带来明显的改善;整体上融资后的上市公司经营运行呈现改进、恶化以及影响不显著等的分化现象。对70家上市公司的年均派现融资比(投资回报率)进行考察,53家上市公司跑输了同期的无风险收益率,并未给股东带来与融资市场风险对等的投资回报。对股东回报过低这一状况与股权融资热潮相比,是各方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2  对策

2.1 深刻理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利用自身特点与优势,抓住机会,乘势而上

近年来,上市公司出现的整体营业收入、盈利水平快速回落以及竞争力水平较低等问题,既有上市公司自身的原因,也与辽宁省经济面临的困局有关。在我国前期经济发展中“三期叠加”消极影响还在持续发酵,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背景下,辽宁省适逢“中国制造2025”、“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机遇期,对辽宁省经济而言,要想抓住这一次重要机遇,唯有加快解决经济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更是如此。为此,地方政府、上市公司应深刻理解并用好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利用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抓住机会,乘势而上。

2.2 促进规模扩张与资本积累,推动区域内产业协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在行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辽宁省通用装备制造上市公司在全国的竞争力排名中逐步整体前移,竞争力水平整体提升,开始出现在各自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和领先能力的上市公司,如机器人、大连重工、博林特、沈阳机床等,产业集聚的集群效应开始逐步显现;但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即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装备制造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中规模因子的权重最大,而辽宁省6家上市公司在规模评价中整体排名靠后,为此快速实现规模扩张与资本积累,实现规模经济是提升辽宁省装备制造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关键。在区域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中,辽宁省上市公司竞争力处于“强”、“较强”两个等级的上市公司共有13家(三年数据),分属专用装备制造、电力热力、零售业、冶金、房地产、网游和农牧业等7个行业;鞍钢股份、国电电力、大商股份3家公司连续三年出现在“强”、“较强”的竞争力等级中,另有大连三垒、大金重工、合金股份3家公司三年中两次出现在“强”、“较强”的竞争力等级中,体现了上述公司具有相对稳定、持续的竞争力优势,发挥上述公司的竞争力优势和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内产业协同,也是解决当前辽宁省经济困局的一个有效途径。

2.3 内外发力,努力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

首先,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上市公司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地方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点。对上市公司来说,更新观念,创新技术,提升内部管理,提供市场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是提升竞争力的直接表现与必要过程。为此,上市公司首先需要解决企业自身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资源、企业能力与知识问题,在公司治理、经营管理者素质、科研创新、生产运营、市场开拓与销售、财务管理、资本投入与运作等方面做出综合的应对。其次,需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环境与资源,为解决上述问题创造机会,上市公司可以借力资本市场平台,利用其融资渠道筹集资金;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优质资产和资源,实现经营规模和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运营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财务杠杆管理能力和经营规模,进而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对地方政府来说,首先要积极发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引领作用,强化政策支持;坚定推进区域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体系,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技术成果的转化、产业转型的升级提供支撑。再次,需要积极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撑。政府应担负起金融市场体系设计的责任,通过市场化改革措施与手段,推动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等多种方式,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最后,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是政府当前实施社会管理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李卫东.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2]乔庆宇,倪宝童.基于财务数据的辽宁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J].中国商贸,2016(05).

[3]乔庆宇.辽宁省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状况及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商贸,2016(06).

[4]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 yingkou.gov.cn/szfxx/sf_zfwj/201508/t20150818_ 921456.html,2015-08-18.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b)-114-02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