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探析

2016-07-20 07:11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边海宁张春辉王静
中国商论 2016年17期
关键词:岗位金融职业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边海宁 张春辉 王静

高职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探析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边海宁 张春辉 王静

摘 要: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人才需求缺口。而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还是传统金融业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指出了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人才培养

1  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分析

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开始,互联网金融以其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强大的自身优势,让业界高度关注,而其表现出的发展潜力不仅促使传统银行业进行互联网布局,也为保险、基金、理财产品等提供了销售、推广的新渠道,并促进了电子商务行业与传统金融业的充分融合,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与盈利模式。

而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互联网金融更是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体制改革创新的结果,覆盖到了传统金融因诸多限制问题而服务不到的群体,对于小微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十三五规划》特别强调了互联网金融对于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义,显示了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强烈信心。未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将继续融合,共同推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

在环境与政策双向利好下,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使这方面人才紧缺的情况日益严重。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未来5~10年内,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缺口将达100万以上。而在2015年9月17日召开的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机构联合主办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训体系建设”成果发布会上,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勇表示2019年P2P网络借贷从业人员将达56万人,2024年将达234万人,而2014年P2P网络借贷从业人员仅为10万人。按银行系统和小贷公司从业人员在金融系统中的占比为53.76%来估算,2019年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将达104万人,2024年将达435万人。

2  高职金融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而目前大部分高职学院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仍是定位于证券经纪人、银行柜台人员、基金销售、保险代理人等传统就业岗位,导致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金融行业发展脱节,直接造成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也就使学生对金融行业的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逐渐弱化。

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例,2013年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托首都经济,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沟通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掌握金融保险专业的基础知识、技术理论及金融领域产品销售、客户服务、业务处理的核心技能,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于金融生产服务实践,适应金融服务业需要的面向营销、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金融保险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有金融业务操作岗、金融产品营销岗、金融客户服务岗。具体而言,学生毕业的初始金融业务操作岗位是指银行综合柜员、大堂经理助理;金融客服初始岗位包括银行电话客服专员、保险客服专员;金融产品营销初始岗位包括银行产品促销专员、保险营销员、证券公司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学生在毕业后5至8年可升迁的职业岗位是银行大堂经理、银行客户经理、银行理财经理、银行产品营销主管、银行客服经理、保险业务经理、保险客服主管、保险培训主管、保险现场督导、证券公司区域经理、证券公司培训主管。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紧跟市场步伐,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设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正在对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以此来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填补互联网金融人才缺口。

除此以外,除重点大学与应用型本科开始逐渐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外,部分高职院校也逐渐加大了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2015年与中国计量学院以联合培养的方式开设金融工程(互联网金融)专业试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也针对互联网金融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

3  高职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建议

3.1 根据市场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课程及人才培养目标和传统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有很大不同的;应该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适合高职层次的就业岗位及以后的升迁岗位。比如丰翔等人在《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探讨——基于前程无忧网站分析》中指出在互联网金融人才中,适合高职、大专层次学生岗位的主要有P2P销售经理、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销售经理、数据专员、风险经理、销售经理等。要根据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并且在充分考虑学生今后发展的基础上,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金融营销、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电子商务、商务礼仪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网络风险防控、金融风险防范和预测方面的能力,帮助刚毕业的学生能与实际工作无缝对接。

3.2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要求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产品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尽可能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仿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分组实践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在金融实训室搭建互联网金融业务模拟平台,让学生对各大金融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实践观摩,熟悉互联网金融运作方式,让学生结合市场需求的动向,挖掘客户需求信息,改善用户体验,大胆提出并设计创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彩虹人生”首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检验学生的金融创新产品。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金融的学生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在2015年“挑战杯——彩虹人生”首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荣获银奖,创新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3.3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培养

目前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而通过互联网金融企业和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跨界人才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形式。高职院校利用自身教学管理优势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多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建议,可以探索订单培养,通过促进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加速人才培养。同时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师资培养,把专业教师放出去,定期参加互联网金融师资培训,到金融企业中了解学习行业的最新发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努力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的实践型教学师资队伍。同时,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把行业专家请进来,为行业专家设置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块,让学生和专职教师可以及时去掌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

参考文献

[1]丰翔,智萍利,丰林.高职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探讨——基于前程无忧网站分析[J].时代金融,2015(5).

[2]刘标胜,吴宗金.互联网金融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探讨[J].教师论坛,2014(11).

中图分类号:F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b)-179-02

猜你喜欢
岗位金融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P2P金融解读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