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金融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6-07-20 07:1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羊珏瑜
中国商论 2016年17期
关键词:金融工程独立学院应用型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羊珏瑜

独立学院金融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羊珏瑜

摘 要:在全国独立学院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定位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金融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基本素质,构建以知行合一、德才兼备为培养目标的新体系,追求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以实现地方独立学院金融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科学培养,为地 方金融类高校进一步实践金融工程量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 金融工程 应用型

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持续提高,使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规模与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就目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层面来看,有学者指出其自身具有几点优势和劣势,优势体现在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强的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与较强的社交协调能力,概括而言就是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劣势体现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不够强、自律性较差[1]。王柏娜[2]就我国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曾指出人才培养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完善和盲目竞争导致招生弊端等三个问题。

我国金融工程专业从2000年初开始诞生试验以来,已经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从普通本科招生扩展到硕士研究生学位,但是其质量并没能得到保证,金融工程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也出现了就业市场错位和低估的现象。时小春等对金融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性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用人单位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持证率”有待进一步提高[3]。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显著问题表现在,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的师资队伍,专业本身设置有待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缺乏针对性以及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还需更全面[4]。

1  政策及理论基础

我国高校扩招的三分之一任务由独立学院承担,其对高等教育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16年5月,全国民办本科院校417所,包含独立学院266所[5]2014年2月,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相关工作,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此政策引导下,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必定发生重大变化。借鉴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经验,其主要特点是通过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综合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与竞争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因此有必要探索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追求教学卓越来提升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这种思路延伸到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其内涵是把金融工程上的思维应用到金融领域,采用工程技术对金融产品进行有效设计、开发。怎样将适合的教育方法辅之以社会的力量,让金融工程本科毕业生更好地寻求职业发展,这是我们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2  核心概念理解

2.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办”两个问题。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前提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字面理解,就是与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的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更为易于理解与学习的金融知识,理论知识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实际能力,将知识应用于实践[7]。

2.2 新模式的构建

2.2.1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知行合一、德才兼备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知行合一就是以“行”为基础,以“知”为指导,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创新的过程。“知行合一”在当代应解释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代金融行业的教育更应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金融从业者更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8]。在金融工程教学过程中,也要结合世界金融史上各类诈骗作假最终锒铛入狱的案例,以及正确使用金融工具促使人生理想实现的案例,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2.2.2 课程体系设置

实训教学法是针对实用性强的课程设计的实训项目。目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贸系金融工程专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已经采用模拟仿真的开放式银行经营环境,学生可以涉及点钞、假币识别、对公对私业务的平台操作实训,学生可以在遵循商业银行规则的前提下对个人储蓄、个人贷款、外汇兑换结算等业务进行熟悉和了解,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更快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标准。通过完善各种第二课堂竞赛机制,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型的金融比赛,如广东省大学生金融建模大赛、模拟炒股大赛、个人理财大赛等,是学生运用所学的金融工程的专业知识,并与行业领先企业有沟通交流,亦能激发运用金融工具进行分析的能力,并熟悉当前的国际国内金融经济形势及就业趋势,为就业打下基础。

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参加技能资格考试,如通过某类执业考试并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纪录在综合测评中。本专业学生的培养可以参考“双证书制度”,学生不仅要取得学历证书,还必须获取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等以满足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准入资格的要求。

2.2.3 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的模式

现在各种形式的跨区域、跨类型、跨层次的高校联盟已将校企合作办学从理论推广到实践阶段。校企合作模式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用企业的先进实践技能结合高校先进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利用企业完善的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操守。产学研相融是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

金融工程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坚持产学研结合,发展应用型学科,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支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形式包括行业领军企业提供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和学习的实习岗位,组织教师参与金融企业产品功能创新的研讨,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出建议等。实习基地主要承担成员单位学生生产实习、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任务。联盟同时强化了高等教育入口与出口的对接。基于培养方案,成员高校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对口合作。其次,通过组建学校、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进行人才需求预测以及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要联合金融界证券投研部门、数据软件提供方、基金资产管理部门等共建育人平台、共组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实施教学,与行业企业建立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优质资源环境,建立协同培养、共同发展的新体制。

2.2.4 倡导多样化教学方式改革

解决金融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人才的缺乏、教师团队的单一化和企业高级人才引进难等问题,首先要加强现有教师的“双师型”能力的培养,让老师从理论走进实践,这样才能期待学院在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突破。谢冉提倡从台湾学习的教学卓越计划一是深化了教学核心指标,确保了大学教学品质;二是协助教师教学专业成长,提升了教师教学意愿;三是强调资源共享,促进了共同发展[10]。

3  结语

总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经济金融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独立院校明确自身办学定位,谋求理性发展的出路之一。金融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立足于“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满足行业企业需求,提升课程社会适应性,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改变片面强调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薄弱的现状,努力培养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晋雪梅.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10(5).

[2]王柏娜.国外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1(5).

[3]时小春,范献胜.金融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性调查研究[J].时代金融,2016(3).

[4]刘心.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之国际经验借鉴[J].教育理论研究,2015(4).

[5]教育部.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www. moe.edu.cn/srcsite/A03/moe_634/201606/t20160603_ 248263.html.

[6]吴中江.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7]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

[8]朱萃.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大学教育,2015(3).

[9]吴元欣,王存文.依托专业校企合作联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10]谢冉.台湾“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之政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4(6).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b)-180-02

猜你喜欢
金融工程独立学院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浅析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
金融工程与货币政策效率互动关系研究
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设计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