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

2016-07-20 07:11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王情杨洁周婉兰
中国商论 2016年17期
关键词:对比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王情 杨洁 周婉兰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王情 杨洁 周婉兰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是适应社会、适合企业、满足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只有以职业人的标准去培养、去塑造学生,深入研究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联系与区别,找到两种文化的对接途径,才能实现这个培养目标。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对比

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相互配合,目前,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与科技的迅猛发展,都使得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更高的挑战。教育部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学生就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关系。”“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从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不难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技能培养上不仅要满足人才培养计划的技能要求,同时在综合素质上还要满足社会、企业用工的普遍素质要求。企业人力资源“选、用、育、留”四大职能,凸显出在人才储备人才选择上,不但知识技能要满足要求,还要态度对,能做到“即到即用”零适应。这是企业选择毕业生的核心标准。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近些年来在人才培养上基本形成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这样的培养模式,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贴近企业实际需求,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灵活地调整培养方案。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的培养模式,整合了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在学生的能力塑造上尽量满足了企业需求。但企业评价人才是两个维度,不仅有“能力”还要有“态度”,仅仅具备专业能力是无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素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源于文化的潜移默化,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将企业所倡导的职业习惯、职业精神,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导入校园文化,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研究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是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通首要步骤。

1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虽然越来越贴近企业需求,与企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毕竟二者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文化的表现上必定有所不同。

1.1 特征表现不同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14年科学研究计划专项项目二研究成果,课题题目:行业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14JK2030)。

伴随着学校的出现,随后才产生校园文化。对校园文化内涵的研究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产生和存在的依据。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可以看到,高职院校是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那么,“教书育人”可以说是高职院校的核心活动也是核心文化。

而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企业生存发展中形成的经营文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制定生产经营目标,整合分配资源,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利润目标。可以看出,在这一系列生产活动中,都是围绕“经营”二字,这是企业的核心主张,那么,企业文化也必然是为此目标而服务。因此,我们说,企业文化的特质是紧密围绕和服务于经营的文化。

1.2 价值追求不同

高职院校虽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高等院校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它毕竟属于高等教育机构,其教书育人活动也承担着大量学术专业研究的职能,具备学术文化的特征。首先在学术文化下频繁的学术交流和宽松的学术环境,使校园文化更容易接受、转化、融合外来文化,显现出多元的特征。其次,校园中新观念新思想最容易接纳和产生,在新观念新思想的产生和更新中,校园文化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体现。所以,学术专业文化的功利性最小,表达了追求学术自由的基本价值取向,反对过多的约束。

而企业作为具有独立财产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需要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组织自产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其根本特性是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作为生产经营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决定了其文化必然是具备功利特征的,追求利润的价值取向。

正是因为这两种文化存在上述的特征表现与价值追求不同,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两种文化下的行为表现必定不同。他们在进入企业时,会因为身份的转换、思维的转变和行为的调试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适应期。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实践,将两种文化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特征,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上提前做好准备,具备企业的特征。一旦跨出校门,就能迅速融入企业,缩短企业的培养期,为企业输送即来即用的人才。

2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虽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但也要看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很多方面又具备相同或相似点,这又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与可行性。

2.1 相同的作用与功能

社会文化是一个大的文化系统,它的亚文化包括校园文化,也包括企业文化,二者都属于文化的分支,那么二者就必然都具备文化的作用。都是通过导向、约束、规范、激励这些文化的功能,实现培养、塑造、引导、影响这样的作用。校园文化关注如何使人具有使用价值,也就是如何在教育中培养人;企业文化关注如何让人有继续发展的价值,也就是如何在使用中培养人。

2.2 相似的层次和结构

根据组织文化理论,精神文化居于组织文化核心层,以同心圆的形式,向外辐射,层层展开,层层递进。依次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不管是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二者具有相似的层次与结构,两种文化在建设时,精神文化是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在深度挖掘提炼精神文化之后,建设与精神文化相适应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2.3 相同的建设主体和建设目标

在文化建设中,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组织,不论是自上而下建设,还是自下而上建设,建设的主体都是组织的全部成员。如果全体师生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那么,全体员工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主体。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建设主体,才能彰显以人为本的核心,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重视人、发展人为建设目标。

2.4 就业是融合的纽带

就业就如薪火相传的火种,通过就业使学生从一个校园人转变成为一个职业人。毕业生带着融合的两种文化元素进入企业,毕业生越是顺利融入企业,越说明两种文化对接成功。就业是实现真正融合的纽带,是从校园到企业完成培养人、使用人、发展人的对接点。

3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要放弃自身文化的特色与独立性。而是在发展的原则下,选择优秀的企业文化加以吸收和融合;选择与学校发展前景紧密结合的企业文化相链接;选择企业理念与院校理念相一致的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只有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高职学生才能真正认同接纳企业文化,在本质上达到二者的融合。在实践中,以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实践中,依托行业办学优势,通过优秀的国家电网企业文化进课堂进班级这样的途径,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3.1 营造企业技术氛围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与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对接实践中,首先从技术要求上力求达到企业标准。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教育资源配置,以生产现场模拟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开发,在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乃至学生日常管理和文体活动中都能把国家电网公司的员工能力素质贯穿其中。

3.2 实施企业管理办法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的大多是在发电、供电企业基层现场管理的技术人才、一线工人,从事的是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的团队性工作。电网企业对一线作业有着严格的纪律要求和规范标准。因此,在班级制度管理与学生行为管理上,借鉴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标准、管理制度,严格纪律要求,严格管理制度。在班级管理试点中,通过实施企业管理办法,模拟企业组织架构,设置从高级管理层到班组基层管理系列岗位,确定岗位职责岗位标准,实施绩效考核,加强学生责任意识;引进诸如5S生产现场管理方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先进管理手段提高学生岗位规范;创新性推行“节操币”激励手段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3.3 确立企业价值标准

在企业文化导入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场景模拟企业化、劳动纪律制度化、考核标准经济化、现场管理科学化、人本管理自觉化、班级活动企业化,树立学生为企业服务的价值取向,强化学生企业认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渗透学生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2012.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b)-191-02

猜你喜欢
对比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