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发现别人的美

2016-07-21 17:04罗日荣
青春期健康 2016年6期
关键词:熊十力家书曾国藩

罗日荣

前几天,读了徐复观先生的《我的读书生活》,其中谈到熊十力先生指导他读书的故事,读来深受启发:

我决心扣学问之门的勇气,是启发自熊十力先生。对中国文化,从二十年的厌弃心理中转变过来,因面多有一点认识,也是得自熊先生的启示。第一次我穿军服到北碚金刚碑勉仁书院看他时,请教应该读什么书。他老先生教我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我说那早年已经读过了,他以不高兴的神气说:“你并没有读懂,应当再读。”过了些时候再去见他,说《读通鉴论》已经读完了。他问:“有点什么心得?”于是我接二连三的说出我的许多不同意的地方。他老先生未听完便怒声斥骂说:“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这一骂,骂得我这个陆军少将目瞪口呆。脑筋里乱转着,原来这位先生骂人骂得这样凶!原来他读书读得这样熟!原来读书是要先读出每一部的意义!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同生的一骂!近年来,我每遇见觉得没有什么书值得去读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聪明耽误一生的人。以后同熊先生在一起,每谈到某一文化问题时,他老人家听了我的意见以后,总是带劝带骂的说,“你这东西,这种浮薄的看法,难道说我不曾想到?但是……这如何说得通呢?再进一层。又可以这样的想,……但这也说不通。经过几个层次的分析后,所以才得出这样的结论。”受到他老先生不断的锤炼,才逐渐使我从个人的浮浅中挣扎出来,也不让自己被浮浅的风气淹没下去,慢慢感到精神上总要追求一个什么。为了要追求一个什么而打开书本了,这和漫无目标的读书,在效果上便完全是两样。

读到这段话,我将徐复观先生的《我的读书生活》收纳到《影响一生的文章》里,一是因为如何读书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从徐先生的文章里我们可以找到读书之法;二是觉得徐复观先生的治学观也是做人之道,读书要懂得发现书的美,与人交往,同样要懂得发现别人美。

这让我想起曾国藩曾经写给诸弟的一封家书,这封家书是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写的,此时的曾国藩34岁,他在家书中说: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与他的谦虚谨慎,与他善于发现别人的美是分不开的!

在学习他人长处的问题上,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可以称得上是学习的楷模,他博取众人所长,使自己的绘画技术更加精湛。他有一次去荆州,观看张僧繇的遗画说:“从这画来看,他是空有虚名啊。”阎立本觉得张僧繇的画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但阎立本又觉得既然别人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肯定不会是乱得虚名。于是对着画看了又看,看到张僧繇的画无论是在构图还是画笔上都比自己要高明,于是说:“他还是近代的绘画高手。”过了一宿又去看,阎立本为张僧繇的绘画技能折服了,他说:“盛名之下没有低手。”在画前或坐或卧,观赏不已,晚上就睡在画旁边,过了十天了还不离开。就是这种谦虚学习的态度,阎立本在绘画技术上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无论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都非常喜欢他。唐高宗时期阎立本被任命为右丞相,姜恪因战功升为左相,时人评论说:“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记得法国哲人奥古斯特·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用一种挑剔甚至找茬的眼光审视一切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别人的不足与缺点,这样的一种见识与胸怀,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是不可能找到别人的亮点的,看不得别人的优点,人就不可能有进步。

猜你喜欢
熊十力家书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推荐书目《曾国藩传》
熊十力骂醒陆军少将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曾国藩吃牢饭
家书( 连载一)
曾国藩背书
谈钱的友情才是真友情
人小鬼大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