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自由边界

2016-07-21 21:43林颐
青春期健康 2016年6期
关键词:玛丽莲克莱骑士

林颐

多年前,我观看法国影片《大鼻子情圣》,被西拉诺对罗克珊娜的默默守护深深打动。但随着年岁渐长,我开始疑惑:浪漫爱情的对象之所以令我们产生爱意,是因为她或他本身吗?抑或是因为我们所生活的某个社会网络——文化氛围、语言、思想、规则等的结果?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有着类似的疑惑。阅读《法国人如何发明爱情》,“发明”二字首先抓住了我,我预感会在书中找到些许答案。玛丽莲·亚隆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克莱曼性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她的这部作品很通俗,本质上可以看做是文化批评,她抓取了近九百年来法国文学、戏剧中的典型爱情故事,以感性与理性兼具的笔调娓娓阐说,在例证剖析中挖掘爱的本质,演绎爱情观念的变化。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曾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借用言之,未经审视的爱情,是不值得爱的。当我们审视那些极富代表性、充满张力的典型故事时,我们也在思考何谓爱情。

本书开端讲述12世纪时阿贝拉尔和爱洛漪丝的故事。这对著名的恋人常被看做爱情的殉道者,阿贝拉尔遭受阉割的惨剧尤其令人感叹,但作者掀开了另一层被遮掩的事实:爱洛漪丝对阿贝拉尔无条件的服从。他是她的情人、老师、丈夫和主人。她全身心地委托于他,听从他一切合理、不合理的安排。这种“无限的爱”是今人难以做到的,时空转移早已泯灭了生成的条件。爱洛漪丝通过把自己交付给别人实现自己的自由,控制与依赖是构成她自由的两个砝码。我从玛丽莲的解读中品出的这些意味,让我顿悟这本书的女性立场,这一点,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一再得到印证。

罗曼史一大发明是“骑士之爱”。以如今的眼光,中世纪骑士小说显得虚渺浅薄,但它得以流行就显示了人们对它的接纳程度。特定的情爱类型是由历史塑造的。欧洲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婚姻都不过是一种扩张势力或增加财富的手段,以两情相悦为基础选择伴侣是不成体统的。骑士与贵妇的搭配,是历史面貌的反馈,婚姻与爱情的割裂,对女性的桎梏远远大于男性。作者说,“《克莱芙王妃》代表了西方历史的一个关键节点,浪漫爱情开始介入婚姻选择,甚至是在最上层。”克莱芙王妃最终拒绝了内穆尔公爵的求爱,这并非个人品德的体现,而是戳穿了骑士之爱的虚幻泡沫。如果爱是一场追逐游戏,那么就让它停在中途,永远不要抵达终点,这是克莱芙王妃看透生活的悲鸣。

这种浪漫亦有可取之处。它将选择权赋予女性,它让女性对爱情生出向往之心。女性的觉醒是一个过程。莫里哀剧中天真傻白的贵族小姐、卢梭书里满腔感伤情绪的朱莉、《红与黑》里莱纳尔夫人面临诱惑的犹豫与焦虑,《包法利夫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知爱情对象的热烈渴望……以及那些用生命投入爱情的女性作家,朱莉·莱斯皮纳斯、乔治·桑、柯莱特、格特鲁德·斯泰因、玛格丽特·杜拉斯等,一簇簇火焰由轻曳渐趋热烈,在蛮荒中开拓出女性的天空。西蒙娜·波伏瓦与萨特,无论他们有何缺点,他们的可贵在于提供了一种平等的伴侣模式,就像圣·埃克絮佩里说的:“爱情不是相互凝视,而是一起注视同一个方向。”

法兰西被认为是最浪漫的民族,法国人的爱情观念波及世界。回过头来看,我们辨认出了一个个历史节点,看到了女性如何逐渐从压抑和控制中摆脱出来,爱的自由边界如何在时代发展中发生变动——它的个人主义、它的明确性、它的放任性、女性和同性恋者要求的平等地位——在近几十年变得更加独特,世界变得更大,同时似乎变得更小。爱和性,这些原本私密的东西,越来越袒露人前,到底好还是不好?法国社会乃至当今整个时代,所呈现的过于泛滥的性自由和纵欲文化,正在不断挑战和重塑人们的生活理念。我们为什么还喜欢《大鼻子情圣》《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电影?因为爱、性、欲念的边界可能移动不定,但那些纯粹的、干净的凝视和守望,始终是爱的核心本质。

作者简介

玛丽莲·亚隆,美国斯坦福大学克莱曼性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法国文学教授。著有《妻子的历史》《乳房的历史》《象棋皇后的诞生》《干姐妹:女性记忆中的法国大革命》《美国人的安息之地:公墓和墓地的四百年历史》等多部作品。1992年,法国政府颁赠学院勋章给她、现任她和作家丈夫居住在加州。

猜你喜欢
玛丽莲克莱骑士
视觉
争吵后“我”在想什么?
漂亮的还击
漂亮的还击
意料之外的结果
多少级楼梯
只爱穷骑士的姑娘
意外的结果
“闯祸精”克莱拉
最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