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行为的成因及策略

2016-07-22 07:00刘丽萍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成因策略

刘丽萍

摘 要: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行为,它对攻击者或者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本文对幼儿各种攻击行为的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从中梳理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攻击行为;成因;策略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事件一】晓晓和乐乐一起坐在图书角翻看小画书。晓晓看到乐乐手中正拿着自己想看的卡通故事《熊出没》。于是,晓晓要求乐乐将《熊出没》给他看,乐乐不同意。被拒绝的晓晓就去抢书,并张口咬伤了乐乐的手背。

【事件二】区域游戏时,晓晓和然然用积木搭成了一座城堡,结果被旁边的悦悦不小心碰倒了。生气的晓晓挥手向月月打过去,悦悦被打倒在地哭起来。

【事件三】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玩“小猪赶球”的游戏。结果因为天天动作慢,致使所在的组成为最后,同组里的晓晓趁机嘲笑埋怨他:“都赖你,你就是个小肥猪,又笨又慢!”其他小朋友哄然大笑,也跟着随声附和,天天愤怒又羞愧,委屈地哭了。

心理学将攻击性定义为导致他人身体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攻击行为,如打人、咬人、骂人、争抢东西等等,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它对攻击者或者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

二、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来自家庭教育

许多幼儿是独生子女,他们一出生就得到了家人的百般宠爱,娇惯、溺爱,使他们变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不少家庭过分关注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精神方面的发展,淡化了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许多孩子因此养成了独霸专横、自私、任性、不辨是非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弱点。

2.来自意外挫折

所谓挫折,是指在活动进行中遇到干扰或障碍,致使其动机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幼儿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意外的挫折决定的。比如上述事件中晓晓攻击悦悦,起因是悦悦碰倒了“城堡”,对方是造成损害的前提条件,自己是受害者,而后的行为只不过是对损害行为的还击。

3.来自外界的模仿

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许多幼儿的攻击行为来自外界影响,模仿他人行为的结果。比如生活中父母为惩罚而打骂孩子,挨打挨骂切身的体会,使孩子在被打的过程中,学会了打人、骂人。另外,许多影视动漫中出现的打斗场面,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幼儿,使他们学会了暴力行为。

4.来自奖赏的诱惑

幼儿发生攻击行为的动机,很多因素是可使自己获得奖赏的。另外,成人的暗示和默认,也会对攻击行为起强化作用。如生活中孩子和同伴打架占了便宜,家长不去制止批评而洋洋自得,无形中会强化孩子的攻击行为。

三、减少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1.正面引导,榜样示范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因此,坚持正面教育,扬长避短,是有效避免幼儿侵犯行为的重要方法。可以借助生活和影视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以此作为学习的榜样,从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实践证明,在正面教育影响下,幼儿活泼开朗、热情大方、与人友好。如开展“为宝宝点赞”活动,按秩序排队的宝宝可以得到一个大拇哥,与人分享看图书可得到一个大拇哥等,幼儿在活动中形成了规则意识,规范言行,大大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2.正确对待挫折

对幼儿进行一些抗挫折的训练,能对挫折有容忍力,会自我调节,避免消极情绪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教会幼儿合理疏泄情绪,学会原谅别人,保持平和、宽容的心态,可抑制和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如告诉晓晓“城堡倒了,不要紧,重来,你会搭一个更好的”。参加竞赛型的游戏,要让幼儿学会正确看待输赢。

3.不要漠视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一经发生,成人应及时干预,明确这种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这样做一方面是帮助受害者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让实施者知道其行为是不恰当的。但是,如果漠视攻击行为,可能会传达出次行为将被默认的信息,结果只能使攻击行为不断加强。另外,教师还应该为可能目睹了这种遭遇的其他幼儿,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让幼儿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行为的不满并会由此不受欢迎,从而帮助实施者产生否定情绪。

4.家园共育纠正攻击行为

首先,家长应注意不要给孩子提供模仿侵犯行为的机会,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当孩子做错事要坚持说服教育,不要用打骂的方法简单处理,更不要让孩子观看有暴力血腥内容的影视作品。游戏时,要避开那些攻击行为较多的同伴,或设法将他们分开,以免诱导孩子。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处理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犯了错,一定让孩子向对方道歉。

其次,传授有效的交流技巧和方法。沟通信息不畅通往往会引发攻击行为,由于许多幼儿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间接或直接导致了冲突的发生,因此,教给孩子语言表达的技巧十分必要。

总的说来,对幼儿的攻击行为,教育方法要合理得当,切勿简单粗暴,针对不同情况,积极寻求对策,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结果。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卢勤.做人与做事[M].广西:接力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成因策略
为何有人动辄大打出手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如何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攻击行为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雌蠼螋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吗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