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一起猪伪狂犬病疫情的暴发调查

2016-07-25 05:35郑冠伟刘增再颜克旭长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长沙4003长沙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南长沙4003
中国动物检疫 2016年1期
关键词:防控对策流行病学

谭 丹,郑冠伟,,薛 爽,刘增再,陈 智,颜克旭,奉 佳,戴 伶,,李 蜜(.长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长沙 4003;.长沙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南长沙 4003)



湖南省一起猪伪狂犬病疫情的暴发调查

谭 丹1,郑冠伟1,2,薛 爽1,刘增再1,陈 智1,颜克旭1,奉 佳1,戴 伶1,2,李 蜜2
(1.长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长沙 410013;2.长沙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2015年5—6月,长沙市某猪场出现母猪流产、仔猪死亡等现象,共有60余头经产母猪流产,发病率为11%;仔猪发病死亡600余头,病死率达100%。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判定该场暴发猪伪狂犬病疫情。采取淘汰阳性猪群、紧急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以及加强猪场内部管理等控制措施,最终疫情得到控制。分析认为引种不规范、免疫程序不合理、饲养管理不规范是引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建议猪场加强仔猪的免疫保护和经产母猪、后备猪的引种、免疫和饲养管理。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暴发调查;防控对策

2015年6月,长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猪场报告,称该猪场妊娠母猪流产率明显增高,仔猪出现神经症状,病死率达100%。为了解疫情的具体情况,中心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一行8人对该猪场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

1 猪场基本情况

该猪场创建于2006年,占地面积70多亩,猪舍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栏舍11栋,周边3公里内无大型养殖户及农贸市场。猪场存栏经产母猪约600头、后备母猪约200头、种公猪11头,哺乳仔猪1000余头。猪场以外销仔猪为主,猪场布局见图1。2013年以来,该猪场一直开展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连续3年的监测结果显示,该猪场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等疫病的抗体水合格;伪狂犬野毒感染阳性率持续下降,2014年6月下降至1.9%。2014年12月监测发现野毒感染阳性率突然上升至23.2%,于是在12月份加强免疫伪狂犬疫苗一次,2015年3月全场免疫。2015年6月该猪场发病,采样检测感染率达81.35%。在此期间,猪场免疫程序和技术员并未发生变动。免疫程序见表1。

2 疫情发生经过

图1 猪场平面布局示意图

表1 猪场免疫程序

图2 猪场流行曲线

通过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发现,该猪场2014年11月23日从长沙市某种猪场引进了89头后备母猪,单独隔离饲养1个月后混群于12栋栏舍,引种前后均未进行检测,引进后第2天出现2头猪死亡,当时猪场并未在意,随将死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2015年1月、3月猪场连续出现2次仔猪腹泻,死亡仔猪800余头,病死率为80%左右。5月8日,13栋栏舍的母猪出现流产现象,后其他栏舍陆续出现发病症状。6月11日接到报告介入调查后,紧急免疫伪狂犬疫苗,之后出现一个持续半个月的零散发病过程,7月2日之后没有发现新病例。在整个发病期间,以重胎龄母猪发病为主,合计达60余头,发病率占11%;仔猪以15日龄内居多,发病死亡600余头,死亡率达100%。流行曲线见图2。

3 临床症状及病变

3.1临床症状

3.1.1种公猪、后备母猪。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3.1.2妊娠母猪。母猪出现早期流产,产死胎或弱胎。

3.1.3仔猪。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口吐白沫,眼角有脓,角弓反张,不能完全站立,一般2~3天内死亡。

3.2解剖病变

挑选哺乳期有明显症状的3头仔猪进行剖检,分别编为1号、2号、3号。1号猪:心包积液;胸腔和腹腔有大量纤维性渗出物;肺脏有肉样病变;脾脏肿大边缘锯齿状;肾脏畸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淋巴结出血坏死。2号和3号猪:肺脏有肉样病变;脾脏正常;肾脏畸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淋巴结出血坏死;脑组织无明显变化。解剖病变见图3。

按照 《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和《预算法》提出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要求,财政部于2017年10月印发了《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于2019年1月开始施行,并且规定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单位,不再执行行业会计制度。因此,高等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势在必行。鉴于此,笔者从《政府会计制度》的创新入手,提出高等学校在应用《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应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4 实验室检测

对现场采集的3份组织病料进行猪瘟、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圆环病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第1、2号组织样品为猪伪狂犬病阳性,其他病种为阴性(表2)。

对在不同类型猪群中采集的59份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的野毒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达到81.35%,可疑率为6.8%(表3)。

图3 解剖病变

表2 病原学检测结果

表3 血清样品检测结果

5 原因分析

综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监测数据,该猪场自2014年12月份到目前一直存在个体散毒和野毒感染状况,究其原因如下:

5.1引种不规范

据溯源,2014年11月该场从某猪场引进89头后备母猪,未检测即混群饲养,2015年5月8日出现首个流产病例。此次疫情的发生是否直接来源于引进的后备母猪携带的野毒,目前无法进行定量评估,但已确定的是引进种猪一个月后伪狂野毒感染抗体水平明显上升,同时合群之后5个月,后备猪开始出现发热现象,紧接着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故推测引种可能是导致此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5.2免疫不合理

调查中了解到,猪场新生仔猪伪狂犬疫苗滴鼻免疫没有采用专用喷鼻器,达不到粘膜免疫效果。同时母猪免疫存在“一刀切”现象,导致仔猪母源抗体不一致,使得哺乳仔猪感染发病呈散发状态。同时存在疫苗管理不规范问题,在现场调查中发现部分疫苗保存不当,还有过期现象。

5.3隔离措施不到位

5.4猪只自身防御能力差

据进场观察,大部分母猪膘体不理想,不能有效抵御疫病侵入。2014年12月对该场进行了全群采样检测(不包括引进的后备母猪),伪狂犬野毒感染阳性率为23.2%,属于风险感染场。一旦猪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导致伪狂犬病等动物疫病的发生,加之2015年1月份、3月份猪场发生了2次仔猪腹泻,这些都可能是导致这次疫情发生的诱因。

5.5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有漏洞,灭鼠、消毒等工作亟待加强。

6 采取的措施与建议

6.1紧急措施

6.1.1迅速隔离淘汰发病猪群,对死猪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对猪舍环境、用具彻底清毒。发病期间坚持每天消毒1次,之后每3天消毒1次。

6.1.2对没有发病的猪群加强伪狂犬疫苗免疫1次(2头份/头),免疫后30天抽样监测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

6.1.3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充足的营养,提高猪群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分群应激。对猪场进行全场灭鼠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6.1.4防控效果。6月16日,养殖场在紧急免疫伪狂犬疫苗同时采取其他一些综合防控措施之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免疫10天后,仅在6~7月份出现重胎龄母猪零星流产死胎现象,7月份之后无新流产病例出现,疫情得到控制,也进一步证实了疫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图2)。

6.2建议

6.2.1加强仔猪保护。一是及时进行滴鼻免疫。仔猪出生后10小时内使用专用喷鼻器进行喷鼻免疫1头份,通过占位效应,保护仔猪不被野毒感染。二是加强营养和管理。仔猪出生后尽早吃初乳,在3日龄和7日龄或阉割当日肌注头孢噻呋5 mg/kg,提高仔猪抗病力。同时,推迟剪牙和断尾时间(出生2天以后),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和提高初乳采食量。三是采取“全进全出化”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病原扩散,确保下批次猪群的健康。

6.2.2严格后备猪(包括公猪)的管理。引种宜优先考虑从获得农业部净化评估认证的种猪场引种。从国外引进种猪、精液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查看是否具有“三证”(种畜禽合格证、动物检疫证明、种猪系谱证)。种猪调入后,应在隔离栏舍隔离饲养45天以上,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合群。后备母猪转入能繁母猪之前要全部采样进行野毒感染检测,合格方可留作种用。

6.2.3加强经产母猪的管理。一是加强免疫。母猪加强免疫伪狂犬疫苗1次(2头份/头/次)。免疫前,所有母猪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清热解毒中成药”3~5天,以提高猪群免疫力,增强疫苗免疫效果。免疫30天后按比例抽样监测免疫效果,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确定适合本场的最佳免疫程序。二是强化检测。经产母猪每半年检测一次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每年进行一次野毒感染抗体检测。若有特殊情况,可不定期进行采样检测。三是坚决淘汰检测阳性猪。一旦猪被检测出野毒阳性要坚决予以淘汰,不得留作种用。

6.2.4加强猪场综合管理。一是强化生物安全管理。老鼠是猪伪狂犬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要积极开展防鼠灭鼠工作,每年专业灭鼠不得少于4次。二是加强消毒工作。迅速开展紧急消毒,增加消毒频次,加强对猪舍及其周边环境的消毒,避免病原体从猪舍传出和扩散。同时,提高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入场的消毒频率,及时更新消毒药品。三是提高饲养水平。适当提高母猪群营养水平,保证母猪有适当(3分膘体)的膘体,使其能有效抵御病毒感染。四是建立种猪淘汰更新和后备猪留用标准,在关注生产性能、育种指标、临床状况的同时,重点关注垂直传播疫病情况。在免疫、监测、分群、淘汰的基础上,加大种猪群淘汰更新比率,严控后备猪并群。

(责任编辑:朱迪国)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44X(2016)01-0018-04

通讯作者:李蜜

Outbreak Investigation of Porcine Pseudorabies in Hunan Province

Tan Dan1,Zheng Guanwei1,2,Xue Shuang1,Liu Zengzai1,Chen Zhi1,Yan Kexu1,Feng Jia1,Dai Ling1,2,Li Mi2
(1.Changsha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Changsha,Hunan 410013;2.Changsha Animal Health Superision Institute,Changsha,Hunan 410013)

Abstract:More than 60 sows were aborted with the morbidity of 11 % and over 600 piglet died in a pig farm with the fatality rate of up to 100% from May to June in 2015. An outbreak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and porcine pseudorabies infection was confi rmed by fi 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 Some control strategies such as immediate elimination of positive herds,emergency vaccination of the whole farm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were taken,fi nally,the epidemic had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main causes of the outbreak were analyzed as improper breeding introduction,unreasonable vaccination schedule and unregulated anim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porcine pseudorabies;epidemiology;outbreak investigation;control strategy

猜你喜欢
防控对策流行病学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高校学术腐败犯罪原因与防控对策研究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控对策探析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
四川省PPV与PCV2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