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体系的受体危机与应对措施

2016-07-25 08:33仁寿县农业科教站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6年3期
关键词:仁寿县农技劳动力

□黄 波/仁寿县农业科教站



农技推广体系的受体危机与应对措施

□黄波/仁寿县农业科教站

历时30年,国家投入巨资建成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农村空心化日渐加剧、农村劳动力危机日渐突出的时代背景下,会不会沦为“空中楼阁”?只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基层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就不会沦为“空中楼阁”。

1 仁寿县体系建设概况

仁寿县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始于1984年,经过两代农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依靠国家粮专资金的补助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项目的投入,到2014年末,成功地建立了“县级为中心、乡级为纽带、村级为基础、专合组织为补充”的“五有”(办公有场所、服务有设备、推广有人员、投入有保障、入户有工具)县域农技推广体系。

仁寿县现有县级农技推广事业站17个,农机推广区域站14个,乡镇农技推广中心60个,村农技站560个,种植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共有专(兼)职从业人员1 030人,其中,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530人,占51.46%;从业人员均评定有职称,其中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110人。由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主导的仁寿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可谓“兵强马壮”。

2 仁寿县农技推广体系的受体危机

2013年初,在国家条件建设项目第一期工程竣工之时,县、乡农技推广人员就已感受到,日益加剧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带来的农技推广受体危机。

无论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大呼隆年代(1980年以前),还是“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的大包干时代,农村劳动力(法定年龄男18~60周岁、女18~55周岁)都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受体,都是农技推广体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超过法定劳动力年龄的农村劳动者,受体力、智力逐年下降的限制,对农技推广体系的存在和发展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受体危机阴影下的基层农技体系建设,虽然“高屋建瓴”,却可能成为“空中楼阁”。仁寿县农村劳动力30年相关动态数据见表1。

1)仁寿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不断提升,导致农村空心化不断加剧,特别是2011年末中国加入WTO后,留在农村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剧减。

1984年以来,仁寿县新增农村劳动力13万余个,除少量残疾人和婚后暂时留下哺乳的女性外,多数劳动力转移到省外,少数转移到县外,极少数在县内就业。目前,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主要还是30年前的那批人。

表 1 仁寿县农村劳动力30年动态表

2)农技推广受体危机严重。一是没有受体。据普查,仁寿县共有320个村民小组无人从事种植业生产和经营,占全县村民小组的7%。对没有受体的村民小组,农技推广成为无本之木。二是受体不全。仁寿县现有农村劳动者41.8万,其典型特征为“三化”(女性化、老龄化和低文化)。男女比例为84∶100;18~55(女)/60(男) 周岁的占31.6%,56(女)/61(男)~69周岁的占53.8%,70周岁以上的占14.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7%,文盲及半文盲的占9%。

“三化”的恶果。一方面,农业新技术转化速率低下。县农技站为应对农村劳动者“三化”现象,于2002年度专门集成研发了“仁寿县油菜轻简栽培技术”“仁寿县玉米轻简栽培技术”,5年期普及率仅为17.7%、19.7%,10年期普及率仅为28.1%、28.9%。另一方面,农业新技术规范应用率低下。推广10年期的成熟技术,油菜规范率不到20%,玉米规范率不到25%。

3 改变受体危机的措施

为了改变没有受体和受体不全的现状,夯实农技推广体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仁寿县于2013年初开始,从拓展职能入手,全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为业主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取得了初步成效。

1)赋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的职能。将培育服务对象列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基本职能,作为履行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职能的前置条件。

2)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60余名乡镇农技人员通过收集整理发布流转信息,招引业主发展种植产业,指导业主编制建设方案,帮助业主完成审查备案。2013~2015年,培育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家庭农场三类种植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23个,其中,农业企业178个、占42%,农民专业合作社159个、占38%,家庭农场86个、占20%,总规模达到3 136.94 hm2。

3)主动作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常驻生产基地,为251个业主(农业企业和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配置1名农技人员,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常驻种植业基地,提供全天候技术服务。开展系列服务,主要有土壤与植物养分检测、集成技术研发与培训、推进粮食产业机械化等系列服务工作。

4)农技推广成效明显。根据2015 年10月对1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随机抽样调查可得,在县、乡镇农技人员的全天候服务下,实现了新技术转化率的极大提高。集成技术应用1年期普及率达100%,新技术规范应用率达95%。在农村空心化日渐加剧,农村劳动力危机日渐突出的时代背景下,只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作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基层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就不会沦为“空中楼阁”。

猜你喜欢
仁寿县农技劳动力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全心全意当好农民工的“家里人”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仁寿县林云林技服务有限公司
仁寿县林云林技服务有限公司等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