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铁三角型产业经济错位发展初探

2016-07-25 15:11于翠翠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京津冀策略

于翠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举措逐步得到落实,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区域经济错位互补方面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京津冀错位发展面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协调基础薄弱、定位存在偏差等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推动京津冀铁三角型产业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 产业经济 错位发展 策略

错位发展,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弱势的一方,通过生态位调适,错开与强势一方恶性竞争的生态位,根据自身的特质性优势,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京津冀三省市根据自身的优势、遵循经济产业分工的要求,形成经济分工的互补,做到布局合理、合作共赢的效果即为京津冀经济错位发展。京津冀三省市要实现产业升级,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错位发展是其必然选择。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现状分析

(一)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需要国家的政策引导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继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之后重要的一环,对其规划由来已久。由最初的环渤海地区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召集京津冀三省市发改委部门召开会议,达成了“廊坊共识”;2008 年签署了会谈纪要和合作备忘录,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目的开始清晰;2009 年,京津冀三省市分别提议:定位在以各自优势为基础同时进行区域合作的机制;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的战略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201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将“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作为年度工作重点。随着政策的出台,京津冀区域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地区。

(二)区域文化相近促进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及其环渤海地区与我国最先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地区相比较,步伐一直显现滞后。河北省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虽然在研究谋划依托“两环”发展,尤其是依托京津发展中获得了一定的突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环京津地区在总体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伴随着我国政府提出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思想,河北省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京津冀三省市因地域相连,应相互交融、协同发展。北京为我国的首都,是北方经济的核心,其第三产业、信息科技产业、IT科技产业等方面在全国处于核心地位;天津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具有海港的天然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并有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发展广博“腹地”的河北省,一方面为京津供给资源,成为京津发展的有力后方,另一方面要为京津在大气污染、水资源利用和生活服务等领域做出贡献。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受益者是河北省。加快发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有益于承接北京的功能疏解,建设更完善的河北基础设施,更健全的服务体系,推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有益于承接北京的转移产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进而加快河北省的转型升级,建立当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梯度”是京津冀产业发展的特点,应该运用“梯度”加速转型升级。石敏俊教授就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提出三个“梯度”特点:产业结构梯度、产业链梯度和区位因子梯度。因此,京津冀转型发展,要尽量发挥京都圈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知识优势,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有效运用贸易成本和要素成本梯度,促进京都圈内部的产业转移,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有效运用产业链梯度和产业结构梯度,发展区别化竞争,深化区域间经济关联。

京津冀梯度发展形成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错位。第一,产业错位发展,是不同产业错开发展。河北省可以承接那些京津土地无法容纳、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北京的钢铁企业迁移到了河北唐山、秦皇岛。这些产业大部分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力投入较多,资源消耗大且带有一定的污染性。转入地区需要对原有的产业进行升级改造,进行技术革新,降低污染。还有一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迁移到河北廊坊等周边地区,可以带动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二,城市交通的协同发展。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内铁路、公路、港口等多种运输能力建设,比如京津、京秦高铁,京唐港口的推进,唐山机场、北戴河机场的建设;北京地铁通往河北的三县。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使京津冀都市圈开始步入现代化阶段,以京津石为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了6条跨省市综合运输通道,发达的交通带动了融合的区域经济发展。

京津冀错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京津冀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为北京、天津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远高于河北省,导致河北省的优势资源、人才等流向京津,进而影响河北省经济的发展,甚至在河北张家口、承德和邢台的贫困地区较为多见。河北省经济的滞后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发展前景与京津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河北省很难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北京以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为主,而河北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唐山、石家庄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重,这与京津城市的对接产生了困难,无法接纳北京、天津的高新技术产业,京津辐射作用也较小。

(二)京津冀行政上的管理阻碍协同发展

河北省一直是京津两地重要的资源输出地和交通枢纽。在生态建设、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方面,河北省都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但是在环境治理、高新技术对接方面,京津冀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发展。虽然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和2014年的经济会议把京津冀一体化纳入了国家战略,但是京津冀的产业结构升级、制度建设、人才发展规划不相融合的现象不能很快解决,行政管理上的阻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解决。当区域的合作发展干扰到京津两地的整体利益发展的时候,必然以牺牲河北省的利益来发展京津,例如,北京现在环境治理致使很多企业迁移到河北,使得河北省的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三)京津冀一体化的功能定位使河北省经济发展滞后

2014年,在中央协调机构的敦促下,关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活动比较频繁,三地领导人签署了多达13项协议。京津冀的诉求各异。北京的“大城市病”借一体化的进程进行减负,天津想借此机遇再次崛起,河北省则希望凭借京津的优势来达成发展,但河北省和天津市最核心的诉求便是疏解北京经济功能,尤其是北京的优质创新资源向当地辐射。但是北京和天津更多是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往河北省,这必然导致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慢,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导致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滞后。

京津冀产业错位发展策略

(一)明确地区诉求并确定地区功能地位

北京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以现有为基础,逐渐变成以高新科技为主体、效能完整、服务功能完备的第三产业,以密集型技术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和以北京需要的第一产业。从北京的优势来看,科研队伍实力强,科技成果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北京发展的首要任务。北京市场发达,经济体制和政策完善,要大幅度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增加金融保险、商业和教育科研在第三产业中的作用,突出发挥科技与信息产品的竞争力。天津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目前天津已经形成金融、汽车、商业、贸易、物流、信息、房地产为主导产业的当代经济结构,同时,天津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必须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努力提高服务业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改造和提升第二产业,依靠技术提高和创新,着重发展壮大现代医药、生物科技、汽车制造、电子讯息等产业;加强高新科技产业的比重,使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河北省要坚持以实际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以联合周边城市发展为原则,完成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同时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调节、优化。以发展第二产业为核心,壮大提升工业主导产业,努力发挥在重化工业及配套加工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比较优势,主动改造重点工业,利用京津科技、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努力发展自身的高新技术产业,承接京津转移出来的电子信息产业。总之,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京津冀要进行产业定位,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京津两市要尽量发挥科技、人才和资金的优势,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河北省要按照环境优化的条件,有选择的承接京津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是能源、钢铁、建材和化工产业,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

由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导向可知,京津冀一体化由1999年到2014年经过15年的筹划,国家已经把京津冀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初具规模。北京作为京津冀区域内最发达的地区,通过多年的发展,呈现出相对成熟的产业,通过转移产业,可以解决北京产业结构不合理现状,同时可以奠定河北经济发展的基础。在转移产业的过程中,积极根据各地的发展现状来进行三个地区间的产业转移,紧随政策导向,而不要盲目引进不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顶尖技术产业。首先,河北省的各级政府在尊重市场主体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自主性,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导向政策,吸纳与本地经济发展想切合的产业,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防止高污染的行业进入省内。其次,河北省各级政府为产业转移提供经济、政治和行政保障。河北省存在产业基础较弱、经济体制较落后、就业者素质低等问题,地方政府在接收京津两地的企业时要加强劳动力培训,加强相关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高效的审批机制,为承接产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合作促进产业错位发展

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是京津冀产业错位发展的基础。在传统产业中,在河北省与京津两市合作建立产业园区。京津两市在建立产业园区中担当主导的作用,京津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京津冀政府担当主动协调的角色,为产业园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磋商和协调。在新型产业中,京津两市要对河北省进行帮扶。为了增强河北省转移来的企业成为本地区的领军企业,京津两市要在产品推广、技术培训、资金注入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些企业能够起着京津冀三地经济交流与发展的纽带作用,同时,河北省为京津两市的高端企业提供资源、生产基地等,并可以形成产业群,不断扩大河北省的企业发展,进而推动河北省产业的优化升级。在特色产业发展中,河北省可以利用优质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比如秦皇岛的山海优势、石家庄、邢台的太行山脉、保定汉墓、古城等,日益成为京津两市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选择。河北省应该着力引导本地的特色自然资源,建立相关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推进本地区的吸引京津两地的优势产业进行转移,从而带动河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京津冀一体化错位发展,形成合作推进,促进产业上的互补。

结论

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能够带动三地经济的共同繁荣。京津冀地理、资源、产业结构形成互补,因此遵循资源配置优化的原则,以市场为主导,形成错位发展,在政府的合作推动下解决利润和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新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几个概念与原则[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毛群英.沪宁杭三角区生产性服务业错位发展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4)

3.张继明.加强京津冀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2010(6)

4.吕中行,谢俊英.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与战略构想[J].经济与管理,2007(8)

5.李京文,李剑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比较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5(3)

6.鲁金萍,刘玉,杨振武,孙久文.基于SNA的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研究[J].河南科学,2014(9)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京津冀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我国电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Passage Four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