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的境界

2016-07-25 18:16诸葛明亮
文史春秋 2016年4期
关键词:读史路线长征

诸葛明亮

读史,虽然各取所需、见仁见智,却有不同境界,恰似禅师参禅: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拘于表面);有所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有一定心得启示);彻悟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洞察世事)。

今年为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铭记当年那段非凡历史,理当超越表象,深入感悟其伟大的精神价值。作家魏巍指出: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人间罕见;他们所显示的勇敢和坚毅,是人类美好品质最辉煌的范例。学者陈力说:忧患和责任担当,使中国共产党人激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长征路上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将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由“左”倾错误导致的战略转移,变成向抗日前线的英勇进军;将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长征的影响超越了意识形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称:红军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携家人重走长征路后,称对新中国而言,长征“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在极其艰难曲折的长征过程,屈辱、残酷、绝望、失败和荣光、胆略、希望、胜利形影相随。与众人着眼恶境中的人性或事件对事业、历史进程的影响有所不同,毛泽东对长征的最大感悟为:方向和路线最重要。在总结或回顾长征时,他曾说:“方向路线对了头,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如果方向路线错误了,你有再大的力量也会失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为什么呢?第一是路线错误,白区丢掉了100%,红区丢掉了90%。”他的长征诗词里也洋溢着“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魄和乐观……这些,都彰显出一种着眼大势、专注全局的历史观。

读史用史,立体感受,不拘教条,则“登东山而小鲁”;进而,若具备把握天下大势的大格局,则“登泰山而小天下”。

读《南京解放后国共和平交接中山陵揭秘》《岭南“英军服务团”创建前后》《“四八”烈士罹难记》等,关注内幕秘闻之余,当深入思索感悟战争与和平、人性与兽性、中国统一等问题。《古代城市里坊制的变迁》,体会里坊围墙之建与拆的历史逻辑。《许世友的红军岁月》,勇武和战斗情节可观,时势与人物命运如何相互影响等值得思量。《晚清官僚张集馨的“两头真”》,为官前抨击时弊,做官时大享福利,去职后大揭黑幕,真亦假来假亦真。《新桂系名将覃连芳身上的文史疑云》,道是无情却有情,有义也无义……

常言“千人千面,百人百姓”。又道“事无对错,只有因果”。凡事硬要分清好人坏人、好事坏事,难免陷入窘境。窃以为,超越道德和功利,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历史发展脉络和大趋势中,最能读懂历史并实现历史存在的价值。

猜你喜欢
读史路线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最优路线
读史(外一首)
『原路返回』找路线
阎崇年:读史明理
读史即悟
画路线
找路线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