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涛的军委生涯

2016-07-25 19:42廖春梅
文史春秋 2016年4期
关键词:李涛军委纵队

廖春梅

他是中共军队统帅部参谋工作的杰出组织者,隐蔽战线的主将之一:他是长征路上的军委纵队司令员,延安时期的军委部长,解放后掌握中央军委印信……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且大多与中共中央军委紧密联系。

他叫李涛,原名李盛才,曾用名李湘舲,瑶族。1905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延寿乡新坡村。192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在桂东参加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第一营党代表。起义失败后赴广州。先后在广东省委、香港区委工作。1929年由上海去赣西南苏区,历任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第二游击大队政治指导员。红六军第一纵队三支队、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红三军第一纵队第一师政治委员,红十三军三十九师政治委员等职。后因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而被“左”倾路线领导人撤销师政治委员职务,调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和政治保卫分局局长。

军委纵队司令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李涛调任红军政治保卫局红军工作部执行科长。1935年3月初,李涛接替刘伯承担任军委纵队司令员,开始了自己军委的生涯。军委纵队主要由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机关干部组成。中央、军委领导人均随队行动。

李涛与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陈云一起,同各梯队保持着密切联系,直接负责领导人的警卫。他不仅每天都必须精心组织行军、设营、警戒。还得预想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并制定预案,以便调配直接掌握的保卫团、警备分队、炮兵分队应对意外,甚至在通过险路前,要先去勘察地形;渡河前,要架设浮桥或寻找船只;行军时,要关照年长者和伤病员。

1935年9月,军委纵队改编为陕甘支队第三梯队,李涛改任梯队政治部党总支书记。长征到达陕北后,李涛任西北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

1936年红军东征时。李涛任总政治部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参与对国民党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统战工作。同年冬,中共中央派李涛到西安杨虎城部作统战工作。

“西安事变”后,李涛奉命前往陕南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工作,任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使该部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

军委首长助手

1941年5月10日,李涛任中共中央军委经济建设部部长。8月25日,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负责军委秘书厅工作。1942年5月,任中共中央情报部第三室主任,负责对日伪的军事情报工作。11月23日,任军委作战部副部长,协助叶剑英抓情报、通讯、高参室、警备团的工作。同时参与作战问题的研究。1943年2月下旬,兼任通讯局代局长。

李涛到任后,经过调查研究,把过去的4个处、2个科改编为5个系和1个处,人员也进行了合理调配。明确了领导分工,业务领导以主要精力抓技术学习。干部训练。政治工作方面强调建立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为了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还成立了由各系主任参加的研究室,以便交流工作经验,互通情报,共同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此外,还建立了汇报制度,要求各单位定期汇报业务情况和思想情况。

1944年夏,李涛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全国各地建立联络机构,搜集战略情报的建议。同年9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建立联络机关的通令》。通令指出,为准备在大举反攻时配合同盟国军队作战。决定在中共领导的部队中设立联络处或设联络科。在某些军分区根据需要设联络站。对日伪军经常不间断地进行战略侦察。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都先后抽调人员,配备器材,建立机构,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情报搜集工作,基本上掌握了日伪军的重大动向和分布状况,为中共军队的反攻作战提供了决策依据。有些重要情报还及时通报给盟军和国民党军队。新四军与驻华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建立了军事情报协作关系。为驻华美军提供了大量情报,对美国空军准确攻击日军目标起了重要作用。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李涛以正式代表的身份自始至终参加了大会。提出了不少有益建议。10月,李涛任军委作战部代部长。1948年5月。李涛任军委作战部部长,参与中央军委各个重要作战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管作战,还要管情报、通讯、军务、装备、训练、测绘等,乃至整理中央军委重要作战资料、汇集战况、起草电文、向各野战军提供情报和作战经验。他既是中央军委首长的高级参谋和得力助手,也直接抓作战部的业务建设、作风建设。作战部因而成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得心应手的高级参谋机构。

李涛组织编印了《国军战斗序列》,全面收录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与各行营、绥署、战区、警备总部情况和15个集团军、91个军、251个师、特种部队、步骑部队、地方武装的番号、驻地、实力、隶属关系、主官姓名等,核定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为407万人。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为了便于中央军委首长及时掌握形势变化,李涛经常组织参谋人员认真分析国共双方兵力消长和国民党军作战方法的变化情况。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时。作战部及时报送了相关材料,并起草了《自卫战争周年总结》,以具体、详实的数据,说明国民党军可用于进攻和机动作战的兵力日益减少,后备力量趋于枯竭,现有大部兵力陷于守备。后方兵力较薄弱。为中共中央军委研究部署举行全国性反攻。将主力打到外线提供了重要参考。

辽沈战役结束后,李涛组织重新计算国共双方的兵力消长,作出数量分析和对比,表明解放军的兵力超过300万人,国民党总兵力减少到290万人。毛泽东接到报告,亲自为新华社起草了《中共中央负责人评一年左右即可根本打倒国民党政府》的电讯:“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1949年4月30日,李涛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的身份发表声明,严厉谴责英国军舰“紫石英号”炮轰解放军的暴行,表明中国人民不怕任何威胁,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严正立场,以及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5月10日,中共代表奉命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会晤时,毛泽东特别指示:要根据“李涛声明”阐明我们的立场,表示反对任何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执掌军委印信

1949年11月1日。毛泽东亲自指示:“中央军委印信指即日启用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印鉴。一颗请李涛同志负责保管。”李涛指定专人负责,并经中央军委首长批准,对上述印章的使用、保管作出严格规定。

建国之初,军委作战部仍然负责全军师以上干部的任免与调配。为全面掌握干部情况,李涛主持编印出各军区、野战军和军委直属单位师以上主要干部名册。并在办理组建军兵种领导机关、各军区机关部队整编、改编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干部工作中,认真执行毛泽东“配备人员时注意尽可能提拔原四方面军干部,此点务须注意”的批示。

1950年1月。李涛兼任军委工程学校校长、校党委书记。随着朝鲜战争爆发,李涛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名义。起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待命出动朝鲜的命令》。

1951年3月25日。李涛上报《全军编制总序列》,说明全军总实力为531万余人。中共中央政治局据此作出关于人民解放军进行整编的决定,并要求年内将全军总人数压缩到400万人。李涛又提出各军区应缩减的人数、缩减后的编配方案和编余人员的安置办法,拟制各野战军军师编制表和各种组织机构草案,为全军参谋会议研究精简整编提出了初步方案。5月1日,中央军委任命李涛兼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

1952年2月,李涛任中央军委技术部部长、党委第一书记。鉴于技术部工作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他特别注意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尤其是对高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信任,在生活上关怀,在工作上放手。

1955年9月,李涛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文化大革命”中,李涛受到林彪集团的迫害。1970年12月20日,李涛因心肌梗塞在广州病逝,享年65岁。

猜你喜欢
李涛军委纵队
Lower bound on the spread of valley splitting in Si/SiGe quantum wells induced by atomic rearrangement at the interface
Improved functional–weight approach to oscillatory patterns in excitable networks
李涛:在文物修复世界里另辟蹊径
A short review of the recent progresses in the study of the cuprate superconductivity∗
重庆谈判期间的军委通讯工作
李涛 书法作品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创建与发展
八路军第1纵队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