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货币金融环境

2016-07-26 03:46
金融周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宏观货币政策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仍较为疲弱,一些经济体增长势头有所放缓,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总体稳中有进,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出口增速由降转升,工业生产缓中趋稳。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7%,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

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加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和调节,注重维护短期利率平稳,适时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探索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利率走廊上限作用,充分运用价格杠杆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融资成本下行。

此外,人民银行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组织实施宏观审慎评估,发挥其逆周期调节和结构导向作用,设立扶贫再贷款,扩展抵押补充贷款发放范围,充分发挥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三农”和棚户区改造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同时,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深入推进金融改革。

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保持了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了实际利率基本稳定。今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4%,比上年末高0.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4%。3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与上年12月基本持平,同比回落1.26个百分点。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 4612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8.14。

报告称,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从量价两方面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改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支持经济发展新动能形成。同时,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采取综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猜你喜欢
宏观货币政策利率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组成与构成 含义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