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2016-07-26 01:26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攀枝花617000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曲度根型椎间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 (攀枝花 617000)

尹 立 肖 衡 王 立 赵晨阳



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 (攀枝花 617000)

尹立肖衡王立赵晨阳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予以颈椎间盘切除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并采取相关措施及时预防医院感染;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67.86%,总有效率85.71%,感染发生率14.28%;观察组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为93.33%,感染发生率3.3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1、3、6、12个月,在VAS评分、NDI评分、融合曲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

主题词颈椎病/外科学椎间盘切除,经皮椎间孔切开术减压术,外科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向患肢放射痛等,可伴有电样麻痛或针刺感,严重者有肢体肌力下降,肌萎缩,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通过卧床休息、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后往往症状会有所缓解,但对于症状反复、症状严重者则需手术治疗。本次研究就通过观察采用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情况,并总结预防感染的措施,以期寻找最佳的手术方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9~63岁,平均(34.6±2.6)岁,病程8d至1.4年,平均5.3±2.4周;病变节段:C4-56例,C5-69例,C6-77例,其他节段6例;观察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35.1±2.8岁,病程9d至1.5年,平均5.4±2.5周;病变节段:C4-57例,C5-68例,C6-78例,其他节段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对照组气管插管成功后取仰卧位,右侧颈部横切口,常规颈前切口暴露椎前筋膜,在C臂机透视下撑开椎间隙,切除多余椎间盘再行椎间盘及其他后缘骨赘刮除,切除后纵韧带使硬膜囊充分显露。取出髓核组织,然后用明胶海绵进行填塞充分止血后结束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剥离的颈长肌,使钩椎关节前侧充分显露,将钩椎关节外侧软组织分离,注意保护钩椎韧带,直视下用小刮匙刮除钩椎关节内后缘,保留外侧缘。探查神经根椎间孔出口处受压情况,待完全松解后处理骺板,彻底止血后用椎间Cage植骨融合器进行固定。且在术前应用头孢唑啉2.0术前应用预防感染,术后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然后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对切口有渗出者则及时换药,保持切口干结,在操作时绝对无菌操作,对于高龄、糖尿病等存在感染危险因素患者则对症处理。对所有患者实施颈椎正侧位、双斜位X线检测,重点关注颈椎曲度情况。

3观察项目及疗效评定[1-2]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价,用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障碍程度进行评价,具体内容有疼痛程度、自我照顾、直立、头痛、注意力、工作、驾驶等10项内容,总分为50分。常规进行颈椎正侧位片显示融合节段曲度变化情况。然后采用日本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从症状体征,工作和生活能力,手功能和主诉上进行比较。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20%~49%),改善率在24%以下疗效评定为“差”。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疗效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优良率67.86%,总有效率85.71%;观察组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两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融合曲度比较治疗前在VAS评分、NDI评分、融合曲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1、3、6、12个月在VAS评分、NDI评分、融合曲度上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两组治疗后感染发生率比较按照《医院感染临床诊治指导原则》进行医院感染比较,通过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等比较显示,对照组医院感染3例,发生率14.28%;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1例,发生率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颈椎间盘髓核突出,椎体后缘和构椎关节骨赘形成,颈椎不稳等因素造成单双侧神经根受到刺激,引起神经支配区出现运动、感觉和反射障碍。具体来说是颈椎下关节突关节面向前下,而骨赘自关节面之间向关节前方和外侧生长,钩椎关节骨赘突出椎间孔,而神经根容易受到前方的构椎关节骨赘和后方的小骨赘双重压迫,加上颈椎间盘髓核的突出后压迫脊髓或神经根,造成临床症状[3]。其属于颈椎病分型中最常见颈椎病类型,约占全部颈椎病的60%左右。多数通过保守治疗往往能很好的临床效果。只有治疗3~6个月无效,上肢疼痛剧烈或肌肉萎缩明显,无法正常工作生活者才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在手术方式上有很多的方法,常见的有前路减压植骨减压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切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重建术以及微创手术等。但是在具体的效果上报道不一。研究显示[4],通过后入在直视下切除部分椎板和关节突等进行神经根减压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这种方法危险性大,手术难度高,很容易造成截瘫等并发症;而报道[5]称内窥镜下进行后路椎间盘扩大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也明显,但该种方法对器械要求较高,不适合广泛推广。而文献[6]则通过颈前路前外侧减压。切除颈长肌,显露椎间孔并切除前壁,牵开椎动脉后在直视下切除病变组织,虽然风险性也较高,但结合本次治疗体会,认为只要完全切除后纵韧带,显露出硬膜囊,将髓核组织完全切除,充分进行减压,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减少疼痛。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切除后纵韧带时是先从外侧开始进行切除,最薄弱处用带钩的神经剥离子插入后纵韧带和硬膜囊间隙后分离出后纵韧带,提起后用尖刀片切除,不显露出椎动脉和横突孔,向颈长肌从内向外纵行切除,在骨膜下剥离,显露出钩椎关节前侧,用剥离器将钩椎关节外侧剥离软组织,且放置时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就避免了损伤椎动脉。同时用小刮匙去除增生的钩椎关节后内侧部分,保留外侧部分,可使神经根得到充分减压且不会损伤椎动脉,同时简化了操作,减少了损伤[7-8]。

从研究结果看出,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后优良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3.33%,感染发生率为3.33%。且在治疗后1、3、6、12个月在VAS评分、NDI评分、融合曲度上有明显的改善情况,这说明了该方法在消除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症状,缓解疼痛和促进融合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因为颈椎病变往往表现为颈椎曲度变直和反张,椎间隙变窄。通过前路的撑开后椎体间Caga植骨融合,能较好的恢复颈椎曲度,加大了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纵径,有助于促进神经根的减压[9]。且内固定后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对日常生活影响性小,且并发症较低,融合后症状基本消失。另外这显示出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颈椎切口感染是致命性的,一旦感染很容易波及头颅等器官,常规的抗菌药物治疗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若感染不控制则切口渗液明显,组织渗透压明显升高,造成患者头晕、下肢麻木等神经障碍症状,后期还会造成截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0]。所以在临床上除了在术中注意保护,术后还要加强隔离和无菌操作,保持病房内环境干结,要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探访人数。加强对症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有研究报道称[11],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其主要是通过热效应汽化消融一定量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形成空洞后促使椎间盘内压力下降,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缩,减轻分布在后纵韧带和硬膜囊上交感神经、椎动脉和脊髓神经根等压迫,症状也就会会得到缓解。随着微创技术在骨科的逐渐流行,该方法也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荆兴泉,杨双石,曹海泉. Zero-P椎间融合术与椎间植骨融合术在颈椎间盘病变中的应用[J]. 西南国防医药,2014,24(5):494-497.

[2]马国华,岳学锋.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1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1):1526-1527.

[3]李立新,原晓景,徐达传,等.颈前路多椎间孔间隙显微减压术对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10,7(29):3958-3959.

[4]王正祥,杨子斌,阮安培,等.颈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9):1139-1140.

[5]杨大志,易伟宏,王尔天,等.METRx椎间盘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疗效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2,20(7):503-504.

[6]王旭,许建华,陈飞雁,等.前路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1,10(4):511-513.

[7]刘洪智,李明,汤继文,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3(9):653-655.

[8]王翀,易成朋,宋兴华,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与保守疗法的对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3):344-348,352.

[9]曾湘穗,林庆光,赵新建,等.神经根型颈椎病44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9(4):344-345.

[10]余涛,杨玉红,丁波,等. 辨证论治配合牵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6例[J]. 陕西中医,2012,33(12):1599-1600.

[11]董伟毅,严荣宝,张雪明,等.显微前外侧入路椎间孔切除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1(21):2089-2090.

(收稿:2015-09-10)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7.30

猜你喜欢
曲度根型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不宜太直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