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研究

2016-07-26 01:26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榆林719000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脑膜脑膜炎结核性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榆林719000)

黄永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研究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榆林719000)

黄永锋

摘要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观察分析。方法: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216例(疾病组)与健康人54例(健康组)。疾病组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脑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各54例,检测五组脑脊液细胞因子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在疾病组与健康组脑脊液细胞因子表达比较中,结核性脑膜脑炎组中有GM-GSF、IFN-γ、IL-1β、IL-6、 IL-8、IL-10 和 IL-15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中IFN-γ、IL-4、IL-6 和 IL-13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中IL-10 、IL-12表达明显(P<0.05)。其余各组细胞因子在各疾病组中与健康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疾病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脑脊液因子的变化情况也就不同,在结核性脑膜炎轻症组中细胞因子GM-CSF、IFN-γ、IL-1β、IL-6、TNF-α明显低于较重症组,而 IL-4水平明显高于重症组,其结果差异显著(P<0.05),在隐球菌性脑膜炎轻症组中细胞因子IFN-γ、IL-6、IL-8、IL-10、IL-12、TNF-α明显高于重症组(P<0.05),在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中脑脊液细胞因子 GM-CSF、IFN-γ、IL-8、IL-10、IL-15、MCP-1、TNF-α表达水平较轻症组高,IL-4、 IL-13 表达水平较轻症组低,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中,重症组脑脊液中 IL-15 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轻症组(P<0.05)。结论: 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确诊率,而且为患者的尽早就治增加了机会。

主题词脑膜炎/病理生理学@脑脊液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析白细胞介素类/分析干扰素-α/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抵抗各种病原体的侵犯,但是脑和脊髓被细菌与病毒感染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通常包括由脑膜或脊膜炎症引起的脑膜炎、由细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引发的大脑炎、由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引发的脑炎。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对治疗此类型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为此我们对21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讨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重要性。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过严格筛选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216例及健康人54例。疾病组216例,男122例,女94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1.2±9.9)岁;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脑炎组,各54例。健康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31.7±10.1)岁。所有研究对象均了解研究的整个过程,并自愿参与研究,对五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检测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腰椎穿刺检查,采用常规方法分别进行脑脊液常规细胞计数、分类及生化的检查;再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Luminex 液相芯片技术对各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头部CT、脑电图、头MRI、X线检查。

结果

1疾病组与健康组治疗前首次脑脊液中各因子水平比较结核性脑膜脑炎组GM-GSF、IFN-γ、IL-1β、IL-6、 IL-8、IL-10 和 IL-15明显高于健康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IFN-γ、IL-4、IL-6 和 IL-13显著高于健康组,在病毒性脑炎组中IL-10 和 IL-12高于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细胞因子在各疾病组中与健康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各组轻重程度治疗前比较将疾病组细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对每组治疗前脑脊液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2.1结核性脑膜脑炎组:在结核性脑膜炎组中,轻症组共32例,重症组22例。轻症组细胞因子中GM-CSF、IFN-γ、IL-1β、IL-6、TNF-α明显低于较重症组,而 IL-4水平明显高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疾病组与健康组治疗前首次脑脊液中各因子水平比较(ng/ml)

续表

注: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组比较,*P<0.05;与化脓性脑膜炎组比较,△P<0.05;与病毒性脑膜脑炎组比较,▽P<0.05;与化脓性脑膜炎组比较,▲P<0.05;与化脓性脑膜炎组比较,#P<0.05

2.2隐球菌性脑膜炎组:将隐球菌性脑膜炎组分为轻症组29例和重症组25例,轻症组脑脊液细胞因子水平中的 IFN-γ、IL-6、IL-8、IL-10、IL-12、TNF-α明显高于重症组(P<0.05),其余各组细胞因子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中重症组26例,轻症组28例,重症组表脑脊液 GM-CSF、IFN-γ、IL-8、IL-10、IL-15、MCP-1、TNF-α达水平较轻症组高,但重症组脑脊液IL-4、 IL-13 水平较轻症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4病毒性脑膜脑炎组:在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中,重症组22例,轻症组32例。重症组脑脊液中 IL-15 水平明显低于轻症组水平,其余各细胞因子水平在轻症组同重症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四类脑膜炎组中轻重症组治疗前细胞因子比较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所有致病病毒、寄生虫、细菌、真菌等均会作为病原体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其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其中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在诊治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很容易被误诊。因为CSF细胞学检查能够可靠地提示颅内感染情况,也能够根据细胞学动态的变化推测脑膜乃至脑实质的病理学改变[2-3]。因此临床上将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检查引入到检测中,其较常规的生化检查与头颅CT更能收集到较多的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与细胞变化来推测脑膜等的病变程度,是防止误诊漏诊的良好措施。

病毒、真菌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由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Th1细胞能够分泌IL-2、IL-12、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能够介导细胞免疫应答[4-7],在宿主抗细胞内病原体感染中发挥作用,又有抑制Th2细胞的功能,Th2细胞分泌IL-4、IL-6、IL-10、IL-13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在对抗细胞外病原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11]。我院将近4年216例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与54例健康人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了确保研究的精确,接着又对各组细分进行分析。在疾病组与健康组的比较中,结核性脑膜脑炎组中GM-GSF、IFN-γ、IL-1β、IL-6、 IL-8、IL-10 和 IL-15 明显高于健康组;IFN-γ、IL-4、IL-6 和 IL-13在隐球菌性脑膜炎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病毒性脑膜脑炎组的IL-10 和 IL-12 明显高于健康组的表达;其余各组细胞因子在各疾病组中与健康均无明显差异;不难看出,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较健康人在脑脊液细胞因子上发生了变化,病因不同变化则不同。对各组中轻重程度比较后发现,轻重程度的不同也会影响脑脊液细胞因子发生变化。因为脑脊液细胞因子部分可介导细胞免疫应答,部分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对诊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2-13]。

此次研究结果和临床上相关研究结果一致。为了确保数据与结果的准确有效,我院对在研究对象的选择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对研究例数做了同等的选择,因此此次研究结果真实有效。

综上所述,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确诊率,而且为患者的尽早治疗增加了机会,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卜晖,王云灿,丁文婷,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与脑脊液Th1-Th2细胞因子检测[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8):680-686.

[2] 何玲,常明,吕晓民,等.脑脊液ESAT-6和干扰素-γ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1,11(5): 543-547.

[3] Shelly J,Robertson,Kirk J,Lubick Brett A,etal.Tick-borne flaviviruses antagonize both iRF-1 and type IFN signaling to inhibit dendritic cell function[J]. Journal of Immunology , 2014,192(6): 2744-2755.

[4] 毛丹丹.细菌性脑膜炎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5,42(1):31-34.

[5] 王云灿,何俊瑛,卜晖,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13(1):16-23.

[6] Rachael A, Galina G,Angela G,etal.The interferon signature and STAT1 expres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al fluid macrophages are induced by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and counter-regulated by the synovial fluid microenvironment[J].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2012, 64(10): 3119-3128.

[7] 王蓓红,张科.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7):172-173.

[8] 赵二义.病毒性脑炎92例的脑脊液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 42 (7):35-36.

[9] Libbey JE,Kennett N J,Wilcox K S.interleukin-6,produced by resident cell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infiltrating cells,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izures following viral infection[J].Journal of Virology,2011,85(14):1178-1181.

[10] 肖颖秀,庄伟端,张俏忻,等.Th17/Treg细胞平衡变化在HTLV-i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患者中的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 18-20.

[11] 吴若芬,刘菊年,李云春.玻片离心仪和MCDS-2011细胞学诊断系统在脑脊液检测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0): 916-918.

[12]熊思东.抗感染免疫.周光炎.免疫学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244-256.

[13]李奇凤,袁俐.结核病与 Th1/Th2 细胞亚群研究进展[J].中国防痨杂志, 2007,29(3): 264-267.

(收稿:2015-01-20)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7.32

猜你喜欢
脑膜脑膜炎结核性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家畜的脑膜脑炎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