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与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研究

2016-07-26 01:26第四军医大学西安710032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均数良性螺旋

第四军医大学(西安 710032)

李 洁 张 艰▲ 崔龙彪



螺旋CT与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西安 710032)

李洁张艰▲崔龙彪

摘要目的:比较螺旋CT与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技术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明确诊断的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45例,行胸部螺旋CT及DWI检查(b=800s/mm2),并测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肺部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数以及良性病变中炎症、结核病变的ADC值均数;比较CT及DWI检查的诊断评价指标(敏感性、特异性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用于区分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肺部良、恶性病变间的ADC值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部良性病变中肺炎与结核的ADC值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WI检查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95.5%)、特异度(87.0%)、准确度(91.1%)、尤登指数(82.5%)、阳性预告值(87.5%)、阴性预告值(95.2%)均高于螺旋CT检查的灵敏度(90.9%)、特异度(69.6%)、准确度(80.0%)、尤登指数(60.5%)、阳性预告值(74.1%)、阴性预告值(88.9%);ADC值用于区分肺部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结论:DWI检查及ADC值对于肺部良、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中肺炎、结核病变的区分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其灵敏度、特异度等诊断评价指标优于螺旋CT检查。

主题词肺疾病/诊断螺旋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弥散磁共振成像

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病因[1]。临床上,因缺乏简便、准确的筛查方法,大多数患者因出现症状就诊,一经确诊70%~80%已属中晚期,因此要降低肺癌的病死率,早期发现及诊断肺癌至关重要。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肺癌指南及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版)均指出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建议使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2],它的敏感度是普通胸片的4~10倍,但它存在辐射危害及特异性低的缺陷。本研究初步探讨CT与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检查在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ADC值在相关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5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0(42~85)岁;经病理检查确诊恶性病变22例(腺癌12例、鳞癌4例、大细胞肺癌2例、小细胞肺癌4例),良性病变23例(炎症17例、结核6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有明确的病理诊断;③同意接受CT及DWI检查;④至少有一个明确的可测量病灶(螺旋CT显示病灶直径≥10mm);⑤既往无相关基础疾病。

2方法

2.1MRI技术:采用西门子1.5T MAGNETOM Aera MR 成像系统,梯度场强40mT,梯度切换率150T,8通道大柔线圈成像,患者仰卧位。DWI序列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Echo-Planar MR Imaging,EPI),并行采集空间敏感性编码技术,成像参数:TE 63ms,TR 6800ms,FOV40cmV68cm,Matrix156×156,b=800mm2/s。层厚5mm,扫描层数30层,平均扫描时间约2.5min。

2.2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在西门子后台处理工作站上用ADC图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价DWI信号强度特征和测量ADC值,选取病变ROI时,取病灶信号强度最大且最均匀的层面作测量,对于较均匀的病灶所取病变ROI包括病灶最大径的60%以上,对于含空洞和毛玻璃成分的不均匀病灶,选取多个较小面积的ROI计算平均值,尽可能包括最大信号强度中心区域。数据测量由两位有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在未知病理结果的情况先独立测量,记录数据,取其ADC的平均值。

2.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肺部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数以及良性病变中肺炎与结核病灶的ADC值均数的比较;采用ROC曲线分析ADC值用于区分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肺部不同性质病变间的ADC值比较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肺部良、恶性病变间的ADC值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肺部良性病变中炎症与结核病灶的ADC值均数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1)。

2CT及DWI判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评价指标比较CT及DWI两种诊断检验的诊断评价指标显示DWI判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尤登指数、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分别高于螺旋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尤登指数、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而DWI 检查的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CT检查的漏诊率、误诊率,见附表。

3ADC值用于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分析45例患者数据显示ADC值用于区分肺部良、恶性病变的AUC为0.741(P=0.006)。

附表 CT及DWI判断肺部良恶性病变诊断评价指标(%)

讨论

传统的MRI成像过程中心脏和呼吸运动对图像产生伪影的影响使得MRI技术在肺部应用一度受限,但弥散成像技术获得的图像质量很稳定。Kwee等[3]认为,稳定的呼吸运动所造成的相位差对于处于180°翻转脉冲两侧的弥撒梯度是完全对称的,因此所造成的相位累积也会完全被抵消。DWI成像的物理学基础是水分子热运动或布朗运动,在活体组织中,不同组织结构或同一组织内不同病理状态下的水分子的弥散能力不同[4],这是DWI成像的病理生理基础。水分子的弥散能力是影响DWI成像的主要因素,通常用ADC表示。ADC值实现了对DWI的量化分析,为不同病理状态提供定量分析诊断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反映组织内部结构的微观变化[5]。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部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提示ADC值可以帮助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这与董海霞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肺部良性病变中肺炎与结核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肺部良性病变相关研究结果较少,但赵林伟等[7]在脊柱结核与炎症病变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比较CT及DWI检查用于判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评价指标,可见DWI判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各项诊断指标均优于螺旋CT检查; DWI检查无辐射、检查方便,其区分肺部肿块及周围肺不张较螺旋CT亦有明显优势[6]。

本研究应用ROC曲线分析ADC值用于判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的AUC为0.741,提示ADC值有一定的诊断价值。DWI检查弥补了CT检查无法评价病灶微观组织结构的不足。无创伤、无辐射、安全可靠的判断肺部良、恶性病变,为临床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DWI检查已广泛应用于脑肿瘤[8]、宫颈癌[9]等多种恶性肿瘤及脑梗死、脑炎[10]等疾病诊治过程。

综上所述,DWI检查用于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对于肺部良性病变中进一步区分炎症及结核病灶亦有一定的意义,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及成像参数的改进,DWI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治中会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Siegel RL,Miller KD,Jemal A,etal.canncer statistics,2015[J].Ca Cancer J Clin, 2015,(1):5-29.

[2] Ettinger DS,Wood DE, Akerley W,etal.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version [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15,13(5):515-24.

[3] Kwee TC,Takahara T,Ochiai R,etal.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 (DWIBS): Featur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oncology[J].Eur Radiol,2008,18(9):1937-52.

[4] Sun YS,Cui Y,Tang L,etal.Early evaluation of cancer response by a new functional biomarker: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J].AJR,2011 ,197(1):W23-9.

[5] Sinkus R,Van Beers BE,Vilgrain V,etal.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fro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 a biomarker in oncology drug development[J].Eur J Cancer,2012 ,48(4):425-31.

[6] 董海霞,蒋瑞生,房伟,等.MR-DWI成像和CT引导穿刺活检对良、恶性肺部病变诊断价值的探讨[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4):268-271.

[7]赵林伟,董国礼,董嘉懿,等.脊柱结核和恶性肿瘤弥散加权成像中感兴趣区设置方法初探[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1):55-58.

[8]Driessen JP,van Kempen PM,van der Heijden GJ,etal.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in head and necksquamous cell carcinomas:A systematic review[J].Head Neck.2015,37(3):440-8.

[9] Hou B,Xiang SF,Yao GD,etal.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diffusion-weighted MRI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A meta-analysis[J] .Tumour Biol,2014 ,35(12):11761-9.

[10] 陈轶,贺淑禹,李华,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应用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与脑炎鉴别诊断价值[J] .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3):375-375.

(收稿:2015-12-24)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7.45

猜你喜欢
均数良性螺旋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关于均数与偏差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关于均数与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