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分析

2016-07-26 23:11海啸张金星鲁俊杰洪云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7期

海啸 张金星 鲁俊杰 洪云飞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外固定架行骨盆前外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引流管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术后5个月的骨盆功能评分(Majeed)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除引流管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和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后5个月Majeed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基础上联合应用外固定架行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确切, 术后恢复快,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骨盆前外固定术;传统内固定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046

骨盆骨折大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 且大多为不稳定性骨折, 约占全身骨折的5%~10%[1]。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进行老龄化社会以及交通事故的增多, 骨盆骨折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骨盆骨折常伴有大量的失血, 严重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因此及时进行固定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2]。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切开复位内固定, 能够有效恢复解剖结构并稳定骨折端, 同时还可以解除周围脏器以及血管神经的压迫;但同时也存在着内固定抗压效果较弱, 患者术后恢复较慢的缺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治疗骨盆骨折时同时给予骨盆前外固定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较少[3]。本研究探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74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 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 经骨盆X线及CT检查确诊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并具备耐受手术的条件, 排除不愿接受手术以及不能耐受手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7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6例;年龄18~77岁, 平均年龄(36.5±13.4)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 高处坠落伤12例, 砸伤及压伤6例;术前Majeed评分(47.5±4.3)分。观察组男22例, 女15例;年龄19~76岁, 平均年龄(37.2±13.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 高处坠落伤12例, 砸伤及压伤7例;术前Majeed评分(48.1±4.2)分。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术前Majeed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积极完善术前检查, 合并休克者给予输血、补液及抗休克治疗, 对于合并脏器损伤者行急诊手术治疗, 对于符合骨盆骨折手术指征且无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者即刻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麻醉满意后在耻骨联合上方作一个2 cm的弧形切口, 小心切开皮下组织后谨慎游离韧带、神经充分剥离骨膜后暴露耻骨联合, 用Weber复位钳将耻骨骨折修复并在耻骨联合上方放置重建钢板并给予固定;若术中发现骶髂关节脱位则实施延长髂腹股沟切口暴露骶髂关节后实施重建钢板固定术。术后冲洗伤口并逐层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 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的内固定术基础上行骨盆前外固定术:在C型臂引导下在髂前后上棘联线前进针, 在髂脊正中切口切开皮肤并钻开骨皮质选取角度与矢状面成18°拧进螺钉并在导针引导下拧入髂骨, 注意切勿穿入髋臼, 之后将固定针由髂脊两侧穿入, 将外固定架器材安装稳固, 调整满意后拧紧外支架。术毕后处理同对照组, 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早下床活动, 康复后期逐渐进行负重训练。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引流管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术后5个月Majeed评分及并发症情况。Majeed评分满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预后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拔除引流管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和术后5个月Majeed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拔除引流管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和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后5个月Majeed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有3例出现针道感染、2例出现行走时骶髂关节疼痛, 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观察组有1例出现针道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2.7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骨盆骨折常为高能量外力所致, 大多伴有腹腔及盆腔脏器的损伤, 容易发生大出血及感染, 治疗难度极大, 常常需要急诊复苏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盆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有内固定和外固定, 如C形钳后方固定、外固定架前方固定、耻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和经皮骶骨螺钉内固定[4]。传统的手术方法多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不但可以恢复解剖结构还能够稳定骨折断端。但是也暴露了其固定不够坚强、抗压能力差以及术后恢复慢的劣势。随着近年来损伤控制手术概念的提出, 要求尽早完成骨盆的外固定。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 结果发现术后患者拔除引流管时间、骨痂出现时间及肿胀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 术后5个月的Majeed评分明显升高(P<0.05)。此外, 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术后并发症大大减少(P<0.05)。与应凯等[5]的研究结果相符。作者的经验认为, 同时行外固定架治疗具有优势如下:①外固定架可以使骨折复位变得更加容易, 减少二次骨折复位带来的伤害;②外固定架可以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并有效维持骨折生长的生物学环境, 促进骨折修复;③外固定架去除方便, 操作简便, 易于实施。

总之, 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基础上联合应用外固定架行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确切, 术后恢复快,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巍, 张立海, 陶笙, 等.微创治疗骨盆前后环骨折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中华创伤杂志, 2014, 30(7):647-651.

[2] 王洪, 刘璠, 张亚峰, 等.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中华骨科杂志, 2011, 31(11):1185-1190.

[3] 唐春晖, 倪卫东, 高仕长, 等.骨盆环重建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4(11):1612-1613.

[4] 王炳臣, 毛军胜, 张凯, 等.后环内固定加前环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12):881-883.

[5] 应凯, 迟晓飞, 王文辉.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15, 55(6):89-90.

[收稿日期: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