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实践中的人文素养

2016-07-27 20:58刘世存
教师·中 2016年1期
关键词:美育教学人文素养立德树人

摘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是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因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美育教学;立德树人;人文素养;正义价值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2-0018-03收稿日期:2015-07-28

作者简介:刘世存(1964—),男,宁夏彭阳人,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第三高级中学教师,高级教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研修于北京师范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社会走向高度文明、高度进步和发展的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个民族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则是思想品德教育。而人文精神在人们生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是标志着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素质以及 “人生价值观”的体现。人文精神的建设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进步以及人生价值的体现。人文精神是追求一种美好的境界,它是人类思想解放的标志,着重推崇人的思想化和生活化,让人们做自己敢想敢做的事,真正做自己灵魂的主人。人文精神是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用这些来对抗外界的所谓的神灵,对抗所有凌驾于人的宗教、理论、信念及进行中的事物,对抗所有屈服违背自己身心的神圣。

人文素养是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主要取决于人文素养,也是“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社会需要进步,人类需要前进,国家需要发展,这都离不开人文素养。只有人文素养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社会才会进步,人类才会前进,国家才能昌盛,生活才会更美好。当然如果社会的发展违背了人文精神,那么人类将会在一个黑暗的环境下生存,人类不能前进,国家不能发展,这将会给国家以及人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所以,人文素养对整个社会、人类、国家都是非常的重要,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人文精神。

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质,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更加符合人的综合素养这一基本要求。保障美术课程足量高质的开设,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人的综合素养可以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人文素养,三者的实现是美术教学的实践结果。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质,所要表达的是“真、善、美”。如果从人文素养的四个方面来说即:宗教的、文化的、科学的、道德的各方面,宗教追求的是“善”,科学追求的是“真”,道德追求的是“美”, 这与美术学科仅仅有文化的区别,两者几乎如出一辙,彼此有一脉相承的关联。所以重视美术学科教学,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应从三个方面落实美育教学工作:首先应该保障美术课程足量高质的开设;其次深刻认知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探索美术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最后开发人文素养的教育模式,将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学生不仅需要科学的思维力,也需要有艺术的想象力。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也会越强。美术不仅仅是一项单一的教育,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绘画,而是一个对学生启智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把美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这才算是真正成功的美术教学。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就是“坚持立德树人”,是“美育教学”,而非“美育”,这将关注点直接指向了实践层面。如何实施美育教学?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文化艺术机构和艺术教师来共同回答。

美术教育工作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文素养的基本理论与美术学科文化的建构。

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①对于我们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学习古代人的思想,把好的思想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现代的生活中;②关注人的发展、人的生活起居、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等;③尊重人的思想和肢体的完整性,能够尊重每个人心里所想的,让人的思想和自己的灵魂相匹配,让人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生活,抵制强迫性、机械化;④尊重每个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能够追求自己所崇尚的事物,实现自己的意志独立和人格独立;⑤尊重“德性”的发展,能够及时地修正自己的德性,有错就改,及时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⑥有自己的理想抱负,并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实质性的行动,最终让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⑦能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化的差异、不同以及另类等;⑧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公平和正义”。人文素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社会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基本准则,只有人文素养是人类发展的思想基础。

美术学科教学中的人文素养要从人的审美教育论、情操教育论、创造教育论、能力教育论、技能教育论、个体教育论、素质教育论等方面去着手培养。常锐伦说:“美育是以美的形象性、感情性为其特点而区别于德育的,而美术教育正是通过充满感情的艺术形象,从感情上打动学生,使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然后才晓之以理,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使之心灵美好、行为高尚。”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达尔文曾指出缺少美育,会使人失去审美情感和高尚的审美趣味。“失去这种趣味和能力就意味着失去幸福,而且还能进一步损害理智,甚至可能会因为本性中情感成分退化而危及道德心”(《达尔文自传》转引自腾守尧《审美心理描述》35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美术教育可以起到辅助德育的作用。常锐伦在《美术教育与德育》中论:“艺术的美是以真善为前提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反映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同时,还体现着作者对自然、社会的评价和看法,传达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欣赏者通过美术作品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同时,还受到画家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真善内容的感染和影响,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品质教育。”这样使青少年在具有适应一定社会或具有符合社会需要的智力和才能。列宁曾说:“应当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事业。”毛泽东说: “我国的人民教育事业历来有着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介绍和欣赏作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美术作品和对祖国山河美景进行写生,使学生产生一个由观察、感受、动情、抒情到爱的升华的心理过程。当学生了解并欣赏我们国家传统的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辉煌的成就光耀世界艺坛,成为人类文化的瑰宝,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会油然而生。民族审美意识,也在欣赏和学习其技巧过程中形成,同样也促成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得以建构。通过美术教学各课业自身的内容,如工艺、园林、建筑和生活中人物的体态、服饰、发式等形式美感,教育影响学生的情感和行为,使之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因为,人的审美观与道德观有直接关系。美好的情感促使人有美好的行为,不能识别美丑,便无是非观念。培养美感,就是培养识别美丑,就是驱恶扬善、避伪就真。

正确的美感不加以培养,粗俗的邪念便会滋长。美育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正如鲁迅所言:“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以辅道德以为治。”(《鲁迅全集》第七卷第273页)

青少年时期是思想品德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但认识水平低,好奇心和模仿性比较强,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大,易于接受外界各种不同思想的影响。加强人文素养培养可以使青少年摆脱我国腐败势力、黑社会势力、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主义以及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减少拜金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使青少年在国内外形势变革时期分辨是非,识辨善恶和美丑,追求真理,积极向上,更好地创造物质文明和建设精神文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对青少年加强人文素养、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的首要问题。

为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不败之地,构建美育学科文化是非常必要的。美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推动着其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可见美育的重要性是巩固和更好地发展人的道德精神的重要因素。

社会重视人的道德精神,正如狄德罗所说: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换而言之,如果趣味不堕落,道德怎么能被败坏呢?那么,如何在美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

巴特尔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和尊长谈话中获得。”各学科教材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尤其美术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首先领悟其教育意义和潜在的思想内涵及其人文潜质,从而构建学科文化体系。不但要通过课堂教学中“导言”“双边活动”“小结”等活动过程,更需通过教师巧妙的语言媒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要善于利用课余及各种兴趣小组与学生“聊天”、讲故事、做游戏、画画、书法等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无意中受到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说: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因而,付诸实践美术学科中的人文性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实践美育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根本。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发展学生的智力,而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具有美育或某种知识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断强化学生追求善良的理念,不断追求传统文化的理念,广泛运用科学判断的理念,达到构建正义价值的理念。

在人文素养教育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和人文素质更为重要。

(1)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人文精神境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威信,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质。因为“教师的世界观,人文素质,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而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亦如孔子所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教师必须有高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专业知识水平。只有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才艺,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得好: “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赞科夫也说: “教师本身先要具有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

美育不可孤立进行,我们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心灵的塑造者;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时也要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相应的发展,以美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德育教学、美育教学具有“决定性、主导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孤立地进行单一的教育,而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使美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保持“协调”,使受教育者“公平”“公正”“和谐” “平衡”“全面”地发展,切不可“在某一段时间内特别强调智育,而在另一段时间里特别强调美育或者特别强调德育”。若失之偏颇,受教育者只能像罗斯福所说的那样: “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

美育不仅于德育有非常重要的促成作用,同时于智育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常锐伦曾经说过:“美术教育既属于美育,又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能有力地促进学校的育智工作。”这是因为美术学科传授的基础知识,如造型、透视、色彩、美术史等,都是现代人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知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美术教育促进学生智力与智能的发展。首先表现在,美术教育所要培养和训练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都是构成人的智力的主要因素。美术写生、创作和工艺造型,都需要学生积极的观察、分析、比较、思考、判断、设计和制作。这既锻炼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又在连贯性的制作中往往因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因此,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结合,是良好的训练和培养手段。其次,美术技能训练也是智能的训练。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综合。美术各科业都能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学习迁移能力,增强其旁通性。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可用图画传递语言不足以表达的信息,提高其学习和表达的效果。

美术教育能开发右脑的功能,促使左脑、右脑协调发展,使人的智能更加发展,更加聪明、能干。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校的智育工作。首先,美术教学以其富有情趣性在各学科之间起到调剂的作用,能调节学生学习造成的神经紧张,起到平衡心理情绪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从而热爱学校,对学习产生兴趣。其次,美术教学通过对物质世界基本特征的认识和表现,可以使学生们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建立起立体空间观念,为其他各科的学习打下形象思维的基础。最后,美术作品欣赏,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美术知识,提高欣赏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历史,构建正义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 胡燕运用网络发展个体人文素养的思考〖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张田大学生创造力训练系统方法研究——从现实模拟到虚拟创造〖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美育教学人文素养立德树人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中进行美育教学有效方法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