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6-07-27 00:42黄宗权
河北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跟骨骨折小切口内固定

黄宗权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黄宗权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切口;撬拨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

我院为了分析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患者采取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收治的6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6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31:29,患者的年龄分布为22~64岁,患者年龄均值为(34.48±2.56)岁,左足27例,右足39例,致伤原因:41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19例患者为车祸伤。所有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在进行研究前均对研究目的和研究过程有所了解,并且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协议。

1.2手术方法:所有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均实施硬膜外麻醉。对于单足损伤者,让其采取健侧卧位,对于双足损伤者让其采取仰卧体位。手术开始前,先将患者的患肢绑上止血带,从患者的足跟外侧开始入路,以患者外踝下2cm为中心,做一短横形切口(4~5cm左右)与后关节面平行。然后全层切开患者的皮肤以及皮下,完全掀起患者的肌腱骨膜以及皮瓣,使跟骨外侧壁以及距下关节充分显露,判断和确定骨折线以及移位的塌陷部分。使用小号骨膜剥离器从患者骨折线进入,撬拨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并使用克氏针撬拨并纠正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外翻畸形,同时向侧方挤压并纠正跟骨的宽度和高度。在C型臂X线机的监视下,将1枚克氏针先从患者的跟骨结节后上缘向前方置入,使针尖穿过跟骨关节面并将其固定在距骨上。若复位满意后,再将另1枚克氏针置入,使其与第1枚克氏针交叉固定。再将第3枚克氏针从患者的跟骨结节下方向跟骰关节方向置入,然后冲洗伤口,将切口进行分层缝合并放置皮片进行引流,最后将克氏针皮外折弯后保留1.5cm,使用棉垫进行加压包扎,并用石膏托进行外固定。具体操作后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法X线表现图

1.3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将患者安全推入病房,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患肢抬高,对患者实施抗生素以及消肿治疗,2d后将皮片引流拔除。石膏托外固定4~5周后拆除石膏,护理人员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8~10周后将克氏针拔除,2~3个月后,行X线检查,若显示骨折愈合后,可指导患者实施逐步负重行走练习。

1.4观察指标:观察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的改善情况[1]。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

注: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的相比较(P<0.05)

3讨论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主要是由松质骨构成的不规则长方形结构[2],跟骨的前部较为窄小而后部较为宽大,跟骨内部有骨小梁稀少的三角区,该部位较为薄弱。

最大限度恢复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关节面的平整是跟骨骨折的治疗重点治疗目标。一般跟骨骨折较为复杂,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如骨折块较大的SandersIV型跟骨骨折。SandersⅡ型舌形骨折时跟骨的后关节面保持完好,关节面与跟骨结节连接一致,复位方便[3],因而采取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最为适宜。

目前治疗跟骨骨折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以恢复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以及纠正跟骨的内、外翻畸形为治疗原则。本研究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通过小切口撬拨复位,达到使关节面恢复平整以及恢复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的效果。与传统撬拨复位内固定方法相比,该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4],避免切口感染、皮肤坏死以及术后瘢痕的形成,降低患者发生距下关节僵直的机率,显著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促进骨折部位早日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患者术前与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宽度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有显著意义。

另外应注意克氏针进针方向和位置的选择,对于骨折线位于跟腱止点远侧的跟骨骨折,为避免损伤内侧的载距突,克氏针应于骨折线以上钻入,偏向于跟距关节后关节面外侧。而克氏针在跟骨结节进针时,应注意保护跟骨内、外侧的血管神经,故进针位置应靠近跟骨后下缘。手术最后,应对照健侧,检查Bohler角角度、跟距关节后关节面、骨折复位是否均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邹吉林,张志刚,姜宏,等.撬拨复位植骨治疗跟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3):342~343.

[2]郭琰,周方,田耘,等.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3):238~242.

[3]周琦石,黄枫,何才勇,等.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舌形骨折[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03:240~242.

[4]黎润超,熊秉刚,黎明华,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0):766~767.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与研究开发项目,(编号:广科攻B1204009)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6-0993-0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6.043

猜你喜欢
跟骨骨折小切口内固定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30例的临床效果体会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探测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探讨
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三大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