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防震减灾问题及对策

2016-08-01 06:48韩艳杰贾英华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对策

韩艳杰,贾英华

(河南省地震局,河南郑州 450016)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防震减灾问题及对策

韩艳杰,贾英华

(河南省地震局,河南郑州 450016)

摘 要:文章总结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4个新问题,结合国际城镇化建设中的经验,提出防震减灾工作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7项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地震速报与预警项目建设、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整合城镇综合减灾资源、提高公众防震减灾综合素质、推进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为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地震安全问题,推进我国城乡地震安全均等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防震减灾;对策

0 引言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重要国家发展战略[1],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建设“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2-3](见表1、图1)。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城镇防震减灾能力建设面临新的考验。国外普遍对大中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关注度较高,研究成果比较成熟[4-7],国内谢礼立院士的研究团队等在城市防震减灾影响因素研究中取得了大量成果[8-17]。但在我国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防震减灾工作面临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基础设施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文章总结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结合国际城镇化建设经验,提出防震减灾工作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期为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地震安全问题,推进我国城乡地震安全均等化提供参考。

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基础设施负担加重。人口的集中将使地震灾害的潜在受灾程度加大,对地震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城市群和新城镇的规划建设以及大量新建、扩建、改造的基础设施,对基础探测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城镇抵御地震灾害和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对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加强避难场所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4)城镇化建设中,地震灾害风险控制难度加大,对提高城镇居民防震减灾意识、自救互救技能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 防震减灾工作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途径

2.1 加快推进地震速报与预警项目建设

实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工程,面向城

表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指标[2]Tab.1 Main indicators of new urbanization

2.2 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

提供活断层分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区划图、地震动小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预测等信息服务,为新建城镇选址和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市群内部交通网络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网络,保障公共服务效能。

如建立“公共安全黑线制度”。参照城市道路红线、绿地范围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蓝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黄线的作法,充分应用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成果,划定地震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条件“黑线”。

2.3 加强抗震设防管理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在新城镇建设以及在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过程中,在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过程中,确保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关。

2.4 不断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结合城市群和城镇化管理的特点,进一步推进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一案三制”的建设,完善应急准备、灾情收集、快速响应、灾情发布公众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一体化应急联动协同技术机制和技术系统,强化系统的机动指挥能力、多手段集成能力、灾情准确判断能力、应急对策生成能力、全天候应急通讯能力。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完善地震应急救援装备保障系统。

2.5 整合城镇综合减灾资源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积极推进与其他社会资源的共享、灾害防御协同的区域防灾减灾合作模式。借助水利、人防、气象、消防、国土资源等灾害管理部门的优势,建立合作机制,实现综合减灾工作全灾种、全方位、全过程联合应对。加强灾害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投入主体结构、环节结构和公共投入结构,减少减灾资源的重复配置,务求取得最佳的综合减灾效益,从而提升防震减灾工作整体水平。加强灾害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了解灾情的时空分布,掌握灾害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灾害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建立地震与农委、水利、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组成的联合监测机构,建设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救灾管理等信息共享系统,科学整合灾害管理资源,提高灾害应对的综合效益。

2.6 提高公众防震减灾综合素质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在各类城镇以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示范社区、示范企业为抓手,以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强化培训为载体,弘扬防震减灾理念,倡导防震减灾文化,提高城镇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2.7 推进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体系建设

结合新型城镇化防震减灾工作的新特点,加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地震标准体系建设。制定防震减灾责任清单,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防震减灾职责。建立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各级城镇防震减灾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机制。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城镇防震减灾能力建设面临新的考验。文章总结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4个新问题,结合国际城镇化建设中的经验,提出加快推进地震速报与预警项目建设、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抗震设防管理、不断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整合城镇综合减灾资源、提高公众防震减灾综合素质、推进防震减灾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等具体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定: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因此,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小城市、小城镇、基层农村的防震减灾工作是薄弱环节,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地震安全问题,才能推进我国城乡地震安全均等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6-02-02)[2016-02-24],http://www.gov.cn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2014-03-30)[2016-02-24],http://baike.sogou.co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EB/ OL].(2014-03-01)[2016-02-24].http:// www.gov.cn/zwgk/2011-06/08/content_ 1879180.htm.

[4] 苏小,金彦平.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J].世界农业,2013,(10):36-38.

[5] 陈莉莉.中外防震减灾管理体系比较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6] 杨华.日本防震减灾经验借鉴[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28(4):19-26.

[7] 吴静.浅议新西兰城市防震减灾体系[J].山西地震,2012,38(3):39-42.

[8] 任晓蕾.平原村镇防灾减灾策略探析与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9] 曹丹丹.小村镇防灾减灾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8.

[10] 崔楠,马炎,王亚雯.新型城镇化引导下村镇防灾体系构件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4 (10):52-53.

[11] 金磊.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安全减灾居安思危[J].中国应急救援,2014,(3):33-35.

[12] 蒋维,金磊.中国城市综合减灾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3] 谭庆琏.提高综合减灾能力,保障城市公共安全[J].土木工程学报,2005,38(5):105-106.

[14] 许金荣.强化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N].新华日报,2014-05-19.

[15] 金磊.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做充分的防灾规划[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11.

[16] 卓力格图,王罡,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防震减灾创新发展研究初探[J].灾害学,2015,30(3):183-185.

[17] 谢礼立.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定义及评估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26(3):1-10.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047(2016)02-0103-04

收稿日期:2015-02-24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政策研究课题(CEA-ZC/2-01-09/2015)

作者简介:韩艳杰(1970—),女,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防震减灾政策研究。市、城镇的社会公众、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快速提供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秒级地震预警服务。震后1~2min内向社会发布地震速报信息。

Problem of Earthquake Mi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n New Urbanization

Han Yanjie,Jia Yinghu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16,China)

Abstract:The authors summarize four new problems of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combined with international urbanization experience,and put forward seven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The article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earthquake safety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and earthquake safety equality between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Keywords:urbanization;earthquake mitigation;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欢
城镇化建设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育肥猪增重慢的原因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生态农业与城镇化建设并轨发展道路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肇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区体育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