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五有”创业生态

2016-08-01 11:00王娟
群众 2016年7期
关键词:五有盐城创客

王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近年来,盐城积极打造“五有”(有行政资源驱动、有新兴文化引领、有特色群体支撑、有丰厚资金保障、有完备平台承载)创业生态,推动全民创业步入了“快车道”,呈现出“八大主体齐创业,千军万马竞百业”的生动态势。今年1-5月份,盐城新发展企业12443户、个体工商户24974户,全市每天有250个老板产生;至5月底,盐城实有企业14.84万户、个体工商户35.23万户,723万盐城人每14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板。

行政资源驱动。针对全民创业涉及行政资源分散、统筹协调复杂的状况,盐城着力构建“三大体系”,聚合各方力量,统筹各种要素,形成推进合力。一是构建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市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人社、经信、财政、工商等3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强化部门职责,建立运作机制。将创业主体分为大学生、科技人员、在外务工人员、青年、妇女、农民、下岗职工和转退役军人八大类,分别由市人社局、农办、科技局、团市委、妇联等相关部门负责。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组织架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全民创业工作,市政府每年专门召开全市全民创业大会进行专题部署,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全民创业工作。二是构建创业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了全民创业“四十条”新政策等十多个文件,从市场准入、主体培育、载体打造、政策支持、产业导向、要素供给等方面形成了完整创业政策体系,从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研发机构、知识产权、培育企业集群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创新政策体系。三是构建督查考核体系。将创业工作纳入全市政府绩效考核内容,重点考核政策兑现、创业服务、创业成效等内容。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每季度对全民创业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计划落实情况、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并对督查情况进行反馈与通报。

新兴文化引领。针对部分创业群体顾虑较多、信心不足的状况,盐城着力打造“三宽”创业文化:一是“宽厚礼遇”的创业文化。先后举办科技、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巾帼、网络、创新创业等各类创业大赛和创业节活动50多场次,推出市县各类创业典型500多人;完善了来盐创业就业客籍“新盐城人”服务体系,促进更多的客籍能人“创在盐城、乐在盐城、家在盐城”。2015年,为进一步造浓创业氛围,激发创业梦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创业之星大赛,对“十大创业之星”进行表彰并重奖。市委、市政府组织了高规格、高质量的颁奖活动,在社会上营造了尊重创业、礼遇创客的浓烈氛围。二是“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创业有风险,这也是很多人想创业而不敢创业的重要原因。为了让更多创业者敢创业,市财政专门设立5000万元的创业风险补偿基金,对全市镇村工业园区新注册登记两年内初创失败企业的设备投资按照20%进行补偿,由市、县(市、区)两级按照3∶7的比例进行配套(大市区按照不低于财政分成比例配套),单个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偿。三是“宽松准入”的创业文化。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对创业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并联审批”和“容缺预审”制度,将6539项行政权力精简为1727项,行政审批项目办理平均承诺时间从8.24个工作日下降到3.96个工作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注册资本费用“零首付”、工商登记“零收费”,在全省率先启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公司网上登记方式。今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降低创业门槛。

特色群体支撑。针对外出务工多、大学生创业就业需求多、人才需求多的实际,盐城在统筹推进“八大主体”创业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三大特色创客群体:一是返乡草根创客群。大力实施返乡创业“春晖行动”,抓住盐城有120多万在外务工人员的特殊优势,把吸引有技术、有市场、有资金、有能力的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就业型创业”作为重中之重,在长三角、东北地区等盐城籍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成立“盐城市在外创业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举办返乡创业恳谈会、新春盐商茶话会等活动,近年来已经吸引1.5万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其中返乡创业投资规模50万元以上的占27.3%,100万元以上的占15%。二是高校学生创客群。大力实施“515”三年引才行动计划,对大学生来盐创业给予生活补贴、社会保险补助、住房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515”引才计划实施首年,全市引进高校毕业生5.3万人,其中非盐城籍1.33万人,同比增长均超三成,实现了引进人才与促进创业就业的“双赢”。面向全国分六赛区举办了大学生创业大赛,一批来自天南海北的优秀大学生创客加盟盐城。三是高端人才创客群。大力实施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扶持计划,依托环保产业园、中韩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不惜重金“抛出橄榄枝”,吸引高端人才来盐创新创业。至目前,累计引进709个领军人才(团队)项目,发放资助资金8.67亿元,其中15个项目获单体1000万元资助。

丰厚资金保障。针对创业者资金不足的最大“瓶颈”,盐城着力撬动“三个支点”:一是财政杠杆支点。市财政在设立3000万元扶持创业专项资金、8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又设立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发展母基金等7项基金,总规模达35亿元,建立创业贷(成长贷)、科技贷、盐信贷,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努力为创业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二是金融创新支点。将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业绩纳入到全市银行机构考核奖励办法中,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创业银行,针对各类不同群体需求设立“青年创业风险池”、“巾帼贷”、“大学生贷”、“村官贷”等创业金融产品,加大创业贷款投放规模。2015年,盐城存款增速、储蓄存款增速、贷款增速均列全省第一。今年1-5月份,全市小微企业贷款新增95.52亿元,同比多增15.82亿元。三是直接融资支点。通过孵化企业上市、助推企业发债、跨界引流资金等多种方式,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盐城大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经营业绩优良、具有上市潜质的优质企业加快了上市步伐,呈现出梯次推进的新格局,证券市场的“盐城板块”已悄然成势。今年以来,企业新三板挂牌4家、股交所挂牌20多家,全市现共有新三板挂牌企业24家、股交所挂牌230多家。今年1-5月份,全市直接融资174.24亿元,同比多增121.2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29倍。

完备平台承载。针对原有创业平台功能不全、定位不清、种类不全的问题,盐城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村制宜”的原则,着力建设三大创业平台:一是建设专业孵化平台。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初创者提供低廉的创业场所。目前,全市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备案35家、众创集聚区9家,其中省级众创空间备案13家、众创集聚区3家。二是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围绕科技人才、高层次人才创业需求,策应盐城打造经济发展“十八罗汉”重点园区的实际,加快布局清洁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大数据、智能终端、海洋经济、健康旅游业等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努力把以“十八罗汉”为标志的重点园区板块打造成为全市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创新创业的策源地。目前,盐城已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40多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2家、省级孵化器14家、省级创业示范基地4家。三是建设镇村经济平台。围绕“草根”创业需求,统筹规划全市镇村创业园区建设,每年确保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0亿元以上,新建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积极引进初创企业入园发展,基本达到拎包入驻的要求。目前,全市已开发建设中小企业园区138家,建成标准厂房1735万平方米。

(作者系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刘卫东

猜你喜欢
五有盐城创客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做“五有”教师,打造思品课的情感教学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