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血为墨护国魂
——读陈先义文集《捍卫我们的英雄》

2016-08-01 03:59杨新军
军营文化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国魂英雄精神

文/杨新军



濡血为墨护国魂
——读陈先义文集《捍卫我们的英雄》

文/杨新军

虽然从军事新闻工作岗位退休数载,但这些年陈先义一刻也没有停止调研、思考和写作。他把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文化现象,以新闻人的敏锐触觉、文化人的深刻认知、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军人的慷慨正气剖析社会流弊,不断发声建言。从评论集《走出象牙之塔》《仰望崇高》《为英雄主义辩护》《追寻丢失的精神》,再到这部《捍卫我们的英雄》,他舍弃余闲、甘忍劳疾,濡血为墨、以笔为枪,精诚守护着我们的国魂军魂。

先贤曰:“国有魂,国则存;国无魂,则国将从此消亡矣。”所谓国魂,就是国家的品格与灵魂、民族的精神与传统,就是一个国家国民的精神气象。然纵观近年,在我们社会生活中颠倒黑白者有之,解构历史者有之,躲避崇高者有之,诋毁伟人者有之,抹黑英雄者更有之,国家国民的精神气象一度走低,道德良知底线节节败退,引起了包括高层在内的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也引起了包括陈先义在内的一大批知识分子的高度警觉。《捍卫我们的英雄》中诸多篇什,无论是热点透视、冰点观察,还是荧屏话语、影院问道、文苑观澜,无不以鲜明的观点、犀利的文风、独立的审美批判,匡扶世道人心,激扬清风正气,呼唤英雄归来。

国魂凝处是诗魂,国魂扬处见文品。陈先义的文章之所以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脱颖而出,为普通读者所喜爱,被有关部门所看重,受到中央主要领导的批示褒奖,乃至对一个时期的文化走向起到了相当的影响,正因为他每每捉笔为文都自觉追求卓尔不群的品位品格。这一点,在《捍卫我们的英雄》中体现的尤为显著。

文思紧跟时代。几十年新闻工作实践,赋予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灵动的时代触角。他的文章不断追踪社会文化的“热点”、政策制度的“难点”、人民大众的“疑点”,举凡《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不能“死机”》《对经典文化资源不能滥挖乱采》《不能让矮化理想和思想成为文艺时尚》等等,都能在索隐发微、解疑释惑中驱散精神的雾霾,帮助人们在内心深处切实厘清一些思潮、观念和认识,从而树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捍卫我们的英雄》

文章视野宏阔。从新闻、文学和文化现象出发,一路跑马圈地,开疆拓土。近年来他不仅沉入军事、历史,探研书画、雕塑、戏剧、舞蹈、歌曲,还更多地对作为“强势文化”且优劣并存的影视剧用功颇深,《捍卫我们的英雄》中关涉影视文化的文章达30篇之多。在研究问题时,他不仅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背景下作纵向分析,也注重从中西比较入手作横向考量。不拘一城的视野,不限一地的胸襟,使他在一个个适宜的点位上建立起与社会文化的透视关系,引喻列举、条分理析更是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要义深刻明了。社会文化的现象与本质、优势与短板、矛盾与缺失,往往是杂芜丛生、交织难辨的,也有时是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能否“吹糠见米”,最能考验作者的理性分析和文字呈现的水平。作为一位具有深厚哲学功底的批评家,陈先义善于 “抽丝剥茧”,通过要言不烦的陈述和立论使问题“水落石出”。书中对理想信念缺失、全民阅读“跑偏”和文艺评奖乱象的分析判断和见解等,都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论据丰富确凿。作为探研或批评文章,只有言之有据、言之有物,才能言之有理,才能令人信服。在《捍卫我们的英雄》中,陈先义特别注重论据、论证的使用。有的文章从新闻事实进入,大有“用事实说话”的真切感;有的文章从热门话题讲起,就着话题引申扩展,使人感到自然而然。更多情况下,随着问题分析的深入和立论的展开,他通过援引一组组精确的数据、一个个真实故事为论点服务,借重哲人名句、领袖言论、权威文件内容,使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得以佐证,令人信服。

语言生动感人。语言是文章的肌理,是思想的载体,更是感染力之源。陈先义的语言不仅健朗稳重、光昌流丽,而且适应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语调、语态、语序和语言节奏,言说方式丰富多变,斑斓多彩。如若说文字也是一种声音,那么《捍卫我们的英雄》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有时会是拍案而起的激辩,有时会是怒目相视的责问,有时会是娓娓道来的阐述,有时又会是“欣同知己细谈心”式的亲切对话。作者还时常将独属于“我”的经历和感受巧妙地植入文章之中,最大可能地增进了作者与读者的沟通互动。

捍卫我们的英雄,其实就是在捍卫民族精神的高地,就是在捍卫国魂军魂。习近平同志指出:“‘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书中,我们读出作者在文化前沿横刀立马的勇毅,也读出了思想的力量和希望之光。★

责任编辑:方 莉

猜你喜欢
国魂英雄精神
英雄犬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国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爱国情
从周恩来的成长历程看家庭教育之重要
拿出精神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