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谋划 高水平推进积极探索具有威海特色的精准脱贫路子

2016-08-01 07:08孙述涛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威海贫困村贫困人口

□ 孙述涛



高标准谋划 高水平推进积极探索具有威海特色的精准脱贫路子

□ 孙述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总体思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必须扣紧“精准”这一核心要义,紧密结合威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决不能因整体发展水平较高而忽视农业农村、决不能因农民总体收入较高而忽视贫困人口、决不能因帮扶工作持续开展而忽视精准扶贫。要按照总书记“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的要求,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威海脱贫攻坚任务。

一、准确把握威海贫困特征,明确脱贫攻坚的大方向。威海作为相对发达地区,域内不存在愁吃愁穿的绝对贫困,也没有整镇整村的区域性贫困,贫困现象更多表现为城乡之间、农村之间、农户之间发展不均衡,呈现高度分散、插花式分布的特点。因此,威海脱贫攻坚,更需全方位贯彻精准要求,借力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精准施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扶贫开发之路。

一是提高标准。把“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结合贫困人口动态精准管理,对全市贫困人口逐户逐人进行再核查、再确认,将不符合条件的予以清退,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努力做到不错不漏,把“真扶贫”落实在“扶真贫”的牢固基础之上。同时,按照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在确保完成省定标准脱贫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提高标准,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脱贫。目前,正在加快探索制定地方贫困线标准,文登区已确定将371个集体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村和所有生活困难的户都列为扶持对象,真正做到全面覆盖、一个不少。

二是精准施策。围绕“怎么扶”问题,广泛开展基础信息调查核实,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基础、资源特色、致贫原因、贫困程度,摸清底数、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贫困村,重点通过实施产业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内贫困人口脱贫;对既有脱困意愿,又有能力的,通过帮扶产业、安置就业、扶持创业等方式,帮助增收;对有能力但脱贫意愿不强的,坚持扶贫先扶志,通过教育和引导,调动他们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脱贫内力。

三是发动群众。坚持帮扶不包办的原则,大力发展贫困村和贫困户能干、愿干,又擅长干的扶贫项目,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主发展。对一些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织密民生保障“网”、 托住贫困群众生活“底”的同时,积极探索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扶贫项目,使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可以通过享受股份分红增加收益。荣成市荫子镇耩上岳家村,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流转贫困户土地、合作社收益定向精准分配,使参与土地流转的18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500多元。

四是用活资金。在确保财政扶贫专项投入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式,通过担保、贴息、补贴等手段,鼓励撬动金融、工商、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目前,威海市已设立5000万元的小额贷款扶贫担保基金和2000万元金融扶贫贴息资金,合作银行按照担保基金总额5-10倍放大小额扶贫信贷规模,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富民农户贷”予以全额贴息,对参与扶贫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富民生产贷”按年利率3%予以贴息,较好解决了“不愿贷、怕担责、贷不着、贷不起”等问题。乳山市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合作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设立500万元互助担保基金,由金融机构、合作社进行5-8倍放大,入社贫困户在合作社带动和互助资金扶持下发展生产,年增收1万余元。

五是配强班子。把指导帮带贫困村村级班子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各级党委的重要职责,对班子不健全和多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多方物色培养后备人选;对班子软弱涣散的村,重点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和能力锻炼,着力提升综合素质,促其想事干事;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村,重点化解矛盾隐患。

二、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充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把增强“造血”功能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加快探索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一是培植产业促脱贫。立足贫困村资源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培植扶贫产业项目,提升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具体实践中,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发展农业,把公司化、产业化经营模式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通过政策激励、典型引路、创建现代农业园区等措施,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园艺农业、都市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加快探索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市180个贫困村全部确立了切合自身优势的产业开发项目,直接带动1.6万户、2.9万名贫困人口增收。环翠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引导贫困村着力发展城郊旅游、乡村采摘等高效特色农业项目,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基地,去年参与产业项目的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

二是转移就业促脱贫。坚定不移地推进“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不断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提高农村居民的农业资源占有水平,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有效组织形式,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近两年,威海市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左右,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就业转移近3000人。

三是改革创新促脱贫。把深化农村改革与扶贫脱困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农村资源、资产规范高效流转,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蓄水池”。 目前,威海市180个贫困村全部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带动贫困村土地流转8683亩,不仅解除贫困人口外出就业后顾之忧,还为2709个贫困户年增收益468万元,1700多名贫困劳动力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工人。

四是巩固基础促脱贫。在“硬”环境打造上,威海近两年直接投向贫困村基础设施的资金达1.98亿元,贫困村“五通十有”多项指标提前达到省定扶贫标准。在“软”环境打造上,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在180个省定贫困村建设善行义举“四德榜”,倡树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普遍建成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学习场所,提升贫困人口自身致富能力。目前,全市78%的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现劳务或就业脱贫。

三、强化机制保障,坚决把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从责任落实、督导考核、社会参与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机制,凝聚各方力量,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市、县、镇、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形成了“市牵头协调、区市抓推进、镇村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着力协调解决好脱贫攻坚中的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1+27”扶贫政策框架体系,将责任分工细化、实化,通力合作、合力攻坚。同时,每位市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个扶贫任务较重的镇,每位区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个脱贫难度较大贫困村,每个贫困村结对1个帮扶部门、1个帮包企业,选派1名“第一书记”、1名科技指导员、配备1支工作队,每个贫困户落实1名帮扶责任人,形成纵向四级联动、横向全面覆盖,多维帮扶、一包到底的网格化责任落实机制。

二是创新督导考核机制。一方面,构建大督查格局推动落实,市扶贫办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力量,对扶贫重点任务全程跟踪、动态分析,周调度、月汇总、季通报,及时调研掌握扶贫开发面上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人大、政协将扶贫开发作为视察调研的重点内容,群策群力推进脱贫攻坚。另一方面,加大考核问责力度,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与干部年终考核、选拔任用挂钩。

三是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加快构建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加大“第一书记”选派力度,持续开展市直单位帮扶村活动。同时,积极引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出力献策,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脱贫攻坚,促进社会资源资金向扶贫领域汇集。大力宣传扶贫开发、扶危济困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正能量。

(作者为中共威海市委书记)

猜你喜欢
威海贫困村贫困人口
《威海港口》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威海达明新材料科技有限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