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成果是新发展理念的宗旨和目标

2016-08-01 07:08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成果理念发展

□ 徐 进



共享发展成果是新发展理念的宗旨和目标

□ 徐 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宗旨和目标,是前四项发展理念的归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

共享发展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是实现社会平等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指出:“社会也是由人生产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恩格斯指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的社会性本质角度,指出社会活动的结果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共享。人们在共同的发展中互为发展,共同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是社会平等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关注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每个人的发展而发展,厘清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指出了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为中央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共享发展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政策基点和时代命题。共产党的实践历程,是践行“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历程。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就是一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从毛泽东的“人民万岁”到习近平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勾勒出了“人民至上”这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主线。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的是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最终的受益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理念深刻阐释了“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的分配”等问题,是与人民最广泛最关切的利益诉求形成的共振和共鸣,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动指南。

共享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制度关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康”社会本质上是一个民生概念,是指人民生活富裕、安定的一种状态。共享发展,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人民共享更多改革红利,把各个地区、民族、群体都纳入发展框架内,不让任何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掉队”。共享发展有利于推进和整合多重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公开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社会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有尊严地维护和实现自身根本利益。

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度推进,如何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特别是如何实现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有效供给,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党和政府亟须解决好的课题。为此,“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以下工作建议和要求,覆盖了民生和社会事务的主要方面: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等等。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目标任务,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总结。坚持共享式发展,有利于破解社会发展的各类难题,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障碍,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提出以共享发展理念来带动共同富裕,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国人民走具有中国特色共享式发展道路的决心与信心。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猜你喜欢
成果理念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