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心教育,唤醒生命

2016-08-03 04:34刘鹏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读书生命

刘鹏,男,一级教师,现任职于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九中学。自入职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参与过青岛市十一五课题《初中小班化教学研究》研究,此课题荣获青岛市优秀课题成果二等奖。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曾获得 “李沧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李沧区教学能手”“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荣誉称号。

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再次提出为中小学生“减负”,教育部公布一批试点地区,希望借试点以多种途径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减负不是个新话题,1951年周恩来总理就号召减轻课程负担。近年来,为学生减负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央和教育部门也三令五申,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育部想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呢?还得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唤醒教育的生命活力。笔者以中学语文教学为例,浅谈一下自己的教学改革尝试。

2011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做到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应用,又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忽视生命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应该做教育的有心人,唤醒学生的心灵。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品味、思考和感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出“唯师论”和“唯书论”的境地,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焕发出应有的个性和活力,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首先,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激情。

情境教育最早由李吉林老师提出,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也就是说,客观世界会影响人的情感变化,情感会触动语辞的萌发。我想,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怎能以封闭的课堂束缚,使他们在枯竭的断流中学习语文呢?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即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醒内在的生命力,鼓舞学生勇于探索。比如,我在教《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把语文课堂搬到了机房,大胆尝试用网络课堂学习本课,先以嫦娥奔月的故事为引子展开,然后让学生一下,若在月亮上行走时,将会留下什么样的足迹呢?不妨我们借助网络来搜索一下,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按照事先的安排一一搜索,学生一改往日的拖沓,积极搜索学习,积极交流,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氛围。由此可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改变课堂,创新组织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内在生命力。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其次,走进生活,感悟生命活力。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走进生活,语文教育更应该如此,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201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我把生活搬进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学习语文并运用。学习《骆驼祥子》时,我带领学生参观老舍故居,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老舍,然后再来读《骆驼祥子》,学生边读边思考,不时地发出感叹,并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就此让学生写出读后感,有的同学竟然写了两千多字,他说有了这次参观再读书感觉有说不完的话。学习《与朱元思书》之前的暑假,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综合实践作业,利用暑假游览我们家门口的景点崂山,开学学习时,学生的疑问少了许多,共鸣多了许多。学生理解了什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什么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什么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因为他们在游览中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无需再解释。这就是生活教育,这就是自发的生命活力。

其三,塑造生命,发展学生主体。

教育是生命的再塑,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通过读书重塑学生生命是再好不过了,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读书。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读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教学生从初一开始不能中断读书,不管课业负担有多重,一天至少拿出半小时读书,很多时候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回家读书,寒暑假更不例外,很少布置书面作业,一般推荐10本书籍,让学生任选3本阅读,但要求就其中最喜欢的一本写出读书感。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自我发现,自我改进。经过三年的阅读,学生不仅提高了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塑造了自己的性格,培养了良好的品性,成为了最优秀的自己。

其四,创新课堂,引领学生成长。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我首先利用《所罗门学习风格测试》,测出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再结合学习情况,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进步。根据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的实际问题,逐渐探索出了“三环两步”教学范式。即每节课分为自学、群学和省学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各有两个关键学习步骤。其宗旨是把自主学习权、交流话语权、个性展示权还给学生。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化为学生自学、探究、发现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探索的机会让给学生,把体会成功后的快乐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提高。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课型需要或学情需要改进使用,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今日课堂缺什么》中提到“灵性产生于民主的空气中,只有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评价,才会有灵气的产生。”“三环两步”的和谐民主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当前减负增效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负担较重,但是我们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观念,改进课堂组织形式,让语文课程深入学生内心,唤醒内在的生命力,为教育唱出生命的赞歌。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读书生命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我们一起读书吧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