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的比较研究

2016-08-04 05:42余芳东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价格水平汇率

余芳东

(国家统计局 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北京 100826)



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的比较研究

余芳东

(国家统计局 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北京 100826)

摘要:基于两种不同类型商品和服务价格数据,研究测算出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程度有所不同。非参数检验和非相似度指数研究表明,对代表性商品而言,中国价格水平低,与美国有显著差异;对同质可比商品而言,中国价格水平接近于美国,部分商品价格甚至高于美国。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研究发现,人民币汇价对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具有一定的传导弹性作用,并且人民币升值的传导作用要大于人民币贬值的传导作用。

关键词:价格水平;购买力平价;汇率;非参数检验;非相似度指数

一、引言

中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率水平、资源禀赋、生活消费水平以及经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价格水平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两国相互间经贸往来密切,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2015年,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进出口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4%,中国对美国的货物进出口额占美国贸易总额的15%。如此庞大的贸易关系必将对两国的价格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为研究各国实际生活成本、生产率水平和实际经济规模,国际组织和知名咨询公司定期开展各国价格数据调查,研究国际价格水平差异及其变动趋势。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CP)调查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上千种消费品、资本品价格数据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支出基本分类数据,测算各国购买力平价(PPP),比较各国价格水平、GDP总物量和人均物量等指标[1]25-141。英国经济学家联盟(EIU)、德意志银行、美国美世咨询公司(MMC)等每年调查全球100多个大城市消费品价格数据,发布全球生活成本指数。加拿大统计局依托参加经合组织(OECD)购买力平价调查数据,长期跟踪研究加拿大与美国价格水平差异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汇率的关系,观察北美市场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程度[2]。欧盟统计局利用购买力平价项目微观数据,分析欧元区国家价格水平的趋同程度,研究欧盟市场一体化、贸易自由化进程及其影响[3]。这些调查研究活动为深入开展价格水平差异的双边和多边比较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方法借鉴。本文试图利用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数据和英国经济学家全球生活成本调查微观数据,运用非参数检验、相关回归分析和非相似性指数(Dissimilarity Index)等计量模型,从不同角度比较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分析变动趋势,研究价格水平差异与汇率变动的传导关系。我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快、结构变化大的发展中大国,比较不同数据类型对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的影响,对于认清两国生活成本的差异程度、理解世界银行发布的购买力平价(PPP)数据以及宏观经济数据的国际比较至关重要。

二、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分析

购买力平价是基于各国同质可比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比较计算出来的,反映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国内市场价格水平。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是商品和服务国际贸易的交换价格比例关系,反映美国市场的价格水平。国际上通常把购买力平价与汇价之比,称为价格水平指数(Price Level Index,简称PLI),用来衡量两国间价格水平的差异程度,观察和比较各类同质可比的商品和服务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高低贵贱程度。例如,2011年底巨无霸汉堡价格在中国为15.6元人民币,在美国为4.2美元,当时汇率为6.32元人民币/美元。经计算,在巨无霸汉堡这一食品上,中国购买力平价(PPP)为1美元相当于3.71元人民币,价格水平指数(PLI美国=100)为59%,说明中国巨无霸汉堡价格要比美国便宜31%。用公式表示为:

(1)

(一)基于世界银行ICP结果的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分析

在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中,购买力平价是运用多边比较方法计算出来的,是众多商品和服务价格比率与其支出基本分类数据加权平均所得的结果。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1年ICP结果报告,中国价格水平呈现如下特征。

1.中国价格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左右,但差距呈缩小趋势。据世行推算,2011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相当于3.506元人民币,为当年汇率(6.46元人民币/美元)的54%;2014年购买力平价为3.655元人民币,为当年汇率(6.14元人民币/美元)的59%。总体上中国购买力平价低于汇价,价格水平低于美国。从趋势上看,中国购买力平价逐渐提高,价格水平逐渐上升,与美国的差距有所缩小。人民币实际购买力有所减弱,价格的国际竞争优势趋减。

2.分类别看,中国与美国商品类价格水平差异要大于服务类。在所有产品类别中,中国除了机械设备价格水平高于美国以外,其他类别的价格水平都低于美国。其中,居民个人消费项目价格水平相当于美国的57%。在居民个人消费项目中,家庭设备用品、烟酒、食品价格水平较高,交通、衣着、餐馆旅馆和文化娱乐价格水平次之,而居住、医疗保健和教育价格水平较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价格水平相当于美国的58%。其中,机械设备价格水平比美国高20%,而建筑项目价格水平则比美国低66%。政府用于个人消费价格水平比美国低67%。可见,家庭设备用品、烟酒、机械设备等可贸易品价格水平中美两国差异较小,差幅在20%以内。教育、医疗保健、居住、通讯和建筑项目等不可贸易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差异较大,差幅在60%以上。商品类价格水平差异要小于服务类,可贸易品价格水平差异要小于不可贸易品。

表1 基于世行ICP的购买力平价和价格水平指数(2011年)

注:资料来源于世界银行ICP网站。

(二)基于全球大城市生活成本调查数据的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分析

为更全面地认识中美两国之间价格水平差异,我们利用英国经济学家全球大城市生活成本调查的价格数据,从中筛选出294种消费商品和服务,比较两国价格。为便于分析,对所有消费商品和服务进行分类。商品类包括食品和饮料、酒和烟草、衣着、药品、日常非耐用品(如家庭日常用品、个人用品、书报杂志等)以及电视、电脑、汽车等家庭耐用品,服务类包括家政、教育、医疗保健、娱乐休闲等。该项调查与世界银行ICP调查的最大不同是,它按照欧美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确定采价的规格品目录,强调规格品在对比国家间的同质可比,且进口品占有较大比例,对中国居民消费的代表性相对较差。为减少价格波动,我们利用2011-2015年平均价格数据来测算中美两国同质可比的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差异。

对同质可比的消费商品和服务来说,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6.39元人民币,略高于汇价,五年平均汇价为6.267 1元人民币/美元;价格水平指数为102%,价格水平也略高于美国。这些商品和服务均为可贸易品,如果剔除运输成本和关税因素,购买力平价与汇价大体相同,反映了两国市场可贸易品价格的比例关系。从分类项目看,中国商品类价格水平要高于美国。其中,面包、牛奶、油脂、烟酒、衣着、家庭耐用品、药品等价格明显高于美国,鱼肉、日常非耐用品价格与美国大体相同,蔬果类价格则明显低于美国。中国服务类7价格水平则明显低于美国。其中,房租高于美国,教育服务费用大体接近于美国,而医疗和水电气费用则远远低于美国。

表2 同质可比的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比较 (2011-2015年平均)

(三)基于两类数据测算出不同价格水平差异的原因

表1和表2的比较结果完全不同,基于不同类型数据测算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判断和分析时应加以注意和区别。两者不同的原因很多。

1.采价的规格品目录不同。表1采价目录为代表性商品和服务并兼顾一定的可比性产品,以中国大众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为主。表2采价目录为同质可比的商品和服务,其消费偏好倾向于欧美国家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品种。通常,由于欧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高于中国,同质可比的商品和服务品质好、质量高,多数为进口商品,其价格要高于本地生产和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考虑关税、运输成本等因素,这些商品和服务在中国的价格要高于美国。

2.调查范围不同。表1价格调查范围为全国,表2价格调查范围为主要大中城市*中国城市样本有北京、天津、大连、青岛、上海、深圳、苏州,美国城市样本为华盛顿、西雅图、旧金山、匹兹堡、迈阿密、洛杉矶、休斯顿、底特律、芝加哥、波士顿、亚特兰大等。。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价格差异大,即使代表性商品和服务,大城市价格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受消费人群的限制,同质可比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在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差异应该不大。

3.测算方法不同。表1是基于多边比较方法测算的,是加权平均值。表2是基于中美两国双边比较方法测算的,是未加权的几何平均值。据世界银行估算,对于消费结构差异巨大的中美两国来说,多边比较方法测算的结果误差率高达15%,而加拿大与美国比较结果误差则在5%以下[1]。

4.两种结果的用途不同。表1结果主要用来比较和衡量基于本地代表性商品和服务的实际生活消费水平、支出物量指标。表2结果主要用作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驻华工作人员工资调整的依据。在中国,本地生产和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消费人群规模大,价格水平较低;与美国同质可比的商品和服务主要以高档商品和高端服务为主,消费人群规模小,价格水平较高。比较结果显示,同质可比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美国低于中国,这是近年来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剧增、海外购物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为了深度理解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我们分别基于宏观和微观价格数据,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两个方面的检验:一是从变化趋势上检验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是否显著;二是从具体商品和服务类型上检验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是否显著。

(一)基于宏观数据的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变化的非参数检验

与参数检验相比,非参数检验的好处是对总体分布没有要求。检验的观察值为1980-2014年相对价格水平指数(美国=1)时间序列,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OECD)数据库。根据公式(1)定义,相对价格水平指数由两个变量组成,即购买力平价(PPP)和汇价(EX)之比。我们采用威尔克森(Wilcoxon)符号秩非参数检验方法,对购买力平价和汇率两组配对数列进行差异性比较。基本思路是:首先,按大小顺序对两组配对样本差值(即PPP-EX)进行等级排序,并加上正负号,分别计算正负等级之和,即秩和。然后,对检验统计量(W)和P值进行假设检验,推断配对样本差值的总体中位数是否和0有差别。原假设为中美两国价格水平无差异,购买力平价和汇价差值的中位数接近于0,即H0=0。我们利用SPSS测算,检验统计量(W)为负秩,且P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可以拒绝原假设,结论是1980-2014年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在统计上十分显著,且中国价格水平明显低于美国。

表3 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与美国价格水平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为了便于对比,我们选择了主要发达国家、其他金砖国家,分别与美国价格水平的差异进行非参数检验。表3检验结果显示,金砖国家与美国价格水平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且明显低于美国。主要发达国家价格水平与美国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大体相近。我们同时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分别对主要发达国家和金砖国家与美国之间的价格水平差异进行检验,所得结果与威尔克森(Wilcoxon)符号秩非参数检验的结果相似。

上述非参数检验结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一是中国国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消费水平均低于美国,是中国价格水平低于美国的主要因素。2015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7 880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价格水平差异较大,且明显低于美国、日、欧等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之间价格水平差异相对较小。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与美国的市场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程度相对较低,因市场分割,跨国间贸易套利活动对缩小两国价格水平差距的作用有限。在完全的市场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背景下,贸易竞争和套利活动是缩小两国价格水平差距的主要推动力。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将加拿大与美国市场紧紧联结在一起,市场一体化程度高,贸易壁垒少,市场价格联动紧密,两国价格水平基本相同。美欧经济联系异常密切,是全球最大的双边贸易,相互依存度高,两个地区价格水平也基本趋同。但金砖国家与美国市场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相对较低,贸易套利行为对缩小与美国价格水平差异的作用相对要小,同类商品价格水平的差异十分显著。三是中国与美国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存在很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两国之间价格水平差异。如上分析,基于代表性商品和服务比较的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要大于基于同质可比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比较结果。四是从趋势看,尽管目前中国价格水平低于美国,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中美两国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价格水平与美国的差距将呈现缩小的趋势。

(二)基于微观数据的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我们利用英国经济学家全球主要大城市生活成本调查数据,分别对中美两国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数据进行威尔克森(Wilcoxon)符号秩非参数检验。两列样本数据分别为:中国和美国大城市294种消费规格品2011-2015年平均价格,用5年平均汇率将美国平均价格转换成以人民币计价,对两国以人民币表示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差异性比较。基于如上思路,首先按大小顺序对两组配对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差值(即Pch-Pusa)进行等级排序,并加上正负号,分别计算正负秩和。然后,进行原假设检验和判断。表4检验结果显示,根据全部294种商品和服务价格计算,P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说明两国同质可比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总体差异在统计上显著,但检验统计量(W)为正秩,表明中国价格水平高于美国。分产品类别看,商品类价格水平差异在统计上显著,且检验统计量为正秩,表明中国价格水平明显高于美国;服务类价格水平差异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两国价格水平大体相同,且检验统计量为负秩,表明中国服务项目价格总水平略低于美国。

表4 中美同质可比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比较 (2011-2015年平均)

非参数检验结果进一步印证,基于代表性商品和服务价格比较,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较大;而基于同质可比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比较,两国价格水平基本上没有差异,商品类价格中国甚至高于美国。

四、以非相似度指数衡量的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

前面基于两类不同数据分析了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程度,并进行了非参数检验。在这里,我们引用加拿大统计学家欧文·达维特(Erwin Diewert)教授研究提出的非相似度指数(Dissimilarity Index,简称DI)[4],从另一角度研究中美两国消费价格水平的差异程度。

欧文教授基于数学公理提出的非相似度指数,是两国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偏差程度的加权平均值,其目的是用来鉴别商品价格或数量结构相似度最高的两个国家,便于直接进行国际比较,以提高国际比较的准确性。其公式为:

(2)

(一)基于代表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比较,中国价格水平低于美国,差异较大

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和2011年ICP比较结果数据测算,中美两国消费价格水平的非相似度指数2005年为7.377,2011年为2.259,表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明显缩小,但实际差距依然较大。特别是中国教育和医疗等服务类价格水平远远低于美国。表5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与西方七国之间价格水平的非相似度指数(DI)普遍较高,差异较大;而发达国家内部之间价格水平的DI值普遍较低,差异较小。特别是欧元区国家市场一体化程度高,其价格水平差异很小。德国和意大利价格水平的非相似度指数仅为0.017,法国与意大利为0.02,德国与法国为0.027。美国与日本价格水平的非相似度指数明显高于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指数。

表5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价格水平的非相似度指数(2011年)

(二)基于同质可比商品和服务价格比较,中国价格水平与美国相近,差异较小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全球生活成本调查的微观数据测算,就同质可比的商品价格而言,中美两国价格水平的非相似度指数值较低,价格差异较小。2011-2015年两国同质可比商品和服务平均价格的非相似度指数只有0.446,远低于代表性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非相似度指数。分产品类型看,两国商品类价格的非相似度指数值低于服务类,说明两国商品类价格水平差异较小,而服务类价格水平差异较大。从时间趋势看,两国同质可比商品价格的非相似度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0.480下降到2015年的0.426,说明两国价格水平的相似度不断提高,差距缩小。其中,商品类价格水平的DI值逐年下降,说明近五年来,两国商品贸易流动性增大、贸易壁垒减少以及贸易套利活动频繁,同质可比的商品类价格水平差异逐渐缩小。而服务类作为不可贸易品,贸易流动性相对较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近两年来,美国服务类价格上涨幅度大于我国,导致两国服务价格水平差异有所扩大。

表6  中美同质可比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非相似度指数

五、汇率对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的影响及相关回归分析

上述非参数检验和非相似度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美两国价格水平总体上呈缩小趋势。从式(1)价格水平指数的定义看,人民币汇价变动对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变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逆向影响因素。当人民币升值时,价格水平差异缩小;当人民币贬值时,价格水平差异拉大。图1直观地显示出,1980-2015年代表国内价格水平的购买力平价平缓上升,而人民币汇价则大幅波动。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三次汇率改革: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制,在之后较长时期内,人民币从大幅贬值转为基本稳定;2005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由基本稳定转为大幅升值;2015年8月调整人民币中间定价机制,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由升值转为贬值。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遵循着人民币汇价的变化轨迹。1980-1994年,因人民币贬值,价格水平指数下降,从103.5%降低到30%,与美国差距扩大;1995-2005年,人民币汇价基本保持稳定,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稳定在35%左右水平上;2005-2014年,因人民币升值,两国价格水平差异从36%上升到59%,与美国差距缩小;2015年,因人民币贬值,价格水平指数降到57%,差距又有所扩大。

图1 中美购买力平价、汇价和价格水平指数走势

实际上,购买力平价背后的基本理论是“一价定律”[5]。在两个完全开放、充分竞争、完全自由贸易的国家中,它们的价格水平应该基本相同,即购买力平价等于汇价(PPP=EX)或者PLI=1。如果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关税,两国价格水平的差异程度取决于两个国家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我国经济既不封闭,也没有完全开放,购买力平价和汇价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偏差,不遵循“一价定律”。但是它们有着较高的相关关系。据测算,其相关系数为0.792。有鉴于此,我们通过回归方程来描述汇价变动对购买力平价的传导关系,分析外部价格变化对国内价格变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判断和预测未来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的走势。回归方程式为:

PPPt=α+β*EXt+μt

(3)

对式(3)进行对数处理,以增强其线性关系,转换公式为:

ln(PPPt)=α+β*ln(EXt)+εt

(4)

式(4)中,t为年份,β为回归系数,其经济含义是汇价对购买力平价的传导弹性系数,εt为残差项。

表7 购买力平价与汇价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所有参数在1%水平下统计显著。

我们基于OECD数据库公布的1980-2015年我国购买力平价和汇价数据,估算式(4)的统计参数。表7结果显示,回归系数(β)为0.345,表明中国人民币汇价变动1%,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则变动0.345%。分时间段看,1980-1994年,在人民币贬值时期,中国PPP与汇价的相关系数为0.837,汇价对国内价格的传导弹性系数为0.312,即人民币贬值1%,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则扩大0.312%;1995-2014年,在人民币升值阶段,相关系数为0.972,传导弹性系数为-0.826,即当人民币升值1%时,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距缩小0.826%。回归结果分析发现:一是不同的汇率变化方向对国内市场定价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市场定价的传导作用大,人民币贬值对国内价格的传导作用小。经销商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内部消化了部分因货币贬值而导致的进口成本上升,降低了价格传导弹性作用。二是所有参数通过1%显著性水平的统计检验,表明PPP与汇价之间相关关系显著,汇价对国内价格水平的传导作用明显。三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汇价因素对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的传导弹性作用相对较小。日元、英镑、欧元对美元的汇价与其PPP的相关系数和传导弹性系数均要高于中国,表明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与美国市场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高,相互间市场价格变化的互动性强,传导弹性作用大。

六、结语

非参数检验、非相似度指数研究表明,基于两国不同类型商品和服务价格比较,得出完全迥异的结论。对代表性商品和服务而言,中国价格水平低,与美国有显著差异,不遵循“一价定律”; 对同质可比商品和服务而言,中国价格水平接近于美国,部分商品价格甚至高于美国,大体符合“一价定律”。因此,在判断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孰高孰低时,不能一概而论,以偏盖全。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相关回归研究表明,购买力平价与汇价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相系,人民币汇价对国内价格有一定的传导弹性作用,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受汇价的影响较大。并且,人民币升值对国内价格的传导作用要大于人民币贬值的作用。

中美两国价格水平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适当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通过扩大市场开放,增加国际贸易流动,改善国内代表性商品质量,以便缩小中国代表品价格与同质可比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以提高居民生活消费品质。同时,鉴于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受汇率影响大,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既要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以防止推高国内价格水平,增加居民生活成本,又要避免人民币过快贬值,拉大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影响国内经销商的市场竞争力,挤压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World Bank. 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 and the Real Size of World Economies[M].Washington DC:Wold Bank Group,2014.

[2]John R Baldwin, Beiling Yan. The Law of One Price: A Canada/U.S. Exploration[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4,50(1).

[3]Glushenkova,Zachariadis.Understanding Law-of-One-Price Deviations across Europe Before and After the Euro[R/OL].Working paper 01-2014,Department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Cyprus,http://homepages.econ.ucy.ac.cy/~mzachari/gz2014.pdf.

[4]Diewert Erwin.Similarity and Dissimilarity Indexes: An Axiomatic Approach[C/OL].Discussion Paper No. 02-10,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02, http://www.econ.ubc.ca/dispapers/dp020.pdf.

[5]Cassels G.Abnormal Deviation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J]. Economic Journal,1918,28.

(责任编辑:张治国)

收稿日期:2016-03-04;修复日期:2016-03-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购买力平价(PPP)测算方法和实践研究》(14BTJ004)

作者简介:余芳东,女,浙江台州人,统计学博士,高级统计师,研究方向:国际统计和世界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4.2∶F2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16)07-0042-07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ice Leve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USA

YU Fang-dong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Center,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Beijing 100826,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price data of two kinds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ere have different price levels between China and USA. No-parametric test and Dissimilarity index research show that for the representative goods and services, price level of China would be lower than in USA; for the comparable goods and services, China's price level would be very close to USA, some goods prices even are higher than in USA. In general, the gaps of price level between both countries is narrowing over time. Study found that the RMB exchange rate to the price level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countries has certain pass-through elasticity, and the pass-through elasticity of the RMB appreciation is greater than one of the devaluation.

Key words:price level; 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 exchange rate; non-parametric test; dis-similarity index

【统计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价格水平汇率
政策背景下的汇率避险选择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新兴市场汇率风险再聚焦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临期商品最优定价策略研究
质量指数与收入对价格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高校水果价格水平与不正当竞争情况调查
我国货币与价格关系阶段性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