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书展侧记

2016-08-04 16:40黄宇杨琪吴蓓
出版广角 2016年7期
关键词:少儿读物数字出版

黄宇 杨琪 吴蓓

【摘要】本文介绍了2015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的概况,对书展的热点主题“少儿读物、数字出版、版权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做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法兰克福书展;少儿读物;数字出版;版权引进与输出

【作者单位】黄宇,中国农业出版社;杨琪,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吴蓓,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全球最大的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书展于2015年10月14日至1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

法兰克福书展是德国举办的国际性图书展览会,是全球规模最大、最享有盛誉的书展,它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者、代理商提供了展示、订购图书及版权交易的场所和机会。

2015年的法兰克福书展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家参展商,参展图书27万册,举办了多场活动和讲座。这次书展的主宾国是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有130多家参展商参展,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出版集团等巨头携各自出版成果亮相。

本次书展的主题依旧是少儿读物、数字出版、版权交易。近几年,这三个主题热度不减,或者说业界人士的共同认识充分地发挥和扩展了这些主题。

热闹的法兰克福书展虽然落下了帷幕,但通过参加此次书展,笔者思考了一些问题想与大家分享。

一、少儿图书是永恒的主题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世界的希望。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儿童开始。因此,少儿读物是法兰克福书展永远的主题。尤其是2006年以来,少儿读物逐渐成为法兰克福书展上出版商角逐的重要领域。2015年有超过1500家出版商,即约占全部展商1/5的出版商带来了新出版的儿童读物。无论走到哪个场馆,都可见充满童趣的儿童书,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封面与版式设计吸引我们驻足阅览。

其中,值得借鉴的是图书与产品捆绑销售的模式。如世界最著名的玩具厂商LEGO与出版公司合作,将玩具产品变成了书中的人物、场景,构思故事并出版成图书,这样更能吸引家长和孩子们的目光,是一个双赢的好点子。

笔者参加了由德国图书信息中心策划并组织的专业培训,培训于10月14日(书展第一天)拉开序幕。此培训项目专为中国出版人设计,提供了全程中文翻译。这次专业培训比较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是第一个专题,由德国阅读基金会总经理约克·玛斯博士所做的专题讲座——德国阅读促进会如何推广全民阅读。德国阅读基金会是一个公益组织,致力于以阅读提高国民素质的工作,其资金来源于政府和企业,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是他们的努力方向。孩子是国家的未来,阅读使他们获得知识,伴随他们成长,提高他们的素质,他们的一生都将与阅读相伴。该基金会设立了3-6岁成长、青少年教育、教师培训等项目。这些项目除了获得政府支持,各大企业、名人也纷纷赞助;项目还与德国各出版社大力合作,把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国民事业加以重视。

从书展的现场到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举办的讲座,整个法兰克福书展不断向我们传达一个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少儿读物的市场需求和重要性。无论是参展国的出版社,还是举办国德国,都看准了少儿图书这个永不衰落的图书市场。因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美国人……关心下一代的心意是相同的。

笔者认为,我国的相关出版社应该更关注少儿读物的开发。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14岁以下的人口比例为16%,大约2亿人,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不愿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尤其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他们对图书、有声读物等出版产品需求旺盛。如果国内出版社对于少儿图书产品的开发没有加以重视,必将导致国外出版企业来占领我们的市场份额。

近些年,我国引进了不少国外少儿读物,这些少儿读物与国内的相比,有两个比较明显的优势。一是外观与形式的表现。国外一些出版社的图书从封面设计到内文插图,都很花心思,光是陈列在架子上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目光,这就是“抓眼球”效应,与国内缺少设计感的图书相比优势很明显。二是图书的内容。国外少儿图书的读者定位准确,能更好地把握读者心理,还能给人们带来启示。比如我国南海出版公司从日本引进的《窗边的小豆豆》。据有关方面统计,《窗边的小豆豆》销售近730万册,每年都进入全国的畅销书排行榜。这本书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我国原创少儿读物作家较少可能也是导致少儿图书引进版增多的原因之一吧。

二、热点领域——数字出版

2015年法兰克福书展专门把数字出版设置为热点区域,其策划的“数字化创新区”位于6.2号展馆。这里举办了不少数字出版方面的讲座,还展示了先进的设备和阅读工具。各路观展人士在这个展馆能了解数字出版领域的新兴企业,以及数字化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最新动向和成果。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数字出版商涌现出来,涉及的产品包括阅读器、电子商务及分销服务等多个维度,同时,关注数字出版的出版社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互联网+”不仅是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从2015年法兰克福书展数字展区来看,数字展区中的参展商大多数是信息技术公司,现场很难看到直接介入内容生产的出版商。在书展现场,信息技术公司的工作主要是将纸质图书电子化、优化出版流程等,它们尤其注重将儿童读物与数字媒体紧密结合。在书展现场,我们看到的多数是为儿童设计的数字平台,这说明参展书商对于电子书出版普遍比较慎重,更愿意将重点放在销售前景被看好的童书上。一些出版社并未因数字产品的增加而减少传统图书的出版。这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虽然数字出版是一个趋势和热点,但是,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出版业内人士都只是小步地谨慎探索。正如一些专业人士所提到的:“电子书的定价、版权、作者权益及读者接受程度使对价格、图书设计、阅读方式接受度的争论仍在进行。”

三、加大版权交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官方数据表明,参展商全年交易版权总量的75%归功于法兰克福书展。从2009年开始,中国每年版权输入超过1000种,而且引进领域比较集中,少儿读物和生活类图书因其受众广泛,也没有特别的地域限制,让很多出版社青睐有加。如2015年山东出版集团与韩国SEEE&TALK、书林、KIDALI、KUNNA等出版社签订了《我们家的怪物》《如何使用地球》等图书的多项版权引进合同。另外,我国出版社对预计在国内有一定市场、有分量的专业领域的学术图书也有引进。如中国农业出版社与西班牙Grupo Asis Biomedia Sociedad Limitada(ASIS生物医学公司)就Small Animal Surgery Atlas: The Cranial Abdomen(“小动物手术”系列三本图书);与英国CAB International就Linear Models for the Prediction of Animal Breeding Values(《线性模型在动物育种值估计中的应用》);与德国Springer集团就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小反刍兽疫》)等签订了版权引进合同。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图书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引进来”,而应更多地“走出去”。在中央的主导下,中国出版“走出去”推广计划开展10余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09年中国成为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之后,每年中国的图书版权输出都超过2000种。但是,作为一个大国的软实力载体产业,出版业对国外文化的影响力,距离我国上升的国际地位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为什么中国出版要“走出去”,这是我们每个出版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出版的核心是什么?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中国出版必定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思想。中国出版“走出去”就是要让外国人了解我们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情况,加深对中国、中国人的了解,只有加强了了解,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与他国多方面的合作。

图书“走出去”,不仅是政府层面上有相应的政策、项目支持,作为出版单位,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在选题策划时,考虑版权输出的可能性。什么样的图书能够输出版权?外国人想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历史、政治、经济,所以近些年这几类图书的版权输出比较成功。例如,2015年文物出版社将很有中国特色的《古香遗珍——图说中国古代香文化》《丝绸之路》图书输出了版权。山东出版集团与韩国PULEUNYEONGTO、惠江、GANGDAN等出版社签订了“蔡志忠漫画中国经典丛书”的版权输出合同。

二是在图书装帧设计上下功夫。从书展展示的图书来看,日本、韩国图书的装帧设计往往采用温馨、清新的风格,欧美国家的大多数采用大胆活泼的风格,相比之下,我国图书的封面、版式设计保守,缺少打动人心的魅力,在书展中很难有吸引人驻足的优势。因此,考虑到版权输出的可能性,我国图书不仅要在选材、内容上下功夫,还要在形式上花心思,做好“包装”。如在封面设计时,不光要考虑设计元素,也要考虑用纸,选择适合的封面用纸会为图书增色不少。

三是版权人才。现在很多出版社都配备专职人员从事版权交易,无论从事版权输出还是引进,版权交易都不是简单的工作。版权贸易对版权交易人员的要求很高,既要外语(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水平较高,又要懂得版权法律法规;既要了解中国出版市场,又要了解国际市场和国外相关出版社的情况。如中国农业出版社这样的专业出版社对版权交易专员的要求更高,除了上述的基本要求,还要求版权交易专员懂得相关专业知识。

四是具有国际视野,能全球组稿。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清华大学出版社就已经开始探索国际组稿方式,其聘请莫宗坚等华人数学学者编写“数学丛书”,以满足国内数学教育发展的需求。最近几年,随着一些大的出版单位、出版集团的建立,随着国人海外视野的扩大、市场观念的成熟,我国对外出版合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已经从简单的引进和输出版权,变为主动寻找国外知名学者、作者策划热点选题。出版领域尤其是专业出版领域仍有广阔的国际组稿空间,其日益受到有关出版机构的重视。这次参展的一些出版社就借此盛会积极宣传自己,与海外专家学者面对面接触,寻找合作的机会。

国际组稿急需解决的问题还是人才的问题。这些人才既要懂得出版实务,又要具有国际视野,而且外语要过关,如果是专业出版社的人员,还要具有专业背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出版社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四、问题与建议

每年的法兰克福书展,我国都会有许多出版社参展。通过2015年参展,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能引起相关单位的思考。

第一,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国外的版式和装帧设计,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人踏实做事和不流于形式的理念和态度。在本次书展中,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有关同志在值守展台的有限时间里接触了几位前来推销图书版权和寻求合作的国外作者和代理人。他们看到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多家中国出版社参展,非常希望能从中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他们挨个展台推销自己的作品,这种营销精神令人钦佩。相形之下,我们发现国内大部分的出版社仍习惯于坐等上门,展台的布置暂且不说,有的出版社甚至连像样的英文简介都没有准备好,何谈“走出去”的“中国梦”?

第二,我们在比较中国参展图书和国外参展图书后不难发现,国内不少出版社对国外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仍然缺乏了解,参展的很多图书品种依然是不太适合在国外销售和输出版权的图书品种。此外,国内图书在设计、装帧、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均与国外图书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借鉴。我们相信,通过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国内出版社对国际化的需求将有更为直观、深刻的认识。

第三,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我们参加2015年法兰克福书展的行程较短,只有4天的时间,书展尚未结束,我们就匆匆回国了。参展出版社的同志都表示理解,但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毕竟,这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出版盛会,机会太难得了。希望有关上级单位,能考虑书展的实际情况,今后让大家有多一些时间学习和观摩。

法兰克福书展是图书的盛会,是出版人的盛会。在展会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图书市场并不萧条。虽然图书载体的形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但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需求都离不开书。书既可以传播知识,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我们所处的时代,图书出版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本地区,它是全世界的。未来的出版,图书载体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图书出版是多元化的,语言也是多样化的,出版事业将会欣欣向荣地发展,因为书是人类共同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法兰克福书展虽然结束了,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还有许多,每一位参加者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期待它继续带给我们惊喜与思考。

[1]李爽. 法兰克福书展&英国秋季图书市场绘描[J]. 出版广角,2012(12):25.

[2]刘志伟. 国际组稿新现象频出[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7-15.

[3]缪立平. 国际组稿:出版走向世界的先声[J]. 出版参考,2002(19):5-6.

[4]俊杰. 从法兰克福书展看国际出版业的发展趋势[J]. 中国包装,2010(1):72-74.

[5]和?. 有关“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思考——从法兰克福书展“非遗”活动说起[J]. 红旗文稿,2010(3):24-27.

猜你喜欢
少儿读物数字出版
从相加到相融:少儿读物营销接触点管理的逻辑迭代
媒体融合下的少儿读物营销策略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教材教辅、少儿读物全部合格
写得容易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