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民工群体流动党员管理的现存难题及路径分析

2016-08-06 23:26俞剑英
世纪桥 2016年7期
关键词:党员管理传统模式解决途径

俞剑英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化进程在加速,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群体的分化和重组,农民工群体也由此应运而生。在这个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党员在其中,他们过着流动的生活,与农村党组织失去联系,与所在务工城市党组织无关联,这是党组织在当下社会变革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于农民工群体流动党员的管理现状和他们的入党条件,都要予以改变传统模式,让农民工流动党员过上党组织生活,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关键词:农民工流动党员;党员管理;传统模式;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7-0020-02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农村空巢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大城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农民工人数已达到2.3亿之多。在这两亿多的农民工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共产党员。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多,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党组织传统的管理模式如何去适应这一流动变迁的党员人群?采取何种有效形式才能管理到位?如何在现存条件下开展流动党员教育活动?这些问题关系到党的队伍建设和党组织的发展。流动党员的管理和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新课题。

一、农民工流动党员组织管理的现状分析

第一,部分党组织思想认识有偏差。在基层党组织中,其一,有些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认为外出务工人数年年有变化,甚至月月有变化,农民工流动党员的情况复杂多变,管理难度大,很多乡镇党组织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其二,一些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畏惧困难的现象,认为农民工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对这部分人群管好没有把握,管起来麻烦,干脆就任其放任自流。其三,有些基层党组织存在流动党员抓不抓无所谓的思想,认为农民工流动党员只是占党员总数的一小部分而已,不妨碍大局。其四,还有些基层党组织承认要做好农民工流动党员这一块,但工作往往人浮于事,多口号少实际行动。

第二,传统党员管理机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一是党组织转接关系流程复杂,目前流动党员要转组织关系,需要到原党组织支部与现要转进的党组织支部、所在基层党委等多个相关单位办理手续,转接组织关系耗时耗力。很多农民工流动党员也因此嫌麻烦,不办理党组织转接手续,直接把组织关系留在原地。而人又长期在外,导致基层党组织出现“空巢”现象。二是当下农民工流动党员群体呈现出流动分布广,跨行跨业跨地区,且流动频率高。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应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工作制度和理念还没有相应地转变。而且传统的党员服务、评价、教育、激励机制无法应对农民工流动党员长期外出的情况,传统的党员管理机制无法满足流动党员管理的需求。

第三,用工单位存在无党组织的问题。大部分农民工党员进城务工,主要从事的是体力活,而体力活的主要用工单位是私营企业或个体户,甚至是承包商、包工头。这里面大部分没有建立党组织支部,加上私企业主本人也不是共产党员,所以对党组织建立的重要性也不是很了解,对党支部建立的概念知之甚少,而且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大体上不感兴趣,更不要说对流动党员的组织活动是否支持的问题。这也导致农民工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无处接收。农民工流动党员成了没有党组织管理的自由党员,一方面流出地基层党组织鞭长莫及管不到,另一方面流入地无党组织的状态。

二、目前农民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四大问题

第一,党组织活动开展难。由于大部分流动党员长期在外,组织关系却留在原地,而他们中间大部分人不管外出、过年或农忙回家基本不会及时与所在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所以农民工流动党员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自由党员,党支部的活动也不参加,党员会议也不开,甚至党费也没有按时上交。这也使得党支部的会议和教育活动等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展开。主要表现在党组织活动难以定期展开,造成有的基层党组织有活动但没人参加,也很难开展活动,或直接因为没人参加而取消党组织教育活动。

第二,传统教育模式处境堪忧。面对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基层党组织几乎出现“空巢”现象,基层党组织留下来的都是年龄大的党员,他们大多不会上网,高科技网络等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几乎都不会用。也因此导致与流动党员接触少,无法了解流动的思想动态,也无法传递党组织的活动信息。特别在乡镇基层党组织传统教育模式只是召集开会,采用面对面教育交流,展开活动。网络宣传教育模式在不发达地区的乡镇党组织几乎都不沾边,如何组织流动党员的教育活动是个很大的问题。

第三,党员发展困难。一方面,大部分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关系都留在原地,想要转出的也未能及时转出,而党支部开会讨论发展党员时却发现,通常到会人数没有达到规定人数,所以开党支部会议发展党员往往因为到会党员人数不够而无法正常进行,一拖再拖。另一方面,很多年轻的党员发展对象本身也是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而他们常年在外,想要把他们列为发展对象也很困难,往往不能到会,不能参加党组织的教育活动。这也导致了党员发展困难。

三、对于农民工流动群体中党员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党组织管理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规范农民工流动党员制度。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区域,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集中负责流动人群的党员摸底排查以及党员身份的核实,并帮助其转接组织关系。符合转接条件的及时帮助其转接党组织关系,对于不符合的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党组织关系原属地也要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建立流动党支部,专门负责流动党员的管理。对六个月以上或长期外出务工的党员发放流动党员证,及时验收和反馈。

其次,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意识。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在外流动的农民工党员人数不在少数,无论是流出地还是流入地党组织,都应当重视流动党员的管理,提高认识,充分意识到基层党建稳不稳是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稳不稳的重要方面。二是强化党组织服务意识。基层党组织要树立为党员群众的服务意识,这是职责所在,也是建设好基层党组织,管理好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基本条件。

最后,党员电子信息卡的推广。全国各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电子技术,制作党员电子信息卡,发与流动党员。电子卡片有记录党员的基本个人信息、入党日期、党费缴纳情况、参加党组织会议活动情况以及原隶属基层党组织名称等信息。“电子党员卡作为党员的身份证明,具有党内的权威性,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登记编码,一人一号,可确保实行电子党员卡的惟一性”。[1]推行党员电子卡,是推进党组织的信息化建设、解决农民工流动党员组织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对策

首先,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优势,对农民工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的管理模式。各流入地和流出地党员服务站或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建立智能管理系统,配套党员信息电子卡,实时对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参加党支部的会议和活动等都有记录备案。彻底解决流动党员杳无音信,党员流出后找不到党组织的情况。此外,党组织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具备使农民工流动党员通过刷卡就能参加党支部的政治业务学习以及党支部党员教育活动,通过网络就可以记录学习次数,参加活动次数等等,便于党组织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跟踪管理。

其次,利用网络远程教育方式,对农民工流动党员进行教育。流入地和流出地流动党员服务站借助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把党的文件,党的会议精神以及党员活动上传到党组织的网站里,流动党员通过点击即可获取党党组织的各种信息。同时,远程教育要多加强实用技术、业务知识以及党的文件相关知识的传输,还要把远程教育与党组织的活动、党员联谊会结合起来,与农民工的维权法律知识教育、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对于年轻党员采用网络沟通联系的方式,对于年龄比较大的流动党员采用利用定时联系、书刊等方式,畅通基层党组织与农民工流动党员长效沟通机制,为农民工流动党员提供职业技能、党建信息以及法律咨询等服务,加强党组织与农民工流动党员的密切联系,让自由党员回归党组织,接收党组织的管理和教育。

再次,采用“微党课”的形式走进农民工流动党员群体。基层党组织要积极主动联系流动党员,流入地流动党员服务站要创新党组织的教育方式,采用“微党课”的方式,运用政治教育与文艺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创作出精彩的富有活力故事性的“微党课”,并把它们送进农民工流动党员和群众集中的地方,如建筑工地,私营企业等地方。党组织要主动出击,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党组织流入地可以集中在年末大批农民工党员返乡的时候,创作“微党课”,向党员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推广“微党课”,一方面可以紧密党组织与农民工流动党员的联系,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农民工流动党员的文化娱乐生活,把政策、法律知识、业务知识、职业技能知识用小故事等文艺演出的方式呈现给流动党员。

最后,集中各个时间段,各个击破。农民工流动党员外出务工时间一般集中在年后节后,回乡一般多集中于农忙前后、节假日、过年前。基层党组织可以针对这一流动特点,采用分时段,集中时间、集中流动党员,对其进行组织学习和教育。一是外出之前教育。抓住农民工流动党员离乡前的时间,集中组织学习党的文件,了解党的政策以及法律知识等,解决流动党员的困惑以及如何应对外出务工时可能会经常遇到的纠纷等情况。二是外出期间的教育。保持电话联系,将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适时通报给他们,邮寄学习资料,配合流入地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活动。三是返乡后的学习教育。抓住流动党员节假日返乡、回家过年等时机,充分发挥流动党员服务站等教育管理平台,一方面补课,另一方面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实例进行讲解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德锐.流动党员管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理论学 刊,2005,(12).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党员管理传统模式解决途径
试论党员管理对基层单位党组织建设的促进作用
坚持“三会一课”既要“实”,又要“严”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探究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
以非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力的研究
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与对策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