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烧的自建与烧成日记摘要

2016-08-08 01:24图文俞杰星
陶瓷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烧窑柴烧建窑

图文/俞杰星

柴烧的自建与烧成日记摘要

图文/俞杰星

Wood-fired of modern ceramic art means that people take the wood as fuel to gain the fring method of art results through fames, ash-glazes and fre marks texture. It has been in some ceramic artists' good graces and widely developed in Europe, Japan, Kore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because of its volatile, incidental features.

我从2009年至今于浙江杭州郊区自建柴窑并进行烧成实验,期间写了《建窑日记》、《烧窑日记》,即时记录了过去几年来在柴窑建造与烧成方面的心路历程,本文是对日记内容的摘录:

一、建窑日记

我利用两年寒假的时间建造了这座柴窑,由于初期得不到家人、朋友、邻里的认同,在整个建窑过程中几乎就是凭借一己之力而完成的,因而备受煎熬与孤独,我将其形容为一个人的精彩。

“流汗的过程也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与感悟,如果一味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话,这样的人生是功利的,利己的,盲从的!这就好比我们为什么喜欢体验谈恋爱的过程,却惶恐结婚的结果。劳动的时候人的感悟是深刻的,只是有时候劳动者并不善于表达,对我们而言,汗流的还太少。”

“回首半年前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禁不住地感慨:这是我自己建的吗?过去吃了多少苦啊?当我把支撑拱顶的木架拆了之后,面对异常坚固的窑体,实在是情不自禁地激动了少许。这几天的修补,工作量虽然不大,可是却格外辛苦,不仅和炎炎烈日抗衡,还要周旋在蜜蜂与蚊虫之间,着实难耐。当我汗流浃背,双眼朦胧的时候我体会到吃苦的目的在于测试自己的器量。人的潜能会无限吗?人的精神是决定力量吗?无论结果如何,每当我们挺过之后,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擦拭汗水与泪水,多少会有些感动的痕迹吧!”

“连续数日的降雪,我只得待在家中,无所事事,仿佛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一样迷茫无措。当短暂的晴天蹒跚来临时,身上顿时重燃一股无穷的动力推动着自己前行。经过两年寒假的辛劳,大部分的工作也已完成,柴窑的整体已经初见端倪。当我看到成功的希望,顿时生腾出分外的力量,一切都变得顺利成章。然而一旦我们见不到光明的时候,我们就特别容易动摇,无助和绝望,可见困难之时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是多么的重要和不易啊!”

“天公作美,我的动作也格外地麻利,目前几乎所有的零散工作都行将结束,应当说建窑工程终于开始进入倒计时的阶段了。

……

午后的阳光透过建筑间的夹缝照射到我的身上,说不出是冬日的暖阳还是劳作的热量,蓦然之间仿佛是在修砌自家屋顶一般的惬意。”

“我建窑以来是否真的存在消极或厌烦的情绪?过去还真没有,不过今天确实相当阴霾,也许是工期太长,干活太累,也可能是效率太低,枯燥乏味吧!总之就像是那些经常在大城市里开车的司机一样,难免总要抱怨,烦闷的。然而今天同样还是异常紧张的一天,或者说开始更合适吧。因为目前有关烟囱的搭建已经有些高度了,站在梯子和砖头的上面总有摇摇欲坠的感觉,有那么一阵,伴着刺骨的寒风,仿佛自己已然飘在空中,但见烟囱的内壁阴森恐怖,似乎有什么力量吸引着我想要坠落下去,求得超然。每次回过神来总觉得小腿发软,大腿酸麻,爬下烟囱,倒吸口气,才算安心。明天仍要继续。”

“关于建窑我还有一些最最真实但却犹豫再三的话想要记录一下:在过去两个寒假的日日夜夜,除了时而能够涌上期盼的热血,体味小小的成就外,大多数时间其实是空白与孤单的。在看似顺利的进程中,有太多的琐事与烦扰,也许是劳动本身就很辛苦,所以会抱怨,会气愤,会苦闷。活在现实的生活中想要认真做成一件事真的好难,活着好累,恐怕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吧!所以无论如何要珍惜,要感恩!”

2013年2月1日烧成曲线记录

二、烧窑日记

从2011年第一窑至今利用寒假,我一共进行了四次完整的柴烧实验,期间的辛苦与收获比之建窑时期更加的丰富与曲折。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我的实践活动逐步得到了家人、朋友的认可,并在后期得到了十分重要的协助,这令我进一步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改变他人,首先要改变自己。

“烧窑的准备工作相当繁琐,因为是柴烧,所以有许多环节不同于煤气或电的烧成。首先需要准备耐火材料并制作各种形态的垫片,是为了防止作品、棚板、立柱之间由于烧成中的木灰釉气而粘连。其次,需要装饰作品,但这一环节应与装窑一起考虑,诸如底层与高层、前室与后室、火口与烟道,不同的位置其温度、落灰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结合着考虑,反复比较,作出大致安排,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调整。柴烧中为了追求一些变化和木材自身燃烧的效果,在装窑时要作出许多改变,与以往煤气窑电窑那种满装,高利用热能的装窑方式有所不同,需要经验,也需要对作品效果的大致推断,剩下就是窑火通灵,看其造化了,这也正是柴烧的神秘与乐趣所在。就我而言所有这些都是第一次尝试,只是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以及书本的所学,资料的收集,还需要多实践,进一步完善。”

“这次柴烧原有的计划是进行48-60小时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木材数量估算不足,即便准备了惊人的木料,还是在第二天的前夜捉襟见肘,通过及时调整烧窑的步骤,最终将烧窑过程控制在40小时。两天时间内有30小时是草木灰的积累过程,对此我是满意的,但在高温保温阶段略显仓促,一波三折,固然有木材数量不够以及下雨潮湿的客观事实,但主观上体力不支也是很大的原因。经过一整天的鏖战,进入到第二天的晚间时,精神上固然极力坚持,但身体反应则有所变慢。特别是高温节奏变快之后,伴随着闸板、风门、投柴、运柴等的需要,仍然在寒冬之际大汗淋漓,疲惫异常。”

“在同样经过两个白天,一个夜晚的漫长等待后,终于又迎来了再次的攻火阶段,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不仅我爸坚守岗位,我妈也早早赶来,在夜晚最艰苦与疲惫的时候,表哥夫妇也参与了投柴的轮换,使得最后阶段我有点空隙与体力记录心得,这是此前三次所未曾有过的。在此真的要感谢他们,如果说几年前我形容建窑的过程是一个人的精彩,孤独与阻力并存,那么如今的烧成则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与无私的付出,也许他们被我的执着所感染,也许只是为人父母的无奈,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是不太理解我所谓的陶艺的,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于是他们的这种体谅与协助就显得更为难能可贵了,这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的。无论我今后如何,有什么成果,今天能够走到这一步都应庆幸父母的这份理解,为此我是十分感激的,只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不太善于言语的表达。

一个月内两次柴烧,实在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对所有的参与者而言都是体力与心理的考验,所幸最后的结果基本满意,应该说非常不错,我有什么理由不满意呢?凡事都没有十全十美的,留有遗憾也是客观的,现实的,为此我真的拼尽全力了,从来就没有这种超脱与倾空的感觉,好像电量耗尽一般,以往总是要留些余地与存量的。

关于柴烧可能就此结束,也许还会有第五次,但不论怎样,我该系统总结,听取意见,适时发表了。当我们工作,学习到一定阶段后难免会固步自封,活在自己编织的世界里。此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认识加以分析与研判,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理由。”

高温烧成全景

结语

我认为,与柴烧作品古朴、自然的意趣相比,柴烧陶艺的实践精神、互动理念是更值得我们鼓励与提倡的。特别是在当下培养全能陶艺实践者和建立个人陶艺工作室制度的环境下,推动我国现代陶艺多元发展更需要青年人的自我实践与自觉自省。

Diary summary of the kiln self-erecting and fring processes

猜你喜欢
烧窑柴烧建窑
驼背伍烧窑
茶之清幽 盏之玄色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由捷径追寻古拙之美——探索创新性柴烧新思路
最后的砖窑
【陶艺柴烧活动】
最后的砖窑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
如果你还爱我